鍛煉心肺 腳趾頭也得動
文/張彤
很多人都了解鍛煉心肺功能的重要性,但沒有想過,缺少了雙腳的移動能力,就算有再強的心肺,又能怎樣?臺灣彰化秀傳醫(yī)院足踝中心主任朱家宏醫(yī)師撰文,號召大家平時不僅要多動腿,還要多動腳趾。
朱家宏說,人類腳的構造極其復雜,有著豐富的神經、血管,關節(jié)也很多,可雙腳都放在厚厚的鞋里,腳趾的活動度就逐漸退化了。人都說“人老腿先老”,其實,腿的老化是和腳的老化同時開始的。
專家說,試著動動你的腳丫,看看腳趾頭能不能向下卷曲,能不能像嬰兒一樣把所有腳趾頭都張開?如果你已經不能輕松做到,說明你的腳部內外肌肉已經發(fā)展不平衡了,需要加強鍛煉了。
朱家宏設計了一個“腳趾操”,每天花上幾分鐘,就能慢慢讓腳趾恢復它的靈活度。
★每天至少花5分鐘時間不穿鞋站在土地或地板上。
★坐在沙發(fā)或床上,試著用腳趾去夾毛巾,重新訓練腳原本的活動度。
★看電視時,脫掉襪子,將5個腳趾盡量張開,然后向上向下彎曲。
測測你有多少運動誤區(qū)
文/徐江
老人運動存在哪些誤區(qū)?《美國退休人員協(xié)會雜志》最新載文,刊出10道正誤判斷題以及多位專家的具體分析。
1.年紀越大,鍛煉就要越少。
2.隨著人體衰老,一些腦細胞會凋亡,但是只要活著,大腦就會繼續(xù)產生新的神經元,并保持神經系統(tǒng)的完美協(xié)調。
3.運動可降低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認知障礙癥風險。
4.幾十年前曾經常鍛煉過,如今開始鍛煉對提高記憶力和腦力沒多大幫助。
5.要想使鍛煉有益大腦,就必須在生活方式上做出巨大改變。
6.運動過程中感覺氣喘吁吁,說明運動節(jié)奏剛好。
7.老年人最好的運動形式之一是散步。
8.50歲后,力量訓練非但沒有太多好處,反而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
9.運動過多干擾睡眠。
10.在改善情緒緩解抑郁癥狀方面,有氧運動與藥物一樣有效。
【答案及分析】
1.錯誤。美國斯坦福大學長壽研究中心主任勞拉·卡斯滕森博士表示,就任何年齡而言,與自身身體狀況相適應的定期運動對每個人來說都極其重要。
2.正確。有氧運動可刺激全身血流,刺激一種負責大腦新細胞生長的蛋白質的釋放。
3.正確。美國西雅圖太平洋大學大腦與應用學習研究中心主任約翰·米蒂納博士表示,有氧運動可以使終生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降低一半。
4.錯誤。美國達拉斯庫帕預防醫(yī)學診所最新研究發(fā)現,中年身體最健壯的人比不愛鍛煉的人日后罹患老年癡呆癥危險降低36%。
5.錯誤。獲得鍛煉受益,無需像奧運會馬拉松選手一樣訓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一項研究發(fā)現,每周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是運動的黃金標準。不愛運動的人,開始運動時應注意循序漸進,從10分鐘開始,逐漸延長到30分鐘,每周鍛煉2-3次。
6.錯誤。美國馬里蘭州大腦健康與健身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麥吉德·福圖希博士表示,適度運動可使心跳加速,但是上氣不接下氣,則說明運動過猛。正確的運動節(jié)奏應該是呼吸加快,但仍然能夠正常說話交流。
7.正確。散步的確是老人最好的鍛煉形式之一,特別是對那些剛開始鍛煉的老人而言。但是散步不是老年人的唯一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瑜伽、太極拳、跳舞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8.錯誤。舉啞鈴和拉阻力帶等力量訓練應該成為每周運動的一部分。力量訓練不僅可鍛煉肌肉、運動及靈活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血流、提高記憶、思維和思考能力。
9.錯誤。日常運動有助于改善夜間睡眠,原因是運動有助于釋放更多的內啡肽,可緩解肌肉緊張,提高健康感。當然,在睡前4小時內,應避免高強度運動。
10.正確。杜克大學一項研究中,男女抑郁癥患者被分為三組:A組參加有氧運動,B組服用抗抑郁藥物,C組既參加有氧運動又服用藥物。結果發(fā)現,有氧運動在改善情緒方面效果堪比藥物,且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