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題材的分類方式來審視中國當代文學的面貌,讀者對于“鄉(xiāng)土小說”“反思小說”“市民小說”“官場小說”更為熟悉。與此同時,根據(jù)創(chuàng)作時代和審美特征的原則來界定,則可以劃分出“新生代小說”“新寫實小說”“先鋒派小說”。當我們試圖以全新的角度考察現(xiàn)代文學的生態(tài)面貌時,就會意識到還可以運用文風的不同對文學作品加以界定。呈現(xiàn)在筆者面前的小說《酒友》雖然是一部講述官場生態(tài)的小說,但作者沒有著力于表現(xiàn)主人公的宦海沉浮,而是從市民階層的視野出發(fā),以黑色幽默的筆觸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部現(xiàn)代版的“官場現(xiàn)形記”。
一、酒杯中的黑色幽默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成的價值觀體系中,酒始終處于尷尬的境地。一方面,酒是文人雅士所熱衷的“杯中物”。在酒的催化下他們能夠產生無盡的想象力,從而造就千古傳誦的詩篇;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提倡酒德、酒禮,要求人們“飲惟祀”“無彝酒”“執(zhí)群飲”“禁沉湎”。當世人糾結于怎樣飲酒才符合禮儀時,這一種物質早已成為中國文學中最為重要的精神性存在不斷被文人士大夫們所演繹。
小說《酒友》的出現(xiàn)就是承繼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酷愛酒、重視酒的文化傳統(tǒng),通過闡述酒作為人際關系的媒介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場現(xiàn)代版的“官場現(xiàn)形記”。在小說中,老趙與老錢是一對混跡于官場底層的“酒友”。他們曾無數(shù)次在“小四川”飯店中對飲廉價的“大高粱”。催生二人特殊關系的因素并非緣于對酒的嗜好,而是因為同病相憐的人生境遇。在他們的身上,讀者看到了人生的困頓和精神的寂寞,這一點正是孕育小說文本黑色幽默風格最為重要的土壤。所謂“黑色幽默”,本意是指20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美國的文學流派。隨著這一文學流派的漸入頹勢,“黑色幽默”作為文學批評術語逐漸被固定下來并成為在多個領域得到認可的學術概念。隨著人們對于“黑色幽默”的理解的不斷升華,它已然不再是單純的文學流派而已,逐漸演變成為一個文化符號。當人們提及“黑色幽默”時,更多的不是從文學風格的角度加以理解,而是針對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的話語表達方式,甚至是人們認識社會現(xiàn)象、處理人際關系的態(tài)度和方式。
作為一部被認定為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小說,《酒友》所講述的是當今社會中司空見慣的官場生態(tài)。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做官是被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首肯的生存方式。但宦海沉浮的艱辛、爾虞我詐的黑暗也逐漸影響著人們認識仕途的方式?!昂谏哪奈膶W,出于某個或某一群體對當時當?shù)厣鐣募w想象,對事物或現(xiàn)實做出能動的反映,作品中表現(xiàn)出對絕望情緒的調侃和展示;而隨著這一代人退出歷史舞臺,那段歷史時期的過去,黑色幽默轉而就會成為一種經典,又被新的文學理念或者思潮淹沒。某種程度上,黑色幽默像潮水一樣洶涌而來,又像潮水一樣悄悄退去?!?sup>[1]讀者在閱讀小說文本時首先能夠感受到主人公身上所代表的渴求仕途進取的價值訴求,當老趙和老錢沒能夠謀得一官半職之際,兩個主人公的“酒友”關系十分牢固,透露出無盡的調侃。二人經歷了謀求科長職務的一番努力之后,最終都受到了曾經的下屬小吳的呵斥。他們只能相視一笑,退出了自己掙扎多年的舞臺,回到曾經的“小四川”中繼續(xù)二人的“酒友”關系。
老趙和老錢不僅是小說《酒友》中描述的兩個人物,他們已然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在他們的身上流淌著歡樂的淚水,響徹著痛苦的笑聲,為了自己的目標,他們可以舍棄自己的“酒友”,甚至是對曾經的“酒友”痛下殺手。當二人最終回歸原點時,才發(fā)現(xiàn)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正如奧爾德曼所說:“黑色幽默是一種把痛苦與歡笑、荒謬的事實與平靜不相稱的反應、殘忍與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劇,黑色幽默作家對待意外、倒行逆施與暴行,能像丑角那樣一聳肩膀,一笑了之?!?sup>[2]當老趙和老錢細細品味酒杯中的“大高粱”時,他們也是在品味著自己的人生。所有的不如意、所有的意外帶給他們的傷害都在酒的作用中得到了釋放和滿足,作者所諷刺的正是看似平靜生活中涌動著的混亂。由于作者將現(xiàn)實的荒誕、人性的丑惡進行了全面的展示,剩下的就只有被嘲諷的秩序而已。
二、脫離頹廢的價值取向
“黑色幽默”風格的作品在其誕生之初就被視為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反抗,作家往往采用反諷和惡謔的語言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與之相對應的語言表達是“怨”,卻同時受到儒家文化“怨而不怒”的價值觀束縛,就其本質而言,就是“黑色幽默”并非是對于社會陰暗面的絕對否定,而是希冀通過展現(xiàn)丑惡、批評丑惡喚醒世人的警醒,從而塑造脫離頹廢的價值取向。
在小說《酒友》中,老趙和老錢的人生目標在殘酷的社會面前遭遇重創(chuàng),作者將二人放置于“小四川”飯店中,借由廉價的“大高粱”促成了特殊的“酒友”關系。當二人分別獲得仕途進取的機會之后,曾經的“酒友”迅速分崩離析。但命運的安排往往是出人意料的,當二人最終都受到小吳的呵斥之后,他們之間的“酒友”關系得到了恢復。在帶給讀者欣然一笑的同時,“黑色幽默”的筆觸讓讀者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重新審視中國的官場文化,使得他們從新的視角出發(fā)去看待罪惡,看待曾經帶給他們痛苦的事物。小說中的“黑色幽默”與傳統(tǒng)的諷刺十分接近,更像是一種文藝作品的審美訴求,并非是具有高度一致性創(chuàng)作標準的文學流派。
老趙和老錢的人生在作者的筆下經歷了宦海沉浮的考驗,對于他們而言,曾經熱切追求的功名、仕途迅速到來卻又轉瞬即逝,留給他們的只有無可奈何的感慨,尤其是在追逐這一切的過程中,他們或是造謠誹謗,或是相互斗爭,或是爾虞我詐,最終只換得一場空的結局?!暗?,生活總要繼續(xù),在此時,‘幽默就成為一種更艱難的選擇。而這種幽默的效果也更加異乎尋常,甚至更加駭人聽聞,更能體現(xiàn)出生命的復雜。我們認為,在‘黑色和‘幽默之中,相比于黑色的現(xiàn)實,幽默的態(tài)度更有意義,幽默作為一種能動的反映,是‘黑色幽默的靈魂。”[3]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追求功名的價值取向具有不可更改的強大意義。一方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價值取向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并一直發(fā)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當人們行走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時,逐漸萌發(fā)出對于人性真實的認知,并由此衍生出渴望尋獲心靈自由的努力。小說《酒友》為讀者詳細講述了趙、錢二人特殊的人生經歷,作者沒有對他們渴望獲得仕途進取進行任何直接的否定,而是以近乎客觀、冷靜的方式去展現(xiàn)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是將所有的主動權都交給了讀者,但當讀者在小說的尾聲看到趙、錢二人再次坐在“小四川”中對飲“大高粱”時,作者的價值判斷就顯得十分直接了。
所謂的“黑色幽默”是與人性深處渴望自由、歡樂相對應的,展現(xiàn)了失望、憂郁的情緒,是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某種病態(tài)現(xiàn)象的反映。這一點早就成為文學作品的反映對象,為人們所稱道的是非常態(tài)的情緒與幽默結合后留給讀者的悲憤、傷感,卻又極力證明自我已然脫離頹廢的價值取向。
三、回歸原點的“酒友”關系
小說《酒友》所呈現(xiàn)的“黑色幽默”最終目標是服務于趙、錢二人特殊的“酒友”關系的,事實上,“黑色幽默”并不僅僅是作者從事創(chuàng)作的筆觸,而是表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立場,甚至是一種超然于文學之外又符合文學價值訴求的精神性存在。
當趙、錢二人恢復了曾經的“酒友”關系之后,讀者能夠從他們之間關系的修補中感受到更多的內容。首先,導致二人“酒友”關系破裂的直接原因是為了獲得一直追求卻終其一生都沒有得到的仕途。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看似情比金堅的兩個人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產生隔閡,根本原因是由于有限的利益空間太過狹窄。其次,當老趙和老錢先后完成了自己的奮斗目標之后,卻發(fā)現(xiàn)最終都成為曾經的下屬“小吳”的手下,或是由于情感的挫折,或是由于精神的折磨,他們開始重新思考自我的人生定位。同時,在二人的起起伏伏中,作者重點講述了圍繞上訪與告密的多個故事。這些故事僅僅是襯托二人的手段而已,更重要的目的是服務于小說的中心人物——老趙和老錢。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往往是以某種外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的。小吳就是老趙和老錢“酒友”關系的外在物化表現(xiàn)形式之一,正是由于“小吳”的存在,使得二人之間的“酒友”關系最終得到了彌合。在他們的身上,讀者感受到的是作為邊緣人士的情感狀態(tài)?!八麄儗ΜF(xiàn)實不滿,在生活中失意,巨大的無力感和虛弱感困擾著他們,潛藏于心的優(yōu)越感和等級觀念使他們步履沉重,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定位,看不到生活的前途和方向。同時,他們又不愿意像平常人一樣過平常的生活,總想做一些‘驚世駭俗的大事業(yè)。”[4]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老錢主管老趙,想給他穿只小鞋還不容易?那是說穿就穿,想穿就穿。單位安排到旅游城市培訓或開會,都是老錢去,老錢有事去不了,就安排小吳去,從來沒有老趙的份兒,到基層下鄉(xiāng)卻每次都少不了老趙;老趙辛辛苦苦寫的材料,送到老錢那里,一次通不過,兩次通不過,三次還通不過。局領導催著要,老錢居然安排給小吳去修改,小吳胡亂勾畫了幾筆,送上去就通過了,這不是啪啪地抽老趙的臉么!
當老錢得到提拔成為老趙的領導之后,“酒友”關系早已蕩然無存,剩下的就只有相互之間的管理和被管理。似乎是為了凸顯從和諧到矛盾的變化,作者描述了老錢給老趙穿小鞋的片段。從開會、培訓的安排到寫材料的刁難,老趙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在這一段經歷中,老趙和老錢兩人成為矛盾的雙方,而溝通他們的僅僅是“小吳”而已。
[參考文獻]
[1] 李曉娜.作為生存態(tài)度的黑色幽默[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2] 袁可嘉.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621.
[3] 邵義強.《悲傷咖啡館之夜》中的黑色幽默賞析[J].三峽大學學報,2008(S2).
[4] 李曙豪.解構與顛覆的喜劇[D].蘇州:蘇州大學,2006.
[作者簡介]
李漢芳(1975— ),女,山東臨沂人,臨沂職業(yè)學院講師,山東師大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