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楠媽媽的困惑
曉楠是個6歲的男孩,是一個讓老師和家長放心的好孩子。但是,最近曉楠卻遇到了麻煩——男孩子不愿和他一起玩了。前幾天,曉楠要和一個男孩一起玩,這個男孩卻說:“我不和你一起玩。”“我們不是好朋友嗎?”曉楠困惑地說?!耙院蟛缓湍闶呛门笥蚜?,你經(jīng)常和女孩在一起玩,大家說你像個女孩子。”這個男孩說完,就跑去找了另外的一個男孩。曉楠心里感到了一種沒有過的難受,他把心里的難受訴說給媽媽聽。
曉楠媽媽是一位知識女性,一直自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但是,聽了兒子的訴說,自己也陷入了困惑:莫非兒子成長出了問題?為此,第二天曉楠媽媽來到了我的心理咨詢室。曉楠媽媽講述了曉楠成長的一些故事。
曉楠是家里的獨生子,但是從小并不孤獨。姥姥家里有個比他大三歲的小表姐,小表姐成了曉楠的玩伴。有時候,兩個孩子玩過家家游戲,表姐當媽媽,曉楠當爸爸,一個娃娃成了他們的寶貝。在玩耍過程中,兩個人共同細心地照顧他們的寶寶。曉楠的媽媽看了后,心里雖然感到好笑,卻也覺得這很好,可以培養(yǎng)孩子細膩的感情。
曉楠的確是個感情很細膩的孩子。還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曉楠養(yǎng)了一只蛐蛐。每天回來,曉楠都會悉心地照料他的寶貝。可是,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蛐蛐竟然死去了,曉楠傷心地哭了好久。曉楠媽媽看在眼里,心里一陣欣慰,細膩的感情,善良的心地,兒子將來會成為一個好人。
曉楠雖然是個文靜的男孩,但他并不懦弱。去年的一個周日,因為有事,家里所有的成人整整一天沒有回家。很晚才回家的媽媽,擔心曉楠這回一定哭鼻子。沒想到,曉楠居然在家里很好,中午自己在冰箱里找了東西來吃,還把屋子整理了一遍。媽媽問:“害怕了嗎?”曉楠拍拍胸脯:“咱是小小男子漢!還怕?”
曉楠的人緣也挺好。曉楠媽媽不主張男孩女孩要劃清界限的教育。所以,曉楠不光有好些男孩子伙伴,還經(jīng)常和女孩在一起玩??墒?,曉楠的訴說,讓媽媽心里沒底了:莫非我把兒子培養(yǎng)了一個女孩子?莫非我的家教出問題了?
認識“雙性化氣質”
曉楠媽媽的家教是否真出了問題?
近年來,心理學界有人提出了“雙性化氣質”概念,認為男女雙性化氣質的人,往往同時具有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心理特征。心理學家桑德拉·貝姆對此問題做過專門研究。
男女雙性化到底好不好?貝姆等人在研究中看法是:具有男女雙性化氣質的人在很多情況下能做得更好些,因為他們既有女性氣質又有男性氣質。就是說,男女雙性化的人在性別角色心理特征上,往往占了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兩個方面的優(yōu)勢。至少,在心理特征上男女雙性化的人沒什么不好。
在回答男女兩性為什么始終在相互尋找,不可遏止地要結合為一體的問題時,柏拉圖有過這樣的解釋:很早的時候,人都是雙性人,身體像一個圓球,一半是男一半是女,后來被從中間劈開了。所以每個人都竭力找回自己的另一半,以重歸于完整。我們也許以為這是幼稚的戲言?,F(xiàn)在想想,原來有著深刻寓意:無論是男性氣質還是女性氣質,孤立起來都是缺點,都造成了片面的人性,結合起來便都是優(yōu)點,都是構成健全人性的必需材料。兩性氣質的區(qū)分僅是相對的,從本原上說,它們并存于每個人身上。一個剛強的男人也可以具有內在的溫柔,一個溫柔的女入也可以具有內在的剛強。一個人越是蘊含異性氣質,在人性上就越豐富,在人格上就越完美。柏拉圖的寓言與心理學的結論竟如此地不謀而合。
最近,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余名兒童作過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過于男性化的男孩和過于女性化的女孩,不僅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的發(fā)展大多較為片面,而且智商、情商都較低,表現(xiàn)為綜合學習成績不理想,特別是偏科現(xiàn)象嚴重,缺乏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遇到問題時要么缺少主見,要么固執(zhí)己見,同時,難以靈活自如地應付環(huán)境。相反。那些兼有溫柔、細致等氣質的男孩,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的女孩,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fā)展全面,文理科成績均較好,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而且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成年后兼有“兩性之長”的男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里,更多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不必再固守傳統(tǒng)的定型化的性別角色模式,而應給男女雙性化氣質多一些寬容和肯定。這并不妨礙男孩成為一個好男人,女孩成為一個好女人。正是順應男女雙性化
氣質的新理念,當今世界的一些發(fā)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開始日益流行著一個嶄新的家庭幼兒教育模式——雙性化教育。
如此說來,曉楠媽媽的擔心是多慮了。曉楠并非男孩變成了女孩,只是表現(xiàn)出雙性化氣質特征。這應該說是曉楠媽媽“雙性化家教”的成功。對于男同學不愿意和曉楠在一起的心態(tài)和說法,不過是性心理發(fā)展的暫時表現(xiàn)。上小學后,男女孩大多開始進入了異性排斥疏遠期。因而由過去的兩小無猜,變成和異性伙伴“劃清界限”了。于是,對曉楠和女孩沒有“劃清界限”的表現(xiàn)不能接受了,于是,說他像個女孩子。曉楠媽媽不妨繼續(xù)之前的雙性化家教,繼續(xù)讓曉楠和男孩女孩都友好交往,過了這段,男孩一樣可以接受他。
“雙性化”教育要點:
首先,在觀念上不宜將氣質特征區(qū)分過清。不少性格氣質特征,如熱情活潑、獨立自主、堅忍不拔、富有責任心、善解人意、無私善良等,應是男女都須具備的,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時應兼收并蓄。這正是“雙性化教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不論男孩女孩,都應在發(fā)揮自己“性別”優(yōu)勢的同時,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格的完善。比如,男孩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于表達和善解人意,女孩則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
再次,增加男女孩子接觸的機會。孩子向異性學習應通過自然而然的接觸,應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一起玩耍的機會。在我們的文化中,特別要注意支持和引導男女孩的交往,這是健全人格的一條必由之路。在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時,與異性交往的時候,必須順其自然,切忌威逼強迫,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最后,避免走向極端。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學過了頭,就會顯得“娘娘腔”;女孩學過了頭,就會成為“假小子”。這自然與“雙性化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了。不過,這只是個別特殊家庭教育情境下要注意的問題。
(馬志國 應用心理學研究員,知名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