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友武 蔣山 高礦
摘 要:2012年在鳳臺縣桂集鎮(zhèn)園藝村進行了幾種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大田示范,結果表明,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mL/667m2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為79.6%,與80%多菌靈100克/667m2兩次施藥的防病和增產效果相當,顯著優(yōu)于對照藥劑59.7%咪鮮胺多菌靈23.6g/667m2、30%多酮100g/667m2。氰烯菌酯對小麥赤霉病具有明顯的防病和增產效果,應用前景良好。
關鍵詞:氰烯菌酯;小麥赤霉病;大田示范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9-93-02
赤霉病是鳳臺縣小麥上的重要病害,2003年、2010年大發(fā)生,2012年暴發(fā)流行,筆者進行了幾種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的大田示范,目的旨在篩選防治赤霉病的最佳藥劑,選擇最佳用量,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可靠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示范田概況 示范田位于鳳臺縣桂集鎮(zhèn)園藝村,小麥品種是中原6號(易感赤霉病),機械條播,667m2播種量15kg,10月21日播種,4月27日齊穗。前茬為水稻,土質為沙壤土,pH值約為6.9,肥力中上等,試驗田周圍有大片梨園。
1.2 示范藥劑 A、1%申嗪霉素60克(上海農樂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B、25%氰烯菌酯100mL(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59.7%咪鮮胺多菌靈23.6g(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D、30%多酮100g(江蘇灶星農化有限公司提供);E、80%多菌靈100g(蘇州遍凈農藥有限公司提供);F、ck,不噴藥。
1.3 小區(qū)設計 大田示范共設5個處理,小區(qū)長100m,寬6.8m,面積680m2,示范田面積4080m2,各處理不設重復,以不施藥作比較(ck),采取大區(qū)示范,小區(qū)按次序排列。
1.4 示范方法
1.4.1 施藥次數(shù) 示范于2012年4月27日施藥,即小麥初花期,采用泰山-18型機動迷霧機噴霧,667m2用水量18kg,處理a、b、c、d都是1次施藥,處理e是2次施藥(4月27日施第1次,5月3日施第2次)。
1.4.2 天氣條件 施藥前4月24、25、26日連續(xù)降雨,施藥當天為晴天,氣溫19~29℃,偏北風3級,施藥后7d即5月3日前后連續(xù)陰雨,揚花灌漿期霧露重,空氣濕度大。
1.4.3 調查方法 5月27日(小麥蠟熟期)進行防治效果調查,對角線5點取樣,每小區(qū)調查500個麥穗,記載病穗數(shù)、病級,計算病穗率、病指和防治效果,每小區(qū)調查100個病穗,記載總粒數(shù)、病粒數(shù),計算病粒率、千粒重及增產效果。5月8日赤霉病開始顯癥,5月15日普遍發(fā)病,5月22日病穗率達到高峰。
2 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1)5個處理赤霉病病穗率依次為92.4%、27.2%、91.0%、82.8%、20.4%,多菌靈兩次用藥病穗率最低20.4%,氰烯菌酯排在第二位27.2%,申嗪霉素病穗率最高92.4%,其次是咪鮮胺多菌靈91.0%,這兩個處理和空白對照比差別小;(2)5個處理中赤霉病病情指數(shù)依次是55.6、15.8、40.5、40.7、15.7,多菌靈兩次噴藥最低,15.7,氰烯菌酯排在第二位15.8;病指最高的仍然是申嗪霉素55.6,咪鮮胺多菌靈、多酮病指為40.5、40.7;(3)5個處理中多菌靈兩次施藥和氰烯菌酯防治效果分別為79.7%、79.6%,是處理中防治效果最高的,咪鮮胺多菌靈、多酮防治效果僅47.7%、47.4%,最差的是處理申嗪霉素,防治效果僅28.2%。
由表2可以看出:(1)處理a、b、c、d、e每穗有26.7粒、29.2粒、27.4粒、29.0粒、29粒,空白對照僅26.2粒,分別比空白增加0.5粒、3.0粒、1.2粒、2.8粒、2.8粒,單穗粒數(shù)最高的是氰烯菌酯,防治效果越好單穗粒數(shù)越多,呈正相關;(2)處理a、b、c、d、e病粒率分別是53.2%、4.5%、52.9%、38.6%、2.8%,空白對照的病粒率是76.5%,多菌靈兩次和氰烯菌酯病粒率分別是4.5%、2.8%,其它3個處理病粒率高達38.6%~53.2%,遠超過食用指標。(3)處理a、b、c、d、e千粒重分別是37.8、42.4、39.3、40.3、42.4g,空白對照千粒重僅31.6g,分別增加6.2、10.8、7.7、8.7、10.8g,多菌靈兩次和氰烯菌酯千粒重增加10.8g,防治效果越好,千粒重增加越多。
3 小結與討論
2012年為赤霉病暴發(fā)流行年,鳳臺縣種植的小麥品種主要有煙農19、鄭育麥9987、濟麥22、泛麥5號,今年不同品種小區(qū)種植病穗率自然發(fā)病情況分析,除揚麥品種發(fā)病較輕外,其余均屬感病品種,品種間病穗率存在差異。煙農19病穗率63%,鄭育麥9987病穗率97%、濟麥22病穗率83%,泛麥5號病穗率87%。示范結果表明:
(1)80%多菌靈100g/667m2兩次用藥防治小麥赤霉病效果最好,防治效果達到79.7%,其次是氰烯菌酯100mL/667m2,防治效果達到79.6%,兩者間無差異。
(2)其他各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59.7%咪鮮胺多菌靈23.6g/667m2、30%多酮100g/667m2病指防效僅47.7%、47.4%,效果較差,處理1防治效果僅為28.2%,有待今后進一步示范。
(3)各處理增產效果,以處理2、處理5千粒重最高,達到42.4g,比對照增加10.8g,兩個處理間無差別,其它各處理千粒重均高于空白對照,增幅為6.2~8.7g。
防治小麥赤霉病首選藥劑是氰烯菌酯懸浮劑,中等及以下流行年份1次施藥即可,大流行年份必須要2次施藥,第1次施藥后如遇連續(xù)陰雨多霧天氣,7d后必須進行第2次補防,且要加大藥劑用量,增加用水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