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已經進入了“再出發(fā)”階段,任何改革又總在合著時代的脈博跳躍。在當今追求高效、快捷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教研活動也隨之步入了時代發(fā)展的快車道,因而微型課也應運而生。微型課是一種提高教學水平、評估教學能力的“經濟實用”型的教研形式,已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采用。為了更好地開展微型課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本期推出微型課的一組文章,期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和幫助,并引發(fā)對此更多的關注與探索。
國家的未來在教育,教育的未來在教師。教師的提升靠研修,研修的抓手是什么呢?20世紀未期興起的“說課”一直以來扮演著這個抓手的角色,但因說課與作課“兩張皮”(說一套,作一套)的矛盾日益凸顯,尋求另外的經濟實用且直入課堂核心的新型研修方式(新的抓手)成為有心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于是,“微型課”應運而生。
一、什么是微型課
1.微型課的定義、特點
微型課,顧名思義,就是比正常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容量少的課。是在沒有學生現場參與的情況下,對一節(jié)常態(tài)課除學生活動之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呈現,其實質就是減去學生活動的常態(tài)課。套用沈括《夢溪筆談·雁蕩山》上“具體而微者”這句話,微型課即課之“具體而微者”,就是“形體齊備而規(guī)模較小”的課。故“形體齊備而規(guī)模較小”也就是微型課的特點。
2.微型課與相近課型的區(qū)別
(1)微型課與常態(tài)課的區(qū)別
微型課區(qū)別于常態(tài)課的主要特點,一是用時短。一節(jié)微型課的用時15分鐘~20分鐘,最多不過一節(jié)常態(tài)課課時的二分之一。二是無學生。在微型課的作課現場無實體的學生在。作課人面對的是評委、領導或其他聽課人。這些聽課者不同于學生的是,他們不是“課堂”的參與者,而是“課堂”的評價者。
(2)微型課與說課的區(qū)別
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微型課的本質是課,具有課的基本屬性。上微型課就是面向評委上一節(jié)簡短的課。而說課重點在“說”,其實是備課,是研討。其說目標、說重難點、說教法、說流程……都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而是在告訴大家準備怎么上,為什么這么上。這就像設計師介紹自己的圖紙一樣。而上微型課是施工,是模擬上課。從導入到新授,從提問到點撥,從歸納到拓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實,只是比實際上課少了學生的表現。
二、微型課的價值
微型課對教學場地等要求不多,能夠在有限時間內,對眾多人員的教學能力分別作出甄別與評估,為教師招聘、資格認定、能力評估等工作提供較為快捷實用的可靠依據。
因為微型課具有“具體而微”的特點,執(zhí)教者須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須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方法,須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須精選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精煉教學語言,須統(tǒng)籌兼顧點、量、度、序、法、情、時、效等教學要素,方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因而,用于教師選拔、教學競賽、教師評價更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考察一個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教學基本功和基本素養(yǎng);用于教師培訓,更能因此鍛煉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用于校本研修和教師備課,更能促使教師提升教學技能、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更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常態(tài)課)的水平,更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三、微型課的標準
1.目標恰當。目標不僅是教學的指向,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參照。目標應依據課標、教材、虛擬的學情、執(zhí)教者自身的情況和當時的狀況而定,“目標恰當”除了“明確、切實、具體、簡潔”的要求外,還要求大小適中、可檢可達。
2.導入簡潔。微型課課時短,不允許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繞圈子”“擺排場”。無論用何種方式方法途徑技巧導入,切記都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關聯(lián),力求新穎獨到、引人注目。其中,“緊密關聯(lián)”是基本要求,“新穎獨到、引人注目”是獲得好評的必備條件。而“誘發(fā)聽課的興趣,誘發(fā)探究的欲望,誘發(fā)創(chuàng)新的動機……”不必同時達到,能做到其中之一,就是好導語,就是成功的導入。
3.過程真切。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態(tài)課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師該講授講授,該提問提問,該引導引導,該啟發(fā)啟發(fā),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該指導指導,該歸納歸納,該拓展拓展,該布置布置。所有“過場”都要一一呈現。老師要聲情并茂,似與學生交流,不要只是對著課件自言自語或讀課件,行為動作、肢體語言都要像有學生一樣具體到位。
4.關注學情。在備課的時候,執(zhí)教者就要研究學生,或者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狀況,學生哪部分學習有難度,要突出進行指導,假設學生展示時的錯誤行為,并給與糾正、評價和指導。
5.亮點突出。微型課時間簡短,如果平鋪直敘,就顯得沒有亮點,不容易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一節(jié)微型課一定有自己獨特之處,也就是要有亮點。教材的把握、教法的選用、興趣的激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習慣的養(yǎng)成、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等方面都可以成為打造亮點的著力點。
6.節(jié)奏和諧。微型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為時間短,把握教學的節(jié)奏就顯得尤為重要。執(zhí)教者要在開始2分鐘內,完成導入,進入正題。要適時引出重難點,在恰當的時機展現亮點。在預定的“學生活動”處,有2到5秒鐘的停頓,停頓后,再針對預設的典型錯誤作簡短的點評以推進教學。約在總時間三分之一處要有小高潮,三分之二處達到高潮,剩余3分鐘時著手收尾。
7.語言洗練。微型課是“獨角戲”,以講授為主,所以,執(zhí)教者的講授水平倍受評委的關注。講授有條分縷析的講授,有充滿激情的講授,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講授,有循循善誘的講授,有啟發(fā)思維的講授,有創(chuàng)造拓展的講授……無論哪一種講授,都以語言為支撐。因而,錘煉語言,不僅必要,而且必須。教師語言在要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準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
8.板書精美。微型課也要講究板書,不能因為是微型課就沒有板書,板書是一個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體現。板書要精心設計,要精練、完整、美觀。好的板書,要能看出整個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教學程序,能給聽課者一個完整、直觀的效果。板書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在微型課中,部分板書可以提前準備到紙板上,以掛圖的形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展示在恰當的位置,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
9.收尾快捷。一節(jié)課的結語是必須減少的。在一節(jié)課即將結束的時候,對內容要點來個歸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盡管時間緊,最后也一定要對本節(jié)微型課的教學內容加以歸納和總結,以使課堂結構趨于完整。微型課的小結,不在于長而在于精,在注重總結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學法的總結??旖荻煌夏鄮慕Y語在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的同時,也會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和美好的享受。
10.語音標準。教師理應成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模范。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使用標準語音上課,不僅必要,而且必須。
四、微型課的展望
微型課作為一種新的教研形式,基于它有“形體齊備而規(guī)模較小”的特點,因此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與應用。事實上微型課對于幫助教師,尤其是對有夢想的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有夢想的教師往往有工作熱情,思維方式新,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和信息,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和探索>中動,專業(yè)敏感性強,是教育的未來和希望。但由于閱歷、經驗、積累、歷練等方面的不足和局限,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對教學的掌控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微型課”這一經濟實用、直擊課堂教學核心的方式為其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提升途徑。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理論自信、途徑自信和實踐自信,堅信:隨著微型課理論的不斷完善和實踐的不斷深入,會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