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學生心理上的首因效應,融洽師生關系;并通過改善教學方法、設計新穎的導入、激勵學生的言語等多種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關鍵詞]生物;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充滿興趣的學習過程,能加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充滿興趣的學習過程,能讓學習變得更加有效,更加輕松。只有培養(yǎng)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轉化為主動學習。
一、上好第一節(jié)課
上好第一節(jié)課,是個良好的開端。在第一節(jié)課上,要盡最大可能地吸引住學生。因此,緒言課教師不能照本宣科,隨便帶過,應給學生多介紹一些有趣的生物事例,內(nèi)容要豐富、詳實。如生物科學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生物科學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大自然中有趣的生物現(xiàn)象等。這需要教師平時注意收集資料,有所積累,才能舉出生動有趣而鮮活的例子。另外,教師應用一些輕松活潑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注意情感的投入,融洽師生關系,為今后師生的交流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提高教學的直觀性
對于講解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一些生理變化,如果教師只用干巴巴的語言來描述,學生難以接受。即使教師講得再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也不會太高。如果利用多媒體,結合掛圖、模型、實物等直觀的教學手段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讓學生親身體驗
如學習《人體生理》時,可讓學生感受自己的身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有效激發(fā)求知欲望,主動去探究知識;學習《膝跳反射》時,可讓學生親自做一做;學習《脈搏》時,讓學生測一測自己的脈搏。
四、設計新穎的課堂導入
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于平淡無奇處生疑。如學習《鳥綱》時可設計一組問題:鳥為什么會飛?人縛上一對翅膀就能飛嗎?家鴿有哪些結構特點適于飛行?以問題組織教學,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為學好《家鴿的生理結構》做好鋪墊。學習《反射》時,課前可發(fā)給學生不同的禮物,如紙包里的山楂、畫的山楂、寫在紙上的“山楂”字樣,讓學生說出自己吃到山楂,或看到畫的山楂,或看到“山楂”字樣的反應。學生興趣大增,為學習不同類型的反射做了很好的鋪墊。
五、巧用比喻
恰當引用比喻,能夠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如植物有胚乳種子的胚如同嬰兒,胚乳便是母乳。種子萌發(fā)時,胚所需要的營養(yǎng)由胚乳提供,正如嬰兒吸食母乳一樣。胚乳的取名由此而來。又如,如果把一個細胞想象成一個工廠的話,那么,細胞壁則是墻內(nèi)的警衛(wèi),各種細胞器如同場內(nèi)一個個設備不同的車間一樣,各有其不同的生產(chǎn)任務。如線粒體可稱為動力車間,葉綠體是原材料加工車間,細胞核則相當于工廠的行政管理機構,有著指導調(diào)控全廠生產(chǎn)活動的職能。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識記和理解,又增強了趣味性。
六、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很緊密,涉及學生的生活、身體健康等,學生很感興趣。如體育課長跑時,氧氣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教師可教學生結合如何調(diào)整呼吸頻率和深度,提高呼吸質量,從而提高長跑的成績。另外,要加強實驗教學,讓學習多作實驗,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驗證,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七、多用激勵性的語言
以前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是用來激勵受挫折的名言,而對于正在成長的學生來說,經(jīng)常批評、打擊、挖苦、諷刺對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很大的損傷。學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從而影響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學上應用“成功乃成功之母”對學生一個小小的進步給予更多的表揚,將會激勵學生去嘗試獲得更大的成功。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