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的是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學技術發(fā)展中有卓越貢獻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每年授予人數(shù)不超過兩名,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
“探索中國人如何能有一個更好的居住環(huán)境,更好地生活、學習、研究和工作——這是我莊嚴的責任,也是應盡的義務。我畢生追求的就是要讓全社會有良好的與自然相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讓人們詩意般、畫意般地棲居在大地上。”
這就是我國著名的建筑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家、兩院院士、建筑與城市研究所所長、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良鏞先生的畢生追求。
(左為吳良鏞)
吳良鏞跌宕起伏的一生,正印證了蘇軾所說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1940年,18歲的吳良鏞正在考場上揮汗如雨,當他費盡心力完成試卷之時,警報驟響,日本的戰(zhàn)機忽然發(fā)動了空襲。吳良鏞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我們趕緊躲進防空洞,一時間地動山搖,亂石碎屑不斷地落下來,火光沖天,瓦礫遍地?!眳橇肩O和其他很多同學在防空洞里躲過此劫,但他所敬重的國文教員戴勁沉卻不幸遇難。這件事帶給吳良鏞很大的打擊,他許下宏愿——“從事建筑行業(yè),立志修整城鄉(xiāng)”。
懷揣理想的吳良鏞來到了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在這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在求學的道路上始終堅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信念。他不僅在自己的專業(yè)建筑學上刻苦努力,還十分熱愛繪畫和寫作。他在1944年舉辦了自己的畫展,同年,在重慶國立中央大學油印本校刊《建筑》上發(fā)表了題為《釋“闕”》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看到。梁思成因激賞他的才華,讓他到身邊協(xié)助自己工作。
不管是為人,還是為學,吳良鏞都受到梁思成的熏陶。和恩師一樣,吳良鏞的刻苦也為人稱道,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夙興夜寐,時斷時續(xù),苦不自拔”。他曾經(jīng)每天凌晨4點起床工作,奮戰(zhàn)兩個多小時,再草草地瞇一會兒,就準時上班,帶上夫人備好的午餐,中午放在微波爐里一熱,湊合完事,又繼續(xù)忙手邊的活兒。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薦下,吳良鏞前往芬蘭籍建筑師沙里寧所在的美國匡溪藝術學院深造?;貒?,吳良鏞一邊從事建筑設計的工作,一邊在清華大學任教,六十五年來胸懷祖國,心系人民,嘔心瀝血,勤耕不輟,為我國城鄉(xiāng)建設領域培養(yǎng)了大批骨干人才。
貝聿銘說過:“你要到哪一個國家,說起中國的建筑,大家都說‘我認識吳良鏞’。”吳良鏞在規(guī)劃設計上不遺余力,在理論構建上也是筆耕不輟,“立足腳下的土地,解決實際問題,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的人居環(huán)境科學”,他以這樣的情懷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為人,恰似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吳良鏞同我國的許多科技人員一樣,用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了我們,成功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努力和拼搏!
(責任編輯: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