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聲春雷過后,窗外桃枝上,一粒花蕾緩緩開放。羞澀的黃鸝,站在高處的柳條上,迎著風,開始歌唱。
這歌聲,有著一種讓人迷戀的誘惑,越來越多的鳥兒,加入了這個合唱。突然,一聲昂揚奇詭的鷹鳴,如閃電般劃過叢林。所有的鳥兒,四散飛逃,幾只膽小的雀兒竟一頭栽落到灌木叢中。
半天過去,四周悄然無聲。膽大的烏鴉從樹丫的后面探出頭來。根本沒有大鷹。在地上踱著方步,顧盼神飛的,是一只布谷鳥。烏鴉氣惱地大嚷起來,小鳥們一窩蜂擁出來,哄趕著這只惡作劇的家伙。事實上,它并不是一只布谷鳥,它的確是一只大鷹。
相傳,驚蟄過后不久,大鷹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嘴變得柔軟無力,利爪也變得纖細柔弱。也許是萬物繁衍生長的春天,不適宜捕殺,專于獵殺的它,暫時要改做預報播種的布谷鳥。現(xiàn)在面對小鳥們的驅趕,它只能屈辱地躲進低矮的荊棘叢中,默默等待著,有一天,重新變回自己。
人們相信,在驚蟄的這一天,會有許許多多奇怪的事情發(fā)生。而引發(fā)這一切的,是一位長相古怪、脾氣暴躁的雷神。
雷神是周文王抱養(yǎng)的義子,名叫雷震子。他尖嘴赤面、袒胸露腹,背上長有兩只巨大的翅膀。驚蟄一到,他便開始巡視人間大地。他呵斥貪睡的小蟲,叫醒冬眠的猛獸,偶爾,還會揮動鐵錐敲打某些不孝的兒女。
雷神到來之前,蝴蝶的蛹,藏在一條被落葉遮擋的石縫當中,用絲把自己牢牢捆在石塊上,蒙頭大睡。它已經(jīng)睡了十個月了。當雷神把腰間的大鼓敲得隆隆作響的時候,它頭頂?shù)臍o聲地裂開,一只小小的、濕漉漉的蝴蝶掙扎著,爬了出來。
蝴蝶飛向天空的時候,雷神已把春意傳至每一個角落,所有藏身于陰暗之處的小蟲或者不祥之物,全都現(xiàn)身人間。所以,當人們聽到第一聲春雷的時候,都要抖一抖衣衫,據(jù)說,如此一抖,可保一年不生蟲虱,也可抖去不可知的霉運。在鄉(xiāng)下,驚蟄這一日,人們會在門檻外面灑上石灰,警告螞蟻小蟲,不許上門。小孩子呢,要拎了銅鈴或是銅盤,跑到自家的地里,沿著田埂,邊敲邊唱:“金嘴雀、銀嘴雀,今朝我來咒過你,吃我家谷子爛嘴殼。”如此一來,就會嚇住那些貪嘴的鳥雀了。
隨雷聲而動的,還有深山里的大蟲。對付這些吊睛白額的大老虎,這些簡單的手段,怕是不大管用。不過,人們另有辦法。驚蟄一到,老人孩子手提瓦罐趕往廟中。瓦罐里盛著豬油,他們要把豬油抹在廟里白虎的嘴里。老虎嘴里既然已經(jīng)有了油水,就不吃人了。
到了廟里,除了給泥塑的白虎嘴里抹油外,老人們還要進行一個“打小人”的儀式。他們相信,隨著蟲豸(zhì)的傾巢出動,一些喜歡在暗處使壞的小人也會出來作祟。于是,他們在地上擺上紙剪的小人兒,脫下鞋來使勁抽打,邊打邊唱。行事雖然詭譎(jué),歌謠倒是幼稚得讓人忍俊不禁:“打你個小人頭,叫你有氣無得抖;打你個小人手,等你有手無得耶……”
(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