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1966年生,南通通州人,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現(xiàn)為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編輯出版學、文獻學、傳播社會學研究。已出版《非法出版活動研究》《現(xiàn)代出版學》《20世紀中國的出版研究》等著作(含合著)10余部,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并獲“中國圖書獎”等10余種獎項。2009年被聘為美國國際人文學會議顧問,2011年被聘為全國出版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3年1月26日上午,我們一行數(shù)人前往南京采訪南京大學張志強教授。
一路上,我們的腦海里不斷想象著:張教授長得什么樣?他是不是很和氣?盡管很好奇,但這些答案只能等到下午才會揭曉。
中午,帶隊老師告訴我們,張教授將和我們一起用餐。聽到這個消息,我們既高興又緊張,高興的是馬上就可以見到南大的教授了,緊張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跟大學教授交流。
餐桌上,我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張教授的到來,心情緊張到了極點。終于,張教授進來了!他年紀不大,慈眉善目,為人隨和。落座后,他一邊吃飯,一邊和我們拉家常,問了我們許多問題,倒像是他在采訪我們。張教授說話的聲音很柔和,我們的緊張感瞬間煙消云散。
下午,在江蘇教育報刊總社的會議室里,我們正式開始采訪張教授。
一
一坐下來,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問張教授:您學習與研究的動力是什么?
張教授說,這與他的興趣有關?!拔覐男【拖矚g讀書。那時候跟你們現(xiàn)在不一樣,你們現(xiàn)在可以讀的書太多,挑花了眼。我小時候幾乎沒有什么書可以讀。每學期剛開學,一拿到新的語文課本,我就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將它通讀完。這也是我當時最大的快樂?!笨粗覀冸y以置信的眼神,張教授哈哈笑道:“你們現(xiàn)在作業(yè)多,壓力大,所以總想著玩。我小時候沒有什么作業(yè),玩的時間很多,反而很想看書學習?!庇捎谙矚g學習,所以張教授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既然喜歡讀書,為什么沒有選擇做一個文學家,而是從事出版方面的研究呢?面對這個問題,張教授思考了一會兒,面帶微笑地說:“我做出版研究是希望找到一個更好的辦法,讓知識通過書籍傳承下去。我希望社會上的人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書。”
那么張教授現(xiàn)在的興趣是什么呢?答案是:出版轉型研究。張教授說,以往我們大家要背很重的書包去上學,因為里面全是紙質書?,F(xiàn)在有的學校已經(jīng)開始使用電子書包了,學生上學只要帶個iPad就行了,但電子書包也有很多問題。例如紙質書可以隨意翻看,別人想看也可以借給他們;而電子書就存在“共享”不便的問題,即便你花錢購買了某些資源,可是離開你自己的電腦就看不了。還有,現(xiàn)在免費電子書大行其道,但在下載時我們又要擔心病毒、錯字、漏字等問題。而且如果每個人都希望看免費的電子書,將來還會有人做書嗎?沒人做就意味著倒退,那電子技術的發(fā)展豈不是作繭自縛嗎?看紙質書時讀者會更專心,電子書則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比如電子書里提到了哈佛大學,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順手點了哈佛大學的詞條鏈接,知道它在波士頓。波士頓是個什么城市?再輕輕一點鼠標,波士頓是美國新英格蘭地區(qū)最大的城市。再一點,新英格蘭地區(qū)又出來了。這個時候,讀者看到的東西已經(jīng)與最初想要閱讀的內(nèi)容越來越遠了。好處是能了解到大量相關知識,壞處是容易分散注意力。張教授認為,這些都是電子書不成熟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
張教授人生經(jīng)歷非常豐富。和那些一路“讀上來”的學者不一樣的是,他很早就參加了工作,工作中也深受單位領導的器重。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張教授放下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去讀研究生呢?
張教授說:“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社會上流傳一句話,叫‘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當時人們都覺得讀書沒什么用,隨便找點事做做就挺好的。我雖然很想繼續(xù)學習,但家人反對,這讓我很迷茫。幸好我當時的老師說了一句讓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話:‘人生要不斷地進步,要一步一步走向上面的臺階。就像看風景一樣,登高才能望遠?!@句話幫我下了最后的決心,于是我考到南京大學讀研究生。讀研究生的時候,我又樹立了一個信念:一定要到別的國家去看看,了解那里的人們在做什么。于是就有了后來的兩次分別為期一年的哈佛大學之行?!?/p>
張教授告訴我們,哈佛大學的課堂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在一起,交流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差異很大,思維碰撞很激烈。而思想的火花往往就在這樣的碰撞中被激發(fā)出來。張教授說,人接觸的范圍越廣,了解的東西越多,離成功就越近。他問我們:“你們相信自己可以跟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聯(lián)系上嗎?”看著一個勁搖頭的我們,張教授說:“這是完全可能的。我在哈佛大學有很多好朋友,他們當中有的就是奧巴馬的智囊團成員。你們因為今天的采訪結識了我這個朋友;通過我,就可以聯(lián)系上哈佛大學的教授;再通過他們,你們就有可能跟奧巴馬交流了。你們要對自己有信心?!?/p>
三
采訪的最后,張教授給了我們一些忠告。首先,人要有上進心。人生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其中可以有起伏有坎坷有失敗,但每當經(jīng)歷完一個階段,回首過往時,我們看到的應該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上面的臺階。其次,不要放過任何獲取知識的機會。每天讀一點兒書,似乎是可有可無的,但日積月累,我們將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再次,要善于從生活中學習,從他人處學習,保持“見賢思齊”的熱忱,榜樣能夠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標桿,還有不知疲倦的動力和一如既往的恒心?!爱斎?,在學習之余,不能忘記勤于鍛煉,要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張教授笑著提醒我們。
張教授勸我們多讀些名人傳記,他對自己讀過的《徐悲鴻傳》和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印象頗深。他說:“人的一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你知道那些名人偉人是怎么面對類似困難的,你就不會顯得迷茫,就能更加從容地應對它們。”
小記者采訪感言:
陳遒、戴舒馨、趙姝欣、謝浩(溧水縣第一初級中學):時間飛逝,3個小時的采訪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這次采訪收獲頗豐,結束時,張教授還為我們每個人都簽名留念。回家的路上,我們雖然有些累,但能與南大教授面對面交流,我們又感到很幸運。我們彼此約定,高考結束后,南大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