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
幼兒園里,小班的天天說:“東東撒謊,魔方是壯壯的?!睎|東卻肯定地說:“這是我的,是爸爸買的?!钡诙欤瑬|東在爺爺和老師的陪同下,把玩具還給了壯壯,并道歉說:“這不是爸爸買給我的,我只是喜歡玩,但這不是我的,還給你,壯壯,對不起?!?/p>
鏡頭二:
從幼兒園回到家,朵朵從口袋里掏出一塊積木玩了起來。媽媽問:“是誰的積木?”朵朵頭都不抬:“是我的?!眿寢寙枺骸澳阆矚g這塊積木嗎?”朵朵抬頭看了媽媽一眼,點點頭。媽媽認出這是幼兒園的積木,于是耐心地勸導(dǎo):“小積木的家在幼兒園,小積木回不了家會很傷心,明天我們一起把它送回家吧。”朵朵看著媽媽想了想,又點點頭。
很多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都經(jīng)歷過類似的“撒謊”和“偷竊”事件。盡管孩子們用語言表達了與事實不符的情況,或者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占為己有”,但孩子的所為決不是成人意義的“偷”和“騙”。
東東和朵朵只是把現(xiàn)實和幻想混淆了。年齡尚小的孩子即便撒謊不是為了想“騙”誰,而是因為不能清楚地分辨現(xiàn)實和幻想,當(dāng)內(nèi)心的某種想法過于強烈時,孩子就會堅信不疑地認為那是事實,并且把頭腦中幻想的事情當(dāng)做事實講出來。
我們成人常會說“不是所有的謊言都是欺騙”,對于幼兒,也是如此。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撒謊行為有本質(zhì)區(qū)別。有的撒謊構(gòu)成欺騙,有的則不,并非所有孩子的謊言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欺騙。
幼兒謊言是這樣“煉”成的
一般2-4歲是孩子說謊的高峰期。2歲左右孩子的“撒謊行為”并非有意要欺騙誰,他們說出謊言時也不會覺得羞恥,就像鏡頭一里的東東,那么肯定魔方是自己的,理直氣壯地跟小伙伴爭辯。2-3歲的孩子普遍認為,別人和自己知道得一樣多。在這種心理水平上,孩子是很難作出真正意義的欺騙,因為欺騙的前提條件是,個人必須清楚自己知道什么而別人不知道什么。所以,3歲的孩子表現(xiàn)出欺騙行為,往往很容易被“識破”。
大約3歲時,孩子可以準確嫻熟地用語言溝通,算得上“精通”母語。謊言,也就是那些和事實不符的表達,也開始出現(xiàn)了。到了4歲,孩子在認知能力方面會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不少家長會感到,4歲孩子可以做到說謊時面不改色,而且會用各種方法來圓自己的謊。4-7歲的孩子會有意去主動欺騙他人,能夠自己創(chuàng)造謊言,或者通過操縱他人的信念實施欺騙,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這個時候孩子的謊言往往就構(gòu)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欺騙。到了6歲以后,孩子的說謊行為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反而會出現(xiàn)下降。這是因為兒童的社會認知能力日趨成熟,說白了,就是“懂事了”。
面對幼兒謊言,重預(yù)防慎懲罰
1、不要定性批評,多解釋原因
撒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在孩子最初出現(xiàn)撒謊時,家長不必過于擔(dān)心,切忌為孩子扣“偷拿”“撒謊”和“欺騙”的帽子,讓孩子尷尬可能會強化他們的負性行為;也不要用“這樣做就不是好孩子”之類的定性言語,因為這樣很容易傷到孩子的自尊,但家長也不可不重視孩子的謊言。最好是在孩子撒謊時,讓孩子知道“說了和事實不符的話是不好的”,可以進一步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比如拿了別人的東西,別人會傷心;每個小朋友都從幼兒園裝東西回家,幼兒園就沒玩具了等等。父母要善于向孩子解釋那些“禁止事宜”背后的緣由,而不是用權(quán)威來控制孩子的行為。
2、允許孩子犯錯,共同面對問題
如果家長的管教過于嚴厲,孩子做錯事后,會非常害怕父母,擔(dān)心受懲罰,不敢和父母說實話,習(xí)慣性撒謊。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包容的家庭氛圍,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犯了錯如何改正,日后如何避免,從而懂得行事規(guī)則。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樣?xùn)|西,如果家長馬上問:“這是誰弄壞的?”等于在誘導(dǎo)孩子為了逃避懲罰而撒謊,孩子自然會說“不是我弄壞的”。家長這時最好將“誰弄壞的”這句問話,改成“孩子,告訴我,它是怎么壞的”,有助于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關(guān)注事情發(fā)生的過程。孩子就不會因為害怕承擔(dān)責(zé)任或是遭到批評而撒謊,則更愿意把事情說清楚。這時,只要父母問話得體,孩子還是很容易交待真相的。接著,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一起來把地上打掃干凈,好嗎?”
同時,父母要重視身教,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如何勇敢面對錯誤,幽默處理,真誠解決問題的。父母的真實做法才是對孩子的最好示范。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會明白不用撒謊,不用逃避,問題往往能得到更好地解決。坦蕩勇敢的心態(tài)和積極解決問題的思維習(xí)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作者系學(xué)前教育專業(yè)碩士,北京師范大學(xué)兒童性教育項目組專家,著有《我的孩子是天才寶貝》等。)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