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王瑩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羅伯特·弗羅斯特是美國著名詩人,十六歲時開始學習創(chuàng)作詩歌,二十歲時正式發(fā)表第一首詩歌。弗羅斯特創(chuàng)作了許多流傳至今的自然詩篇,其所著詩歌多以鄉(xiāng)村生活為題材,清新自然,富有哲理。他的詩歌在美國本土及世界各地都倍受青睞。弗羅斯特才華橫溢,曾經先后四次獲得美國普利策獎。他曾受邀于美國前總統(tǒng)肯尼迪就職典禮上朗誦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徹底的禮物》,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詩人。弗羅斯特的主要作品包括《補墻》《雪夜林間小駐》和《未選擇的路》等。
大部分弗羅斯特的詩歌表達出他悲痛惋惜之情。這種傷感的表露來自于他自身的生活。弗羅斯特一生歷經磨難,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家庭對他產生的影響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弗羅斯特從小遭受磨難,他的父親是酗酒狂,嗜賭成性。十一歲時,父親離開了他們,而母親死于癌癥。他的妹妹患有精神疾病,死于精神病院。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家庭同樣遭受厄運,這無疑對弗羅斯特產生巨大打擊。他與妻子先后育有二子一女。大兒子三歲時死于傷寒,小女兒死于產褥熱,而后妻子在她四十歲時由于心臟病而離開了,他的小兒子長大后自殺身亡。他的家人不斷離他而去,他的家庭生活帶給他的多數(shù)是痛苦,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在他眼前逝去。弗羅斯特一生中都有孤獨、貧窮和死亡的陰影相伴度過。盡管弗羅斯特遭受到親人的生死離別,他卻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多的、賦予生命深刻含義的詩歌作品。此外,弗羅斯特對于詩歌有其獨特的理解。他的詩歌風格簡約,主題不同于同時期的其他詩人。弗羅斯特在美國本土不會受到歡迎,因此,他于一九一二年搬至英國。正如多數(shù)美國人一樣,弗羅斯特深深受到清教主義的影響。他熱愛自然,熱愛鄉(xiāng)村,他歌頌大自然所蘊藏的一切,比如,陽光、社會以及生命。同時,他對黑夜的關注也有別于其他詩人。
弗羅斯特的《雪夜林間小駐》擁有以下三點特征:形式之妙、畫面之美以及寓意之深。首先,關于這首詩的形式之妙。那就是這首詩及其特別的節(jié)奏和韻律。每一小節(jié)韻腳均是aaba結構,仔細觀察便可看出詩人獨具匠心之處,每一小節(jié)中那個單獨的韻腳卻是下一小節(jié)的韻腳。其次,關于這首詩的畫面之美。在《雪夜林間小駐》這首詩中,詩人反復使用夜晚樹林之“黑”來襯托夜雪之“白”,二者相互映襯,黑夜變得愈黑,白雪變得愈白。這種黑白之間的顏色對比確實襯托出夜晚的孤寂感。此外,夜晚林中飛舞飄零著的雪花之“動”與凍結湖面之“靜”、雪夜樹林之“靜”形成對照,柔化了雪花飛舞的動態(tài)美,襯托出湖面等周圍環(huán)境的靜態(tài)美。這種動靜之間的結合營造出一種安逸的寧靜之態(tài)。再者,馬兒項鈴之“響”與柔風之“輕拂”、絨雪之“輕飄”也形成了聲音的對比,同時也烘托出周圍環(huán)境的靜謐。詩人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小馬兒以人的情感,使得雪夜更加漂亮,使得詩人的林邊小駐更富意義,為這首詩增添了幾許活潑之感。最后,關于這首詩的寓意之深。在這首詩歌的結尾處,盡管詩人對雪夜美景感慨萬分,不愿離去,但他還是選擇繼續(xù)他的旅程。這似乎暗示詩人關于人生匆匆忙忙、忙忙碌碌以及美好時光流逝的事實的思考。
在弗羅斯特的《雪夜林間小駐》這首詩歌中,詩人在一年當中最漆黑的夜晚駐足于林邊。起初,寂靜一片的樹林、冰凍的湖面吸引了他的目光。而在深思之后,他意識到世俗世界與社會義務。盡管在四周寂靜的環(huán)境中,只有“清風”“絨雪”陪伴在側,他還是遵守承諾。他必須肩負起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他要繼續(xù)前進?!拔业男●R一定頗驚訝”,按照常理,每個人在晚上是應該返回家中,而“我”駐足雪夜林邊。馬兒的“驚訝”顯得我似乎有點孤獨的境況。詩人與白雪覆蓋的樹林獨自交談,兩者好似和睦的鄰里。世人的孤獨感含有幾許悲傷之感,使森林充滿不祥的預兆。詩篇開頭一句“想來我認識這座森林”揭示了詩人毫無歸屬感,對樹林主人的回想似乎是對詩人自己身份的懷疑。這首詩結尾處二句詩,每個單詞都是相同的,表達了雙層含義:一方面,詩人在雪夜駐足林邊,他要繼續(xù)趕路,繼續(xù)完成他的旅程;另一方面,“睡眠”還寓有死亡的含義。人生路程漫長,死亡之前還有一段長時間的階段等待著詩人去完成。在此,詩人借用兩句同樣的詩句啟發(fā)讀者為未來思考,為自己人生的道路思考。
弗羅斯特的另一首詩歌《未選擇的路》作于1915年,表現(xiàn)了弗羅斯特矛盾復雜的思想情感以及意象、想象的豐富性。弗羅斯特運用象征手法,把深刻的哲理思考寓于簡潔的詩句之中。在這首詩歌中,詩人清晨散步,面對兩條不同的路,他必須選擇一條路。深思之后,詩人選擇一條滿是荒草并寂靜的小路,一條行人稀少的路。他的選擇不同于眾人,他希望經歷異樣的生活,欣賞不同的風景。詩人所選擇的路是充滿艱難險阻的,他必須時刻準備路途中的挑戰(zhàn),必須可以承受得起挫折的打擊,同時,必須耐得住寂寞,懂得堅持和忍耐,才能最終撥開云霧見天日。盡管詩人已經作出選擇,但是詩人心中仍舊時時想著那條沒有選擇的路。詩人也有擔心,躊躇兩難。一個選擇接著一個選擇,詩人早已不能重新走過。在這首詩歌中,詩人成功運用“路”這一意象,“路”既指具體的林間小路,又指具有重要意義的人生道路。人生就是由許多個選擇組成的,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作自己的選擇。這首詩不僅是簡單地描寫選擇兩條林間小路的心理過程,而且反映了選擇人生命運的問題?!傲珠g的兩條小路”在日常生活中是極其普通的,有時,我們不假思索地作出選擇,然而,這可能會成為我們今后一生的“道路”。由于這條路蜿蜒延伸至遠方,我們只能沿著它繼續(xù)前行。如果一條路不夠精彩,我們想返回來,重新出發(fā)幾乎是不能的。
弗羅斯特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多是源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文字簡單而涵義深遠。弗羅斯特運用大眾化的語言揭示深刻哲理,帶給讀者深刻啟示。弗羅斯特沿襲了傳統(tǒng)詩歌的創(chuàng)作技巧,又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運用簡潔的詞匯創(chuàng)造了豐富而深邃的寓意,令讀者深受感觸,體悟人生哲理,感嘆世間百態(tài)。
參考文獻:
[1]Frost, R. North of Boston[M].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1915.
[2]Nemerov, H. Poets on Poetry[M].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1966.
[3]Parini, J. Robert Frost: A Life[M].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Inc.,1999.
[4]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
[5]趙彤.論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特點[J].山東外語教學,2010,(2).
[6]趙彤.淺析羅伯特·弗羅斯特的生平對其詩歌的影響[J].西昌農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4,(18).
[7]童兆升.羅伯特·弗羅斯特和他的《雪夜林邊小駐》[J].黃山學院學報,20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