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yī)院產科,江蘇 泰興 225400)
產后乳汁淤積是產褥期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常見于初產婦。乳汁淤積時,乳房出現(xiàn)腫塊、脹痛,如不及時處理,輕者影響母乳喂養(yǎng),嚴重者可引發(fā)急性乳腺炎,甚至乳房膿腫。2011-06—2011-12,筆者對200例產后乳汁淤積的初產婦給予心理護理、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指導、穴位按摩治療配合輕抖乳房及對癥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體會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200例均為我院產科住院的初產婦,均為足月分娩,年齡21~28歲,平均(25±1)歲;順產88例,剖宮產112例;產后2~4 d發(fā)病,平均(3±1)d;左側109例,右側91例。所有產婦均無其他并發(fā)癥及母乳喂養(yǎng)禁忌證。
1.2 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科疾病診斷標準》[1]確診。
1.3.1 心理護理 首先做好心理護理,關心、愛護、尊重產婦。用溫柔親切的語言耐心解答產婦及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提供體貼入微的人性化服務,使產婦感到醫(yī)護人員是可信賴的,并如同親人在身邊,有一種安全感,解除產婦的緊張及恐懼心理。幫助產婦建立自信心,增強做母親的幸福感和責任感,使產婦能夠克服困難和忍受一定的疼痛,配合護理人員進行各種操作,堅定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另外,要使產婦保持心情舒暢,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乳汁暢通、分泌和排泄[2]。
1.3.2 穴位按摩治療配合輕抖乳房 穴位按摩對疏通乳腺管有一定的效果。按摩時讓產婦取舒適位,用熱毛巾熱敷患側乳房10 min左右,左手托起乳房,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捏住乳頭抖動數次,使乳腺口通暢。同時,對乳根穴、乳中穴、肩井穴、膻中穴及靈墟穴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按摩1~2 min。按摩時用力要均勻,由輕到重逐漸加大力度,且輕重適度,以患者可忍受為宜,按摩順序應先健側后患側,疑有膿腫形成時,勿用力擠壓腫塊部位[3]。熱敷及穴位按摩結束后,護理人員一手放在乳房的一側輕輕抖動,力度適中,另一手示指、中指放于乳暈處(相當于乳腺管壺腹部)輕輕擠奶,如此重復進行,再配合新生兒間斷吸吮。重復上述手法,直至淤乳排盡,乳房松軟,一般治療20 min左右。
1.3.3 對癥護理
1.3.3.1 產后未及時哺乳 有的剖宮產產婦術后害怕疼痛,不愿行母乳喂養(yǎng)。還有的農村產婦文化知識欠缺,認為產后3 d內不能進行母乳喂養(yǎng),從而使用奶粉奶瓶喂哺嬰兒,使嬰兒對乳頭替代品產生依賴,拒絕母乳,導致產婦乳汁淤積。因此,產前產后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宣教十分重要,要告知產婦產后30 min內開奶可促進子宮收縮,防止產后出血;初乳能增強新生兒免疫力,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并可增進母嬰感情等,使產婦能主動進行早期母乳喂養(yǎng)。產后應盡早誘導排乳,指導產婦先刺激、摩擦、牽拉乳頭,而后用拇指和示指指腹擠壓乳頭、乳暈區(qū)域。初產婦乳汁排泄系統(tǒng)往往不十分通暢,要耐心地反復進行[4]。對剖宮產的產婦,可教會其側臥位行母乳喂養(yǎng)。
1.3.3.2 哺乳后未及時排空乳房 有的產婦哺乳后未及時排空乳房,而乳汁又不斷分泌,從而引起乳汁淤積,乳房脹痛。要告知產婦每次哺乳時應及時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乳房,教會產婦及家人正確的擠奶方法,在嬰兒不能吸空的情況下,及時擠出乳汁。
1.3.3.3 產婦乳頭異常 如乳頭平坦、凹陷、過大或過小等,都會影響乳汁排出和正常哺乳的進行。產婦乳頭凹陷、平坦、過小,嬰兒很難吸到乳頭,致使乳汁淤積。產婦產檢時就可發(fā)現(xiàn)乳頭異常,可指導其經常牽拉乳頭,或每日用吸奶器吸引乳頭數次,利用其負壓促使乳頭膨出。如在妊娠中期后未能進行糾正,可配置乳頭罩,嬰兒通過乳頭罩上的乳頭進行吸吮,或在嬰兒饑餓時,先吸吮平坦的一側,因為此時嬰兒的吸吮力強,易吸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有利于吸通乳腺管。乳頭過大或過小也可通過配置乳頭罩進行哺乳。
1.3.3.4 母乳喂養(yǎng)姿勢不當 有的產婦哺乳姿勢不當,嬰兒不能有效吸吮,家人誤認為產婦乳汁不足,給嬰兒喂哺其他代乳品,如此惡性循環(huán),導致乳汁淤積。要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姿勢。哺乳時,產婦及嬰兒均應選擇舒適位置,堅持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的原則,使母嬰緊密相貼,注意要使嬰兒含住大部分乳暈,但應防止嬰兒鼻部被乳房壓迫或頭部與頸部過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難。
1.3.3.5 乳頭皸裂 由于乳頭含有豐富的血管神經,發(fā)生乳頭皸裂后,嬰兒吸吮時會導致乳頭劇烈疼痛,影響母乳喂養(yǎng)并易導致乳腺炎的發(fā)生[5]。除指導產婦正確的喂養(yǎng)方式和姿勢外,還需正確指導產婦拔出乳頭的方法,減少乳頭受到不良刺激,防止發(fā)生乳頭皸裂,以利順利進行母乳喂養(yǎng)。
1.3.3.6 疑為乳腺炎的護理 如產婦乳房局部出現(xiàn)紅、腫、熱、痛癥狀,提示乳腺炎。炎癥早期應以消除感染、排出乳汁為原則進行處理,避免乳汁淤積,防止乳頭損傷,并保持其清潔。患側乳房應停止哺乳,并以吸乳器吸盡乳汁,促使乳汁通暢排出,同時可行手法按摩,使局部淤積消散,疏通堵塞的乳腺管[6]。
2結果
本組200例產婦,均在4~6 d內乳腺管通暢,乳汁淤積基本消散,均成功進行母乳喂養(yǎng)。
3體會
通過對200例產后乳汁淤積者進行護理表明,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指導、穴位按摩治療及輕抖乳房對消除產后乳汁淤積的效果是較為滿意的。采用穴位按摩可疏通乳腺導管,排出淤積的乳汁,防止炎癥的發(fā)展和治療局部炎癥[7]。通過輕輕地抖動乳房,可使淤積的乳汁松散,由于操作輕巧,不至于引起乳腺管充血,且產婦疼痛程度明顯減輕,操作時產婦能很好配合,這也是效果明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8]。這幾種方法簡單易學,對乳腺管疏通效果明顯,有利于母乳喂養(yǎng)的實施,值得臨床推廣。
[1] 貝政平,來佩琍,張斌.婦產科疾病診斷標準[S].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67.
[2] 喬峰,王菊香.急性乳腺炎的預防及早期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3):154-155.
[3] 李曉靜.穴位按摩治療急性乳腺炎與護理[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10(1):145.
[4] 張玉英.產褥期急性乳腺炎的預防及護理[J].河北醫(yī)藥,2009,31(16):2180.
[5] Mass S.Breast pain:engorgement,nipple pain and mastitis[J].Clin Obstet Gynecol,2004,47(3):676-682.
[6] 郭春蘭,王鳳蘭,付向陽.止痛消炎軟膏外敷結合手法按摩治療產褥期急性乳腺炎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12):1291-1292.
[7] 屈霞,屈鳳,時寅玲,等.哺乳期乳腺炎的穴位按摩治療與護理[J].山東醫(yī)藥,2010,50(13):15.
[8] 范愛霞,崔文,仝榮娟.產后乳汁淤積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