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雙,張志云,張曉麗
(深圳市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深圳518106)
近年來,深圳市在控制梅毒母嬰傳播項目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妊娠梅毒大多數(shù)為隱形梅毒,經(jīng)規(guī)范治療后,大部分患者血清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試驗[如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結果呈持續(xù)低滴度陽性[1]。梅毒患者經(jīng)規(guī)范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24個月后血清反應素試驗仍不轉陰且滴度保持低水平(≤1∶4),稱為血清固定[2~4]。目前,梅毒血清固定原因尚不十分明確,治療困難。本研究對妊娠梅毒患者經(jīng)規(guī)范治療后血清固定者進行臨床、梅毒血清學、細胞免疫及心理狀況等方面的5 a隨訪觀察?,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4年6月~2007年6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皮膚科確診的梅毒孕婦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后是否發(fā)生血清固定分為病例組和對照組。病例組為經(jīng)芐星青霉素規(guī)范治療后分娩、血清固定2 a以上的80例梅毒患者,年齡18~42歲,平均25.5歲。對照組為經(jīng)芐星青霉素規(guī)范治療后TRUST結果轉陰的80例育齡梅毒患者,年齡19~43歲,平均25.7歲。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進行外周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體、腦脊液常規(guī)、腦脊液性病研究實驗室試驗(VDRL)和熒光梅毒螺旋體抗體吸附試驗(FTA-ABS)檢測,均排除HIV感染和神經(jīng)梅毒。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及內容 兩組患者均完成5 a隨訪。采用自行設計的表格,對隨訪期間內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梅毒血清學檢查結果、細胞免疫情況、心理狀況及不良妊娠結局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臨床特征:主要指梅毒皮疹;梅毒血清學檢查:包括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TRUST及19SIgM試驗;細胞免疫檢查: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細胞;心理狀況:采用90項癥狀清單(SCL-90)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以總分超過160分為異常[3];不良妊娠結局:包括流產(chǎn)、死胎、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圍產(chǎn)期死亡或娩出有嚴重后遺癥的新生兒等。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的輸入、核對采用Excel2003軟件,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包。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特征 兩組患者在隨訪期內均未出現(xiàn)梅毒皮疹。
2.2 梅毒血清學檢查結果 病例組TRUST滴度升高9例,對照組3例,兩組比較,P=0.072;病例組配偶TPPA陽性44例,對照組39例,兩組比較,P= 0.429;病例組子女19S-IgM陽性2例,對照組0例,兩組比較,P=0.164。
2.3 細胞免疫結果 病例組CD3升高4例,對照組0例,兩組比較,P=0.043;病例組CD4升高4例,對照組0例,兩組比較,P=0.040;病例組CD8降低4例,對照組0例,兩組比較,P=0.040。
2.4 心理狀況 病例組SCL-90 66例,對照組27例,兩組比較,P=0.000;病例組配偶SCL-90異常48例,對照組16例,兩組比較,P=0.000。
2.5 不良妊娠結局 病例組出現(xiàn)不良妊娠結局者3例,對照組0例,兩組比較,P=0.102。
近年來,隨著梅毒患者的增多和隱性梅毒更多地被發(fā)現(xiàn),梅毒血清固定的病例也越來越多見。在控制梅毒母嬰傳播的項目中也發(fā)現(xiàn),妊娠梅毒患者大都是隱性梅毒,很大部分發(fā)生血清固定[5]。梅毒血清固定的原因眾說紛紜,但目前尚無一致認可的結論[6~8]。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是否會臨床復發(fā)、是否仍具有傳染性以及是否會導致胎傳梅毒,目前也尚無定論。但有報道稱,仍有35%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具有復發(fā)性[9]。國內外也有許多報道稱,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細胞免疫抑制[10~12]。國內還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異常[13,14]。
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臨床復發(fā),病例組TRUST滴度升高的比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也未發(fā)現(xiàn)患者的配偶及子女患梅毒的幾率升高,這可能與病例數(shù)過少和觀察年限過短有關;但也提示,梅毒血清固定者可能本身無傳染性或傳染性降低[15]。
本研究中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細胞免疫抑制和心理狀況異常,與國內外的研究類似。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細胞免疫抑制,但異常者的比例并不高,這與國內外類似研究的結論有所差異,尚需加大觀察例數(shù)并增加細胞免疫檢測項目以進一步研究。由于血清固定對患者自身、配偶和子女的影響尚無定論,而且臨床醫(yī)生交待這種病情時說法模糊,會對患者及其配偶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響,引起心理異常。目前,對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的細胞免疫抑制,是其本身存在的,還是心理狀況異常導致的,還不清楚。因此,梅毒血清固定、細胞免疫抑制和心理狀況異常這三者之間的先后和因果關系,尚需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結果提示,臨床上對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應預防性給予免疫增強劑,并對患者及其配偶給予心理疏導或心理治療,醫(yī)生也應較明確地交待此病的病情及預后,使患者身心健康、家庭和諧。
[1]魯東平,王芬,張榮,等.深圳市寶安區(qū)2008~2009年孕產(chǎn)婦及新生兒梅毒患病情況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 (3):212-214.
[2]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99-1802.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35.
[4]龍振華.梅毒病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7.
[5]張志云,李永雙,張曉麗,等.梅毒孕婦產(chǎn)后血清固定者的細胞免疫研究[J].廣西醫(yī)學,2012,34(5):546-548.
[6]Lukehart SA.Macrolide resistance in treponema pallidu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reland[J].N Eng J Med,2004,351(2): 154-158.
[7]李軍,王林娜,左亞剛,等.梅毒血清抵抗患者臨床分析及免疫功能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9,89(12):813-816.
[8]劉金麗,胡白,趙政龍,等.梅毒血清固定發(fā)病原因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0,14(6):658-660.
[9]羅錦霞,林昭春.梅毒血清固定免疫學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9,25(9):689-691.
[10]楊日東,蔡川川,黎小東,等.RPR持續(xù)陽性梅毒患者的傳染性與細胞免疫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5,21 (2):93-95.
[11]劉雋華,韓建德,陳木開,等.梅毒血清固定者與治療后陰轉者的免疫功能比較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14(4): 385-386.
[12]Podwinska J,Zaba R,Chomik M,et al.The ability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of syphilitic patients to produce IL-2[J].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1995,12(1):17-27.
[13]陳玲玲,季孫平,施辛,等.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抑郁情緒調查和生活質量評估[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34(1): 33-35.
[14]王成霞.個性化心理干預對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焦慮抑郁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2):184-185.
[15]廖元興.梅毒血清抵抗與固定[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1,1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