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江蘇南京2111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問題越來越受到中學化學教師和教科研工作者的關注,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也常見于教學雜志等。對于如何在高一化學教學中進行初高中化學銜接,筆者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現(xiàn)和大家一起交流。
總體上看,高一教材化學1和化學2的內(nèi)容與初三化學教學內(nèi)容有很多銜接點,但是這些銜接點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jù)這些銜接點的分布情況,采用或集中或穿插的銜接教學方式。例如高一化學人教版化學1第二章第一節(jié)《物質(zhì)的分類》,介紹了簡單分類方法及其應用、分散系及其分類,這一節(jié)內(nèi)容涉及初三化學所學的所有物質(zhì),因此在進行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之前,可以先將初三物質(zhì)分類的知識進行集中復習,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學習。而在進行有關鈉的化學性質(zhì)的教學時,就可以穿插復習初中所學的金屬和酸以及金屬與鹽溶液之間置換反應的規(guī)律。
高中化學教師對于初中教學內(nèi)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進行銜接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另一種情況,教師認為學生本應掌握的知識和具備的技能而實際上可能因為種種原因?qū)W生并未具有,遇到這種情況就有必要停下來將相關的初中內(nèi)容再做詳細講解,而不能只是簡單的復習。筆者帶的一個普通班基礎相對較弱,對于給元素標化合價這樣的能力都有問題,在進行氧化還原反應教學時,筆者花了半節(jié)課的時間對初中的化合價相關內(nèi)容進行了重新講解,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新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的,在高一化學銜接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利用已有的初中化學知識來發(fā)展新知識。
“粗鹽提純”是初中化學中一個常見的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粗鹽提純”實驗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獲得過濾和蒸發(fā)的操作技能,在人教版高一化學1的第一節(jié)同樣安排了這個實驗,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這樣處理: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化學是如何進行粗鹽提純的,復習過濾和蒸發(fā)操作的要點和相關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過濾后得到的食鹽水其中的溶質(zhì)只有氯化鈉嗎?里面還有哪些雜質(zhì)?如何將這些雜質(zhì)除去得到氯化鈉?進而將學生引導到高一化學新知識的學習中。這樣處理十分順暢,考慮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而不是按照“先除不可溶性雜質(zhì)、再除可溶性雜質(zhì),最后蒸發(fā)結晶得到精鹽”的順序按部就班的講解。再如“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認識了氧化還原反應,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考慮到這一點,在復習了初中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Zn+CuSO4=Cu+ZnSO4、Zn+2HCl=ZnCl2+H2↑這樣的反應沒有得氧和失氧的現(xiàn)象,我們在高中化學中也稱之為氧化還原反應,到底該如何準確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呢?通過舉出這些學生非常熟悉但是又很“陌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來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興趣,消除他們的畏難心理,順利過渡到高中知識的學習中。
有些初中化學知識看似與高中化學內(nèi)容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若能認識到它對高中化學學習的支撐作用,則能夠很好地促進新知識的獲取。
“物質(zhì)的量”是高一化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覺得高一化學難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質(zhì)的量”相關概念和計算比較難。為什么要引入“物質(zhì)的量”的概念,把化學搞得這么難,不少學生抱怨。如果在進行與物質(zhì)的量有關計算的教學時,能夠適時的將初中以質(zhì)量為基礎的計算拿過來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引入“物質(zhì)的量”的概念給化學學習帶來極大的便利,則能夠平息學生心中的抱怨,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與“物質(zhì)的量”有關的學習。
通過初中化學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很多的化學方程式,這些化學方程式大多是通過學生的反復記憶默寫獲得的。如果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利用好這些化學方程式,對于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也能夠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比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討論到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書寫已掌握的化學反應(而不是老師給出),然后再進行分析。在用雙線橋、單線橋表示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時,同樣可以利用初中學過的這些反應來進行訓練。用學生熟悉的反應而不是高中還沒有學過的反應,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初高中化學的銜接,同時也可以消除學生對于高中化學的畏難心理。
初中化學教材中含有很多插圖,這些插圖或生動活潑,或直觀簡明,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一化學教學中要重視初中化學教材的插圖,適時的利用有的時候會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化合價的升降和得失電子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如何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呢?利用原子結構示意圖來進行分析當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辦法,但是如果能夠?qū)⒊跞瘜W教材中的插圖展示給學生,學生不僅感覺親切,而且一下子能夠理解為什么會有電子轉(zhuǎn)移以及電子的轉(zhuǎn)移是如何引起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的(見圖1)。
圖1 氯化鈉的形成
離子反應是高一新學的內(nèi)容,其實質(zhì)到底是什么?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輔以學生熟悉的圖2,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而且還能讓學生感覺到“原來我在初中早就學過了”,進而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插圖的使用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上,在作業(yè)布置中同樣也可以合理利用。
總之,初高中化學銜接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立足于學生現(xiàn)有的化學學習心理狀況,只有真正關注到了學生,才能想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辦法,有效解決初高中化學的銜接問題。
圖2 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
[1]郭志東.“問題解決”在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與學,2013,(1)
[2]廖文娟.從初高中銜接的角度探討“物質(zhì)的量”的教學[J].化學教與學,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