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亦登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渭南714000)
比較句,就是表示比較關(guān)系,且有相關(guān)的比較參項(comparative parameter)構(gòu)成一定格式的句子。[1]當代學者一般都把漢語比較范疇分為平比和差比兩個次范疇,傳統(tǒng)語法中的“極比”一般被視為差比的下位概念。[2]本文依據(jù)這一說法將比較句分為平比句和差比句,差比句再分為極比句、遞比句和一般差比句。從構(gòu)成上看,比較句通常包含比較項(比較的對象)、比較值(比較的結(jié)論,或稱結(jié)論項)和比較詞。[3]比較項包括求比項(A)和被比項(B);A項和B項可以是體詞性成分,也可以是謂詞性成分。比較值有時只是一種籠統(tǒng)值(或稱基本值,W),有時則還帶有一種量化值(或稱附加值,Z)。比較詞在各方言中的形式不一。本文考察江蘇高郵方言中的比較句的語義類型和基本格式,語料取自本人母語以及對周圍人群的調(diào)查。
平比句也叫等比句,用來比較事物的異同,表示相比的事物在某一方面一致。
(一)高郵方言里表示等比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A+(跟)+B+一梗子/一個樣子
格式中“一梗子/一個樣子”既是比較詞,也可以表明比較的結(jié)果,而A、B之間的介詞“跟”則經(jīng)常省略。例如:
(1)小張小王一梗子小張跟小王一樣。
(2)張勤趙夢一個樣子張勤跟趙夢一個樣子。
此格式中的比較點(比較的方面)往往在上下文中出現(xiàn),比較值會相應省略。當然句中也可以出現(xiàn)表示比較點的詞語,例如:
(3)你妹妹成績跟小明一梗子你妹妹的成績跟小明一樣子好/壞。
例(3)中出現(xiàn)比較點“成績”,比較詞同時兼代比較值,根據(jù)上下文,可以將比較值的評價結(jié)果“好”或是“壞”添上。
1式中的比較詞“一梗子/一個樣子”也可以用“差不多”,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例如:
(4)你看上去歲數(shù)跟我差不多你看上去年紀跟我差不多。
(5)根年子跟去年子收成差不多今年與去年相比收成差不多。
(6)小三子、小五子差不多小三子跟小五子相比差不多。
例(6)要根據(jù)上下文確定小三子與小五子兩個人在哪方面差不多。
1式的否定式一般是用“A+(跟)+B+不一梗子/不一個樣子”(稱為前式),有時也用“A+不+跟+B+一梗子/一個樣子”(稱為后式)?!安弧彼幬恢貌灰粯樱穸ǖ姆矫婢筒灰粯?前式否定的是“一梗子/一個樣子”,后式否定的是“跟B”。都表示一種差比。需要說明的是,前式不能省略介詞“跟”,而后式則以省略為常。例如:
(7)小亮小紅不一梗子,小紅要誠實些小亮跟小紅不一樣,小紅要更加誠實些。
(8)他家[ka55]電視不跟們家一梗子/一個樣子他家的電視跟我們家的不一樣。
應該說明的是,高郵方言里,后式如果比較項是人,則常常表示“A不/別像B那樣”或“A不/別同B計較”之類的意思,主要用以否定B項,比較的意味顯得輕淡。例如:
(9)你不跟他一個樣子,他這個人太辣刮你不要跟他一樣子,他這個人太厲害。
(10)張勝暴躁脾氣,們不跟他一梗子張勝脾氣暴躁,我們不/別跟他一樣。
正因為后式有歧義,所以實際上用得比較少。人們往往用前式,除非要表達“A不/別同B計較”之類的意思,才會考慮到先用后式。“A+(跟)+B+差不多”沒有對應的否定說法。
2.A+(跟)+B+一梗子/一個樣子+W
這種格式增加了結(jié)論項W。例如:
(11)這么大個人了,還跟小□[ia24]子一梗子討嫌這么大的人了,還跟小孩子一樣討嫌。
(12)小李小王一梗子高小李跟小王的個子一樣高。
比較詞“一梗子/一個樣子”也可以用“差不多”,有時,“差不多”還和“一梗子/一個樣子”連用。如果說,使用“差不多”表明A跟B程度相近,那么,跟“一梗子/一個樣子”連用,就表明A跟B程度相當。例如:
(13)老李家孫子跟張敏差不多討喜老李家孫子跟張敏差不多討人喜歡。
(14)到北京跟到上海差不多一梗子遠到北京跟到上海差不多一樣遠。
比較詞“跟”也可以用“像”,構(gòu)成“A+像+B+一梗子/一個樣子 +W”式。但用“像”不及用“跟”地道,實際上用得比較少,要用也多用于假設(shè),或以否定的形式出現(xiàn),表示差比。例如:
(15)如果什么事都像你想象的那梗子糟糕,那還有什么希望呢如果什么事都跟你想象的一樣糟糕,那還有什么希望呢?
(16)誰也不像他那梗子好吃懶做誰也不像他那樣好吃懶做。
高郵方言里還有“A+和+B+一梗子/一個樣子+W”的格式,跟2式相關(guān)。不同之處在于:這里的“和”不是表比較的介詞,而是表并列的連詞;“一梗子/一個樣子”前可以出現(xiàn)表總括的副詞“都”。有時,“A+和+B”項表復數(shù)。例如:
(17)小王和小李他們都一梗子小氣小王和小李他們一樣小氣。
(18)這邊和那邊的房子都一梗子亮堂這邊和那邊的房子都一樣亮堂。
3.A+有 +B+W
這種格式是“A+得/不得+B+W”對應的肯定式,表示A達到了B的程度。例如:
(19)毛線衣有開司米暖和呢毛線衣比得上開司米暖和。
(20)南京有武漢熱呢南京比得上武漢熱。
4.A+比得上+B
這種格式是“A+比不上+B”對應的肯定式。這種格式用得不是太多,多用于反問句或評議句。例如:
(21)不是吹牛的話,我哪樣都比得上他不是吹牛的話,我哪一樣都比得上他。
(22)他這么聰明,你比得上他□[nia53]他這么聰明,你能比得上他嗎?
差比句是用來比較兩種不同事物在某一點上(如性質(zhì)、狀態(tài)、行為、態(tài)度、數(shù)量等)的不同程度值,用來比較事物的差異的句式。高郵方言的差比句分為極比句、遞比句和一般差比句。
(一)極比句
極比句表示某一事物在某種性狀上勝過或不及同類的其他事物,它是一種特殊的差比句。[3]它跟一般差比的不同在于比較的范圍:一般差比的求比或被比對象是特指的,而極比的求比或被比對象往往是任指(或遍指的)。高郵話表示極比的句式主要有7種,其中前兩種表示“勝過”,后五種表示“不及”。
1.A+比+B(任指)+都+W
其中B項表示任指/遍指。例如:
(23)他家房子比哪家都好他家的房子比哪一家都好。
(24)他比哪家都懶他比任何人都懶。
2.A+最 +W
這種格式依賴于語境,省略(或隱含)了被比對象。例如:
(25)這回小張的考試成績最好這一次小張的考試成績最好。
(26)他這個人可是最小氣了他這個人可以算得上是最小氣的了。
有時,A項的前后出現(xiàn)表示比較范圍(被比對象)的詞語。例如:
(27)整個莊上就數(shù)他家的房子最好看了他家的房子在整個莊子上算得上最漂亮了。
(28)小明在班上成績最好小明在他的班上成績算是最好。
“最+W”作謂語,也可以作補語,構(gòu)成“A+V+得+最+W”的形式。例如:
(29)團轉(zhuǎn)方圓就你家房子砌得最好看這一帶就數(shù)你家房子砌得最漂亮了。
(30)班上就數(shù)小王考得最好了小王在班上成績算是考得最好了。
3.A(任指)+都+得/不得+B+W
這種格式中的A項同1式中的B項一樣,表示任指/遍指。要說明的是,在這種格式中,高郵話中的“得”與“不得”意思完全一樣,而且一般都用“得”(這可能與“得”這個詞的“反訓”及語用省略用法有關(guān),筆者將另文討論)。例如:
(31)哪家都得他調(diào)皮誰也沒有他調(diào)皮。
(32)隨便哪歪都得這塊好隨便哪里都沒有這個地方好。
(33)什么東西都得這個好吃任何東西都比不上這個好吃。
有時,A項前面的詞語限定比較范圍,W前則常加“這么/那么”表示程度。例如:
(34)們村上哪家也得他這么壞我們村里沒有誰有他這么壞。
(35)家里個個都得你這么臟在家里的每一個人都沒有你這么臟。
4.再+得+A(任指)+有+B+W+了
這種格式跟3式的基本結(jié)構(gòu)成分相同,句義也相當,是3式的一種強調(diào)。例如:
(36)再得哪家有你好了再沒有誰比你還好了。
(37)們家的再得誰有小張能干了我們家里再也沒有誰比得上小張能干了。
(38)再得哪家有你做得好了再沒有誰比你做得好了。
4式可以不用“再”,有時句末“了”也可以不用,成為“得+A(任指)+有+B+W”式。式中的“有”還可以換成“比”。例如:
(39)得哪家有你有錢沒有誰比得上你有錢。
(40)得哪家比/有你做得好了沒有誰比你做得好了。
5.A(任指)+都+比不上/趕不上+B
這種格式A前常出現(xiàn)跟“都”呼應的“管/隨”,出現(xiàn)了“管/隨”,與此呼應的就只能用“都”。例如:
(41)種田管他哪個都趕不上你種田不管是誰都比不上你。
(42)隨他哪家都比不過小牛不管是誰都比不過小牛。
(43)隨便甚些都趕不上這個好隨便什么都沒有這個好。
6.A(任指)+都+W+不過+B
這種格式在語法與語義表達上與3式類似,只是語用上有所區(qū)別,該句式強調(diào)的是A,而3式強調(diào)的是B。例如:
(44)隨便哪家都壞不過張寧沒有人比張寧壞。
(45)管他哪家都好不過小徐誰都沒有小徐好。
7.得/不得+A(任指)+趕得上/比得上/比得過/下得過+B
這一格式與4式語法語義上有相似之處,同樣在語用上有差異。句首往往可以加表示比較范圍的詞語。例如:
(46)這塊下象棋的得哪家下得過他這地方下象棋的沒有誰比得上他。
(47)得什么人比得上他沒有或極少有人比得上他。
(48)村上得人學習趕得上他村子里沒有人學習比他好。
(二)遞比句
遞比句是表示程度逐次遞加或遞減的比較句,也有人稱為漸進比較句。遞比是一種特殊的差比,表示多個事物的逐次比較,而程度逐次加深或減輕;從形式上看,比較的A項和B項都是“一+量”短語。高郵方言里表示遞比的句式主要有4種,前兩種1、2式表示“勝過”,后兩種 3、4式表示“不及”。
1.一+量+比+一+量+W
這種格式中作為A項和B項的兩個“一+量”必須相同,前后呼應,表示一種事物的兩個個體。它們形式上雖說一致,所指卻不一樣。格式的前面往往表示“一+量”所指的事物。例如:
(49)他們可是一個比一個強啊他們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強。
(50)他嗲嗲這一段身體不大好,飯量是一頓比一頓少他父親這一段時間身體不怎么好,飯量一頓比一頓少。
(51)他在外面打工,掙的錢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他在外面打工,掙的錢一年比一年多。
(52)今天的雨下的是一陣比一陣大今天的雨下得一陣比一陣大。
這些例子都表示逐次遞加的,即BW于A,CW于B,在A項“一+量”前往往有一個“是”,表強調(diào)。有時1式表達“個個都W”。例如:
(53)他家?guī)讉€兒子一個比一個忤逆他家的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不孝順。
(54)這幫孩子看上去就討喜,一個比一個乖這幫孩子看上去就討人喜歡,一個比一個聽話。
(55)這關(guān)子砌的房子一個比一個好看這一段時間砌的房子一棟比一棟好看。
(56)他家媳婦一個比一個厲害,連公公婆婆都怕她們他家的兒媳婦一個比一個厲害,連公公婆婆都害怕她們。
2.一+量+W+似+一+量
此格式中引進比較對象的“似”的位置在形容詞的后面,“似”作介詞,與后面的名詞、代詞或數(shù)量詞組合成介賓結(jié)構(gòu)做形容詞的補語。這種格式常表示隨時間的漸變或數(shù)量的累進,差別的程度逐漸加深。例如:
(57)我的身體一天好似一天我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了。
(58)老王歲數(shù)一年大似一年,身體卻一年差似一年了老王歲數(shù)一年比一年大,身體卻一年比一年差了。
(59)他咳嗽一聲連一聲,一聲接一聲,一聲狠似一聲,一聲兇似一聲他咳嗽一聲連著一聲,一聲接著一聲,一聲比一聲嚴重,一聲比一聲厲害。
(60)打過春了,天是一天暖似一天了過了立春了,天是一天比一天暖和了。
這種格式使用時有限制。其一,W必須為單音節(jié),不能是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的。其二,即使W是單音節(jié)詞,也不是都能進入這個格式,但都能進入1式。此中詳情有待考察。
3.一+量+不如+一+量+W
這種格式中“不如”也可用“不及”。用“不及”顯得更書面語化了。例如:
(61)現(xiàn)在的學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現(xiàn)在的學生是一年比一年差了。
(62)他們的生意是一天不及一天好了他們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差了。
4.一 +量+得/不得 +一+量 +W
這種格式表義上與3式一樣,但在高郵話中,這種格式更加常用。其中,“得”與“不得”在高郵方言中意思完全一樣,而且大部分地方使用“得”而不用“不得”(具體原因有待深入探討)。例如:
(63)人上歲數(shù)了,身體一天得一天好了一個人年齡大了,身體一天比一天差了。
(64)這些學生考試成績一個得一個好這些學生考試成績一個比一個差。
(三)一般差比句
一般差比句表示事物的高下。高郵方言的差比句主要有以下9種形式,其中前四種(1~4式)表示“勝過”,即A勝過B;后五種(5~8式)表示“不及”,即A不及B。
1.A+比 +B+W
這是高郵方言里常用的一種格式。例如:
(65)秋天比夏天好過秋天比夏天舒服。
(66)小張比小王高,小王個子不什么高小張比小王高,小王個子不怎么高。
(67)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是說自己經(jīng)驗多資格老的意思。
(68)根年子比去年子冷今年比去年冷。
這種比較句中W前面可以出現(xiàn)“還、更”之類的程度副詞,“比”前面可以出現(xiàn)“就怕、好像、可能、不一定、不見得、肯定、確實”等表猜測、懷疑、肯定等語氣的副詞。例如:
(69)他個子比小張還高同普通話。
(70)小王就怕比張平要能干小王恐怕比張平還要能干。
(71)我做的事不見得比你少同普通話。
其否定形式是“A+不+比+B+W”。這是一種歧義格式:A等于B或者BW小于A。例如:
(72)他干的活不比我少同普通話。
(73)看上去小張的年紀不比他大同普通話。
從格式意義上講,例(72)的意思一是“他干的活跟我一樣多”,二是“我干的活比他少”;但從表達的傾向上看,這一格式表達的往往是第二個意思。正因為“A+不+比+B+W”是一種歧義格式,所以實際上用得較少,只是一種委婉的表達。當要表達第一種意思時,人們習慣于采用等比句1式“A+(跟)+B+一梗子/一個樣子”的說法。表達第二個意思時,習慣于采用“A+得/不得+B+W”(見后文5式)的說法。
2.A+比+B+W+Z差比句
這種格式常常帶上量化值。例如:
(74)小張恐怕要比我高一頭同普通話。
(75)根年子的小麥產(chǎn)量要比去年子少二三百斤一畝今年的小麥產(chǎn)量要比去年少二三百斤一畝。
(76)現(xiàn)在小王比以前懂事多了同普通話。
(77)他家新蓋的房子比舊房子大不了多少,但結(jié)構(gòu)比以前好多了同普通話。
(78)我是69年出生的,比你要大好多歲呢同普通話。
Z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從量值的性質(zhì)看,有的是一種確定值,如例(74)(75);有的是一種不定值,如例(77)(78)。從成分的性質(zhì)看,有的是數(shù)量詞,如例(74)(75)(78),有的是形容詞性成分,如例(76)(77)。另外,“點”可以作為不定量詞使用。當“點”作Z成分時,W前面可以出現(xiàn)程度副詞“稍微、還”,但不能出現(xiàn)“很”,這可能跟“點”含有表小義有關(guān)吧。例如:
(79)他比小張稍微胖點同普通話。
(80)他比小王還(要)高點同普通話。
例(80)用“還”,句子實際上有歧義:一種是“還”輕讀,表語氣,強調(diào)語意,可以去掉;另一種是“還”重讀,表程度,構(gòu)成預設(shè),意為“小王高,他更高”,“還”不能去掉。
這種比較式可以改為“跟B比,A+W+Z”式。例如:“他比他弟弟懂事多了跟他弟弟比,他懂事多了?!鄙杂胁煌氖?,這種說法限定了比較對象,而2式并沒有限定比較對象。
3.A+W+似 +B
這種格式在高郵話中很有特色。此格式中的W要求必須是單音節(jié)的形容詞。例如:
(81)兒子大似老子兒子比父親大,是說兒子不孝順。
(82)兒子狠似老子兒子比父親厲害,指兒子不孝順。
(83)兒子勝似老子兒子能力等方面超過父親。
當句式中A實際不及B,而形容詞所說的意思又有悖常理時,句子便有言外之意,往往表達貶義。這里例(81)(82)均為俗語,表面上例(81)說兒子的年齡比父親的年齡大,例(82)是說兒子比父親還要兇狠、厲害。實際上這兩句的含義均為:責罵兒子對長輩(父親)忤逆,不孝順。但如果“似”前的形容詞不悖常理時,則意義可褒可貶。如例(83)“兒子勝似老子”則表示一種抽象品質(zhì)及能力等方面在程度上的比較。
例(84)表示你比他狠,他沒辦法,就只好不再反抗。這幾例都是同類事物之間程度差別的比較。
這類句子表示比較時,往往表示在抽象的事物方面超過對方。例如:小王高似小李。不表示小王的個子比小李高,而是表示小王在技術(shù)才能等方面比小李高。
這些句子在高郵方言中也不是具有普遍性的現(xiàn)象,即其類推性不強。向熹先生在《簡明漢語史》中講到“差比句的發(fā)展”時,談到了用“形容詞+似”表示兩者之間的程度差別的比較句式產(chǎn)生于唐宋。[4]353如:歲晚客天涯,短發(fā)蒼華,今年衰似去年些。(劉克莊《浪淘沙》十五)
太田辰夫(1987:169)認為,“似”“如”在唐代已有比較的用法??墒秦惲_貝(1989)考察了杜甫詩歌中的有關(guān)用法,除個別例子表義不清外,基本上還是表等同級。準確地說,比較級與等同級的混同始于晚唐,真正的合流是發(fā)生在宋代。[5]
可見,今天高郵話中的“A+W+似+B”的比較式至少在中古時期已經(jīng)存在。這一句式可以看作中古漢語比較句式在現(xiàn)代方言中的一種遺存。
3式一般不用否定式,要用的話,W只限于“少、小、矮”等表示否定方向意義的單音詞,且不是所有的都能用。例如:
(85)吵起來我的嗓子不小似你吵起來的話我的嗓音不比你低。
4.A+W+B+Z
這種格式增加了Z項,跟3式比還少了個“似”。跟2式一樣,Z可以是數(shù)量詞或形容詞性成分,可以是確定值,也可以是不定值。同樣,“點”可以作為不定量詞使用。當“點”作Z成分時,W前面可以出現(xiàn)程度副詞“稍微、還”,但不能出現(xiàn)“很”。例如:
(86)小張要胖他點子小張要比他胖一點。
(87)她老公大她十歲她老公比她大十歲。
(88)他工資要高我五百塊錢一個月他工資要比我多五百塊錢一個月。
(89)上師范時我高她兩屆上師范時我比她高兩屆。
這種句式均可轉(zhuǎn)化為2式,意思不變。如:例(86)可以說成:小張比他要胖點子。但此種格式更口語化。
5.A+得/不得 +B+W
這種格式是等比句3式“A+有+B+W”的否定式。例如:
(90)他干起活來得你刷括他干起活來沒有你利索。
(91)這塊吵死了,得那塊清靜這地方?jīng)]有那兒清靜。
(92)你媽做的菜得你爸的好吃你媽做的菜沒有你爸做的好吃。
(93)你得他力氣大你沒有他的力氣大。
這種差比句,一般是比較具有同一性狀的A項和B項在程度上的差異,換句話說,比較的A項和B項一般在性狀上是一致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即A不如B。有時A項和B項也可以性狀不一致,但此時,A、B的性狀一定是相反的。如例(91)的“吵死”與“清靜”,就是相反的形狀。
6.A+不像 +B+W
這種格式實際上用得并不多,通常在W前加上一個“那么”。例如:
(94)小王不像他那么壞小王沒有他那么壞。
(95)他不像張林那么小氣他沒有張林那么小氣。
(96)他要錢不像小張那么吼他跟人要錢沒有小張那么狠。
6式跟5式是同義格式,在語法及語用上都沒有什么區(qū)別。例如:
(97)在外頭不像在家的方便在外面沒有在家里方便→在外頭得在家的方便,同上。
(98)張華不像他弟弟那樣不講理張華沒有他弟弟那樣不講理?!鷱埲A得他弟弟那樣不講理,同上。
7.A+比不上/趕不上+B
這種句式往往在上文或句中出現(xiàn)比較點(即比較的方面)的成分。例如:
(99)讀書寫字我趕不上她,做起松活來我也趕不上她嗎讀書寫字我比不上她,干起活來我也趕不上她嗎?
(100)割麥插秧曉梅趕不上張華割麥插秧曉梅比不上張華。
(101)他的本事比不上人家來下來的一個指頭呢他的本事比人家剩下來的一個手指頭還不如呢。
7式有時采用一種強調(diào)的說法“A連B都趕不上”。例如:他連個三歲的霞子都趕不上他連個三歲的孩子都不如。
這種比較式的肯定式是等比句4式“A+比得上+B”,表示等比??隙ㄊ皆谑褂妙l率上不及否定式。
8.A+W+不過 +B
這種格式中往往也出現(xiàn)比較點,是5式的同義句式。例如:
(102)他吃飯快不過我他吃飯速度沒有我快?!燥埖梦铱欤稀?/p>
(103)他飯量大不過我他飯量沒有我大?!梦绎埩看?,同上。
這種格式中的“不過”可以換成“不如”“不及”,但換成“不如”或“不及”后,W必須去掉或后移至最后,構(gòu)成又一句式,即下一句式9式。
9.A+不如/不及 +B+(W)
這一格式,與8式句義一樣,屬于同義句式。例如:
(104)家的老大不如老二家里老大不如老二有能耐、懂事等。
(105)小張不如小王能干小張比不上小王能干。
當句中B后出現(xiàn)W時,該句式不太常用,經(jīng)常用的是5句式,意義一樣。8式及9式也可以采用強調(diào)的說法“A連B都不如/不及”。用強調(diào)句式時,W必須不出現(xiàn)。例如:小汪連豬狗都不如同普通話。8式與9式的肯定式都是1式“A+比+B+W”。
就高郵方言的比較句來說,像等比句3式、差比句中極比句3式、遞比句2式、一般差比句3式這些說法,在江淮官話里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其中有些句式還很好地反映了江淮方言的歷史層次問題。因此研究高郵方言的語法現(xiàn)象,搞清江淮官話中的比較句式,并弄清其地域分布,對于研究江淮方言的歷史層次與方言的科學分區(qū)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1]李藍.現(xiàn)代漢語方言差比句的語序類型[J].方言,2003,(3):214 -232.
[2]夏群.漢語比較句研究綜述[J].漢語學習,2009,(2):58-64.
[3]汪國勝.湖北大冶方言的的比較句[J].方言,2000,(3):211-221.
[4]向熹.簡明漢語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李訥,石毓智.漢語比較句嬗變的動因[J].世界漢語教學,1998,(3):16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