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 晶,王光彬
(1.山東省濟南市中醫(yī)醫(yī)院CT室,山東濟南250012;2.山東省醫(yī)學影像學研究所,山東濟南 250021)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傳統(tǒng)MRI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fMRI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和基礎醫(yī)學研究。在許多疾病中,代謝改變常常先于病理形態(tài)改變,MRS對這種代謝改變的潛在敏感性很高,能夠提供早期檢測病變的信息,是目前唯一能無創(chuàng)性觀察活體組織代謝及生化變化的技術。
1.1 基本原理 MRS是利用磁共振現(xiàn)象和化學位移效應進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核的共振頻率不僅取決于外加磁場強度和原子核本身物理性質,即旋磁比,同時還受原子核在化合物中的化學環(huán)境的影響。即使是同一種原子核(如P、H、C核),其所在化合物的化學環(huán)境不同,進動頻率就會不同。這種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溫度、pH值、均勻外磁場等)下,由于所處的分子結構不同所致的同一原子核進動頻率出現(xiàn)差異的現(xiàn)象被稱為化學位移現(xiàn)象[1]。由于化學位移的作用,不同化合物可以根據(jù)其在頻譜上共振峰的不同加以區(qū)別,這就是MRS各頻譜譜峰差別產(chǎn)生的基礎。
1.2 譜線 MRS由一系列的譜峰組成,MRS譜線的橫軸代表化學位移,即共振頻率。不同化合物共振頻率之間的絕對差值難以記憶,通常應用“百萬分之幾”(parts per million,ppm)來表示,所能探測到的化合物表現(xiàn)在一個或幾個特定頻率上的峰??v軸代表化合物的信號強度,其峰高度或峰下面積與該化合物的濃度成正比?;衔镒畲蠓甯咭话胩幍淖V線寬度稱為線寬(line width),亦稱為半高線寬(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xiàn)WHM),決定譜線的頻率分辨力。信號峰值由共振頻率峰高和線寬決定(見圖1)。如果原子核之間存在共價鍵,其自旋磁矩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自旋-自旋偶聯(lián)(spin-spin coupling),亦稱為J偶聯(lián),偶聯(lián)常數(shù)為J,J值越大,耦合越強,波分離越寬。這種化合物的特定化學結構會造成其表現(xiàn)為特定形態(tài)的峰(如乳酸雙峰、β/r-GLx多峰等)[2]。
MRS所采集到的化學物質的濃度根據(jù)不同的后處理軟件處理方法不同,差異也會有不同。頻譜譜線的寬度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3]:①主磁場的均勻度,均勻度越差,則譜線越寬,MRS檢查時勻場非常重要;②采樣容積內(nèi)部磁化頻率的均勻度,均勻度越高,譜線越窄;③橫向弛豫時間(T2),T2值越大,譜線越窄;T2值越小,譜線越寬。短回波(TE<50ms)采集到的代謝物多,可看到短T2的代謝物,如肌醇(mI)、谷氨酸胺(Gln)和谷氨酸鹽(Glu)的復合物(Gln+Glu,Glx),可見脂肪信號;長回波(TE>50ms)采集到的代謝物少,有利于觀察乳酸峰。此外,譜線的判讀還應考慮到受檢者年齡及采集部位不同的相關性變化。MRS可以對多種原子核進行成像,包括1H、31P、13C、23Na等。其中1H的旋磁比最大,在生物體中的含量也最豐富,產(chǎn)生的MRS信號最強,且與常規(guī)MRI所用的激發(fā)及接收頻率一致,因此,臨床應用1H-MRS技術最為成熟,應用也最方便、最廣泛。
2.11H-MRS正常譜線及常見代謝物的信號特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由于運動偽影少、腦組織含脂肪組織少等特點,是MRS的主要應用范圍。1H-MRS目前可測定多種腦代謝產(chǎn)物和神經(jīng)遞質的共振峰,如N-乙酸門冬氨酸(NAA)、肌酸(Cr)/磷酸肌酸(PCr)、膽堿復合物(Cho)、mI、GLx、乳酸(Lac)、移動脂肪(Lip)等,其中正常人腦的1H-MRS有5個較明顯的共振頻譜波峰,NAA、Cr/PCr、Cho、mI、GLx(見圖2)。
①NAA:1H-MRS中波峰最高,化學位移大約位于2.02ppm,有時在2.6ppm處可見,在正常人的大腦內(nèi)濃度接近12.0mmol/L。與蛋白質和脂肪合成,維持細胞內(nèi)陽離子濃度,以及鉀、鈉、鈣等陽離子通過細胞和維持神經(jīng)膜的興奮性有關;僅存在于神經(jīng)元內(nèi),是神經(jīng)元密度和生存的標志;一些研究[4]報告,NAA也存在于少突膠質細胞或肥大細胞中。NAA含量多少反映神經(jīng)元的功能狀況,NAA水平的降低可作為神經(jīng)元丟失或損傷的可靠指標,如腫瘤或壞死的進程、多發(fā)性硬化、艾滋病或顳葉癲癇等。此外,NAA峰值增高少見,僅見于海綿狀腦白質營養(yǎng)不良。
②Cr/PCr:化學位移大約位于3.03ppm和3.96ppm,由Cr、PCr、γ-氨基丁酸(GABA)、賴氨酸和谷胱甘肽共同組成,在腦能量代謝減退的情況下增加,能量代謝增加的情況下降低,是腦細胞能量依賴系統(tǒng)的標志物,在腦灰質的含量高于腦白質。此代謝物峰值一般較穩(wěn)定,常作為其他代謝物信號強度的參照物。隨著腫瘤惡性程度的增加,代謝物的活性增加而Cr峰降低。
③Cho:化學位移大約位于3.2ppm,由磷酸膽堿、甘油磷酸膽堿、磷脂酰膽堿組成,主要是自由膽堿細胞膜翻轉的標志物,在腦白質中含量高于腦灰質。參與細胞膜的構成,是髓鞘形成、細胞代謝、膠質增生和髓鞘脂質崩潰降解的指標,反映了細胞膜的運轉狀態(tài)。升高見于惡性腫瘤、脫髓鞘、炎癥或者其他能導致細胞膜破壞(軸突損傷)的各種病變[5]。
④Glx:化學位移大約位于2.1~2.5ppm,有時見于3.5~3.8ppm,波峰是Gln、Glu和GABA的復合物,Glu和Gln在一系列復雜的能量代謝中保持著動態(tài)的平衡,而在神經(jīng)元和星形膠質細胞中則是獨立的。Glu是一種興奮性氨基酸,是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GABA的前體,具有興奮毒性作用,并參與腦內(nèi)氨的解毒,在腦組織缺血缺氧和肝性腦病時增高;Gln有滅活和調節(jié)神經(jīng)遞質的作用;GABA參與一系列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如癲癇、精神分裂癥等[6]。
⑤mI:化學位移大約位于3.56ppm,有時在4.06ppm處可見,是腦內(nèi)神經(jīng)膠質細胞的標志物;參與細胞滲透壓的調節(jié)、細胞內(nèi)第二信使的生成、肝臟和顱腦的解毒等過程。含量的升高與病灶內(nèi)(尤其是慢性病灶內(nèi))的膠質增生有關。另外,腦內(nèi)還會出現(xiàn)Lac、Lip、丙氨酸(alanine,Ala)等。Lac是能量代謝的低能通路、葡萄糖無氧酵解的產(chǎn)物,以及細胞能量代謝缺乏的指標,Lac峰的出現(xiàn)常提示正常細胞的有氧代謝不能正常進行,周圍組織出現(xiàn)缺血、缺氧甚至占位性病變。
2.2 顱內(nèi)常見臨床疾病的1H-MRS表現(xiàn) MRS主要應用于腦腫瘤、癲癇、脫髓鞘病變、感染性疾病、神經(jīng)退行性病變、神經(jīng)皮膚綜合征和畸形、顱腦損傷、精神異常等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2.2.1 腦腫瘤1H-MRS是研究腦腫瘤物質和能量代謝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腦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提供其組織分級、術后復發(fā)和療效評價等信息。腫瘤組織的1H-MRS與正常腦組織有顯著差異[7]:MRS主要表現(xiàn)為NAA、Cr峰下降、Cho、Lac、Lip峰升高(見圖3),其中Cho峰值升高提示膜代謝增加,被認為是顱內(nèi)腫瘤最特異的標記物,與腫瘤的惡性相關;Cr峰隨腫瘤惡性程度的升高有降低趨勢;Lip峰出現(xiàn)于大多數(shù)高級別的腫瘤中,特別是腫瘤壞死區(qū)或鄰近壞死區(qū);Lac峰多見于多形膠質母細胞瘤中,低級星形細胞瘤中出現(xiàn)此峰則預示腫瘤進一步惡變的可能,兒童腫瘤中則大部分能檢測出Lac。
腫瘤診斷與鑒別診斷:腦膜瘤、轉移瘤的1HMRS顯示NAA和Cr信號部分或完全缺失。另外,腦膜瘤的1H-MRS還常見異常Ala信號。轉移瘤可見特征性的成對共振峰,由可流動脂質產(chǎn)生。低度惡性膠質瘤Cr信號峰和正常腦組織大致相同,而其Cho峰值信號成倍增加,腫瘤內(nèi)還可見小的NAA信號,這與膠質瘤浸潤性生長的特點一致,這說明瘤體內(nèi)仍殘留少量神經(jīng)元。約50%的膠質瘤內(nèi)可見Lac信號,高度惡性膠質瘤部分表現(xiàn)為NAA和Cr峰值顯著降低甚至完全缺乏,部分表現(xiàn)與低度惡性膠質瘤表現(xiàn)相似,出現(xiàn)這種差別的原因是膠質母細胞瘤結構的不均一性,即實體和壞死成分比例的差異。壞死區(qū),Cho峰值下降而Lac峰值提高,Lac水平提高顯示預后不良,對制定放療計劃非常重要。淋巴瘤可能顯示為Cho峰升高并伴Lip峰明顯增高。初級神經(jīng)外胚層腫瘤典型顯示為mI升高,Cho/Cr和Cho/NAA比率明顯增高,有助于兒童后顱窩腫瘤的術前鑒別診斷。
腫瘤分級提示:1H-MRS對腫瘤分級的精確性高于盲目活檢,在區(qū)別良、惡性腫瘤方面,1H-MRS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分別為100%、86%和96%[8]。Cho/Cr、Lac/Cr比率升高,則惡性程度越高;典型的Lip峰見于高度惡性并伴有壞死的腫瘤,但在低度惡性腫瘤中也有可能出現(xiàn);NAA峰和Cr峰在惡性程度高的腫瘤中峰值降低最明顯;mI/Cr在低度惡性腫瘤中高于高度惡性腫瘤。
評估腫瘤浸潤及進展:1H-MRS能對T2WI或T2-FLAIR上環(huán)繞腫瘤的高信號區(qū)可能代表血管源性水腫、腫瘤的浸潤和治療所致的異常作出精確的評價。連續(xù)的1H-MRS檢查可用于隨診膠質瘤的進展[9],腫瘤進展以Cho水平的增加>45%為特征,未進展的腫瘤則Cho水平降低,不變或增高<35%。
評價治療反應:典型放射性壞死見于放療后約6個月內(nèi),其特征為Cho峰值降低和Lip、Lac峰值升高或為正常的頻譜形式。而Cho峰和Cho/NAA值的升高則提示腫瘤復發(fā),比對比增強顯示的異常表現(xiàn)要早1~2個月[10]。未放療區(qū)域由于膠質增生可有Cho和/(或)mI峰值增高,隨診對準確診斷至關重要。
目前來說,由于導致腫瘤假陽性和假陰性因素的存在,使臨床上所獲得的波譜并非總是對某一種狀態(tài)具有特異性。多種功能性方法聯(lián)合應用可提高病變診斷的精確性,MRI增強掃描和1H-MRS用于指導顱內(nèi)腫瘤的手術中以保證最大程度的切除腫瘤,對于顱內(nèi)腫瘤的外科治療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2.2 腦梗死 急性期,首先出現(xiàn)的異常是急性腦梗死后12h內(nèi)Lac峰值的增高,Lac被認為是梗死開始階段最敏感的標記物,Lac/Cr比率與臨床進程和最后的梗死容積有更好的相關性;梗死發(fā)生后30~60min可見NAA峰值下降[11]。
亞急性和慢性期,隨著梗死的進程,Lac峰值每周下降36%,直到晚期開始正?;?;慢性期,重現(xiàn)低水平的Lac峰,出現(xiàn)Lip峰,NAA、Cho和Cr峰值隨時間下降,Glx峰值可升高。
2.2.3 感染性病變 腦膿腫,可見琥珀酸鹽(Succinate)、醋酸鹽(Acetate)峰,與其他囊性病變具有鑒別意義;NAA、Cho、Cr峰明顯降低或缺如,Lac、Lip、Ala峰升高。
腦炎:病灶區(qū)NAA、Cr含量降低,Cho含量增高,伴隨mI增加可提示感染,mI和mI/Cr比率的升高是腦炎中常見的表現(xiàn),有學者[12]認為NAA/Cho比值更能反映病毒性腦炎時神經(jīng)細胞的受損程度,比值越低,腦損傷越重。
腦內(nèi)結核瘤:腦內(nèi)結核瘤1H-MRS表現(xiàn)為僅有Lip峰出現(xiàn),并伴有無意義的分散頻譜,有助于診斷MRI上不易與其他腫瘤鑒別的結核球。
2.2.4 脫髓鞘性病變1H-MRS可以鑒別反復發(fā)作型和繼發(fā)進展型的多發(fā)性硬化。隨訪病變的進程,檢測治療反應,NAA/Cr、NAA/Cho比率的降低,在白質正常的繼發(fā)進展型患者中更為明顯。
急性和慢性斑塊的鑒別:急性斑塊,Cho峰、Cho/Cr比值升高,Lip峰升高可持續(xù)6個月,NAA峰下降,NAA/Cr比值、Cr峰明顯下降,mI、Lac含量常升高,經(jīng)過一段時間恢復,部分患者NAA峰幾乎正常。慢性斑塊,Cho峰、Cho/Cr比值有正?;厔?,Lac、Lip信號消失,NAA峰和NAA/Cr比值下降是慢性斑塊的特征。
2.2.5 癲癇 臨床傾向于將NAA/Cho+Cr的比值作為定側或判定異常的標志[13]。正常人NAA/Cho+Cr值的下限為0.72,兩側差值>9%或雙側較正常對照組明顯降低均為異常,NAA/Cho+Cr的定側敏感性為75%~88%,準確率為83%~97%,特異性達100%;NAA峰值降低,NAA的減少說明癲癇灶內(nèi)神經(jīng)元的缺失、受損或功能活動異常;Lac及Lip峰可出現(xiàn);Cr和Cho峰值升高反映膠質細胞的增生。此外,1H-MRS還可用于測定與癲癇活動有關的神經(jīng)遞質,GABA、Gln和Glu。
2.2.6 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 NAA降低可以敏感、精確的反映Alzherimer病中神經(jīng)元脫失的情況,通常,患者NAA峰值明顯下降,mI水平升高,與癡呆的程度及持續(xù)時間密切相關,灰質的NAA/mI比率可以鑒別Alzherimer病與正常腦組織。
2.2.7 缺氧缺血性腦病 特征性的表現(xiàn)為在1.3ppm處出現(xiàn)雙峰狀的Lac,常根據(jù)Lac/Cr比值的不同將缺氧缺血性腦病進行輕、中、重分級(Lac/Cr比率<0.5為輕度,0.5~1.5為中度,>1.5為重度)[14]。NAA、Cr峰值降低,GLx峰值明顯升高,mI波峰升高,Cho無顯著的波形變化。
2.2.8 其他 除了上述臨床應用外,MRS在腦代謝性疾病、系統(tǒng)性疾病的腦部異常、神經(jīng)皮膚綜合征和畸形、顱腦外傷的預后評價等多個領域都具有重要價值,如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癥患兒的1H-MRS可見多余Ala信號。
[1]Pohmann R.Physical basics of NMR[J].Methods Mol Biol,2011,771:3-21.
[2]楊正漢,馮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術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333-334.
[3]賈文霄,陳敏.磁共振功能成像臨床應用[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105.
[4]Moffett JR,Ross B,Arun P,et al.N-Acetylaspartate in the CNS:from neurodiagnostics to neurobiology[J].Prog Neurobiol,2007,81:89-131.
[5]Jissendi Tchofo P,Balériaux D.Brain1H-MR spectroscopy in clinical neuroimaging at 3T[J].J Neuroradiol,2009,36:24-40.
[6]Schep LJ,Knudsen K,Slaughter RJ,et al.The clinical toxicology ofγ-hydroxybutyrate,γ-butyrolactone and 1,4-butanediol[J].Clin Toxicol(Phila),2012,50:458-470.
[7]Morita N,Harada M,Otsuka H,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R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of brain tumor[J].Magn Reson Med Sci,2010,9:167-175.
[8]Gonzalez-Bonet LG.Stereotactic biopsy versus spectroscopy in cases of gliomas with a high degree of malignancy.A review of literature[J].Rev Neurol,2008,47:310-314.
[9]Huang J,Wang AM,Shetty A,et al.Differentiation between intra-axial metastatic tumor progression and radiation injury following 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 o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using MR spectroscopy,perfusion MR imaging or volume progression modeling[J].Magn Reson Imaging,2011,29:993-1001.
[10]Kimura T,Sako K,Tanaka K,et al.Evaluation of the response of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to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by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201TlCl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and gadolinium-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 Neurosurg,2004,100:835- 841.
[11]林愛琴,壽記新,李雪元,等.急性腦梗死患者氫質子磁共振波譜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47(4):560-563.
[12]侯曉君,方哲明,施曉容,等.兒童病毒性腦炎的氫質子磁共振波譜分析與臨床應用研究[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0,15(2):110-113.
[13]Aydin H,Oktay NA,Kizilgoz V,et al.Value of proton-MR-spect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correlation of metabolite alterations with electroencephalography[J].Iran J Radiol,2012,9:1-11.
[14]Thakur NH,Spencer AJ,Kilbride HW,et al.Findings and patterns on MRI and MR spectroscopy in neonates after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reatment[J].South Med J,2013,106:350-355.
圖1 磁共振波譜的譜線 標準的譜線基線平穩(wěn),其中波峰所在的橫坐標為化學位移,0ppm是設定的參照物;波峰所在的縱坐標為波峰高度,圖中灰色區(qū)域稱為峰下面積,此2個參數(shù)與化合物的濃度成正比;譜線峰高一半時的寬度稱為線寬;化合物的化學結構中具有共價鍵,形成J偶聯(lián),表現(xiàn)為雙峰或多峰,不同物質其偶聯(lián)常數(shù)(為頻率差)恒定,有助于化合物的識別 圖2 正常腦白質的1 H-MRS譜線(TE 30ms)譜線顯示的代謝物主要是NAA、Cr、Cho、mI、Glx。1 H-MRS譜線判讀首先用肉眼觀察譜線質量,擬和是否準確,有無偽影出現(xiàn)等,通常由譜線的右側向左側依次觀察各代謝物在特定頻率上的1個或幾個峰。短TE時間的譜線上顯示的代謝物峰明顯多于長TE采集的譜線,可以采集到NAA(2.0ppm)、Glx(2.1~2.5ppm)、Cr(3.0ppm和3.9ppm)、Cho(3.2ppm)、mI(3.6ppm) 圖3 男,78歲,顳葉膠質母細胞瘤,在腫瘤增強部位的周圍,1 H-MRS譜線(TE 144ms)顯示:Cho值明顯升高,NAA值明顯下降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