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李 瑚 顏優(yōu)華
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3年亞太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國賽區(qū)選拔賽一等獎獲得者劉思懿小記
文 本刊記者 李 瑚 顏優(yōu)華
新學期伊始,在長沙市明德華興中學,當學生們在一起暢聊暑假趣事時,大多會談起該校初二1201班班長和她參加機器人比賽再次獲獎的話題。
話題的主角叫劉思懿,在2013年亞太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國賽區(qū)選拔賽中斬獲一等獎。九月初,在副校長許韶歆的辦公室里,快言快語的劉思懿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如何受到明德華興中學校園文化的熏陶以及愛上機器人的故事。
談到自己的學校,劉思懿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她說,明德華興中學是明德中學的初中部,100多年的校史讓她感受到了學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這里走出去的十多位兩院院士時刻激勵著她發(fā)奮圖強;“堅苦真誠”的傳統(tǒng)校訓、磨血育人的精神將為她的終身發(fā)展和幸福奠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校本課程,尤其是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的課程,極大地激發(fā)了她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機器人創(chuàng)新與設計不但提高了她的創(chuàng)新興趣,并將助力她實現(xiàn)自己的科技創(chuàng)新夢想……“能到這里學習,是我的幸運。”
說到機器人,劉思懿第一個想到的是指導老師陳雄偉,沒有陳老師的盡心指導,她不可能在半年內兩次登上領獎臺;沒有陳老師的牽線,她更不可能和機器人結緣。這種師徒關系猶如許韶歆所說,是“伯樂選中了千里馬”。
2013年初,才來學校半年的明德華興中學科學館館長陳雄偉主動請纓,希望組建一支創(chuàng)新隊伍,在校領導的支持下,學校開設了“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機器人創(chuàng)新與設計”校本課程。
“機器人創(chuàng)新與設計”隊伍中,只有劉思懿一個女生?!斑@可是陳老師‘趕鴨子上架’的結果?!闭f起這次選擇,劉思懿笑言陳老師“強人所難”——劉思懿的綜合能力強,不僅文化課成績優(yōu)秀,還參加過各類比賽,思維靈活,年僅13歲的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全能王”,但機器人這類男生更感興趣的東西她很少接觸,而且學習機器人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要自費買設備,一個四輪馬達驅動機器人就要近3000元,如果真像大家說的“女生學不好機器人”,那豈不是白忙活?
了解劉思懿的顧慮后,陳老師找她談心,并告訴她:“沒試過怎么知道自己不行?老師相信你!”在陳老師的鼓勵下,劉思懿打消顧慮加入了機器人隊伍,并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機器人!
決心只是入門的第一步,沒有拳練千遍的恒心也難以修成正果。
學習機器人首先要學會“搭建”,將機器人反復拆卸并重組,出現(xiàn)故障時還要學會維修。面對陌生的機器,平時很少擺弄玩具的劉思懿犯難了,一節(jié)課下來,她學習的進程比別人落后了一大截。為了趕上同學的步伐,就得笨鳥先飛。
之后,不論是午休,還是放學后,只要有一丁點時間,劉思懿都會直奔機器人教室練習,有不懂的地方就纏著陳老師給她“開小灶”,一天折騰下來,小小年紀的她也會覺得腰酸背痛。慶幸的是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漸漸地,她的動手能力終于趕上了其他同學,偶爾與同學較量時還能略勝一籌。
擺平“搭建”這只攔路虎,劉思懿又被同學的一句話激起了斗志。學編程時,一個同學不經意地說起:“聽說女生學編程沒有一個厲害的哦!”這句略帶挑釁的話,喚起了她心中那只不肯低頭的雄獅。
這次,她不僅要做好,還要比任何人出色!于是,在機器人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老師講解程序時,聽得最認真的是她;上課舉手發(fā)言時,最積極主動的是她;做練習時,答題最快、正確率最高的還是她。回家做完作業(yè),她又拿出上課時的例題和自己整理的筆記認真復習,連期末考試的前一天她都在電腦前學編程。
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編寫各類程序更需要設計者有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每次完成任務后她都不滿足,想著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達到最好的效果。一次,機器人賽車在過彎道時速度慢一拍,左、右輪的速度差難以調試到合適的數(shù)值,大家不斷改寫、優(yōu)化程序都無法提速,最后,她另辟蹊徑,編寫了一個最簡單的程序,一下就把問題解決了。對此,一些男生都自嘆不如,還拜她為師呢。
劉思懿與指導老師陳雄偉合影
經過短短兩個月的學習,劉思懿就擔當重任,與另一位同學代表學校參加第六屆湖南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遺憾的是只拿到了中學組教育機器人擂臺賽銅牌。
看到劉思懿沮喪的神情,陳老師耐心開導她,并與她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機器人比賽各項任務都需要隊員合作完成,與搭檔默契的配合在賽場上分外重要。于是,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她更加注重與搭檔的交流合作,默契指數(shù)直速上升。
好事多磨,就在學校推薦劉思懿與其搭檔參加2013年亞太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國賽區(qū)選拔賽的前半個月,搭檔突然決定退出機器人學習和比賽,急得她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好在陳老師很快就為她覓得一位新搭檔。
為了打好這一仗,全新組合的三人團體不顧天氣炎熱,犧牲了休息時間進行賽前集訓。炎熱的八月,寂靜的校園內出現(xiàn)了三個忙碌的身影,他們不斷對四輪馬達驅動機器人進行搭建、編程、調試,發(fā)現(xiàn)新問題再解決問題。新團隊在緊張的練習中不斷磨合。
8月11日,在老師和媽媽的陪同下,劉思懿與搭檔來到北京參賽。面對全國的精英,劉思懿不免有些緊張,比賽那天早上她5點就起了床,將機器人重組、檢查了一遍才放心,賽前又與搭檔到賽場給機器人“熱身”,誰知機器人賽車的前后輪裝反了!
心急如焚的他們連開幕式也來不及參加,從早上7點一直到比賽結束,在賽場一呆就是近5個小時,衣服干了濕、濕了又干,連頭發(fā)也濕透了。
一波三折后,劉思懿和搭檔捧回了2013年亞太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國區(qū)選拔賽“機器人城市旅行賽”一等獎。
在機器人賽場上旗開得勝,在文化課的比賽中她也沒有落下,為保住班級前五名,她加班加點學習,在初一期末考試的考場上,她在草稿紙上一筆一劃地寫下:“為了你所有的愛好以及老師和家人對你的期望,請你認真考試!”最終,她考取了全班第一。
回顧半年的學習,劉思懿最感謝的是老師的無私付出,最難忘的是媽媽的鼎力支持。而讓陳老師欣慰的不僅是學生的努力有了收獲,機器人小組成員開始在各類省級、國家級比賽中展露頭角,也是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明德華興中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漸入佳境。
未來,劉思懿希望發(fā)明一個“萬能機器人”,它能和人類一樣生活、思考、有靈敏的反應;能上天下地,為科學探索做貢獻;以后老齡化現(xiàn)象嚴重了,它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
半年的風風雨雨,劉思懿用堅持擦干了汗水和淚水,用信念否定了別人的微詞,用努力換來了大家的肯定。不管明天刮風還是下雨,她這朵小荷花將會越開越嬌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