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芳 (陜西省西安市第九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54)
靜脈輸液是臨床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我院兒科門診嬰幼兒靜脈輸液日達30~40人次,平均靜脈輸液成功率僅達72.6%,由此引發(fā)的護患糾紛屢見不鮮。六西格瑪管理是在全面質量管理發(fā)展基礎上的一種創(chuàng)新產物,告訴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分析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1]。2009年我科將六西格瑪管理方法應用于門診嬰幼兒靜脈輸液管理,現(xiàn)報告如下。
按照六西格瑪質量管理體系中的DMAIC模式,即定義(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se)、改進(improve)、控制(control)五個步驟,對門診嬰幼兒靜脈輸液的各個流程、步驟進行分析、評估,找出影響靜脈輸液成功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和控制計劃,對各個階段的數(shù)據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
1.1 定義階段:成立項目小組,明確角色與分工;項目范圍為28 d~3歲嬰幼兒;靜脈輸液成功的衡量標準:靜脈穿刺一次成功,輸液通暢并能維持到當天輸液完成,且拔針后局部無出血、淤血;項目目標為門診嬰幼兒靜脈輸液成功率≥90%。
1.2 測量階段:項目組成員根據嬰幼兒靜脈輸液的框架流程圖,從人員、環(huán)境、方法、材料等方面尋找影響靜脈輸液成功的可能原因,設計數(shù)據統(tǒng)計表,隨機抽取2008年11月、12月“門診靜脈輸液工作記錄”資料共計1 540例,未成功420例,其中輸液過程中液體外滲331例,靜脈穿刺一次未能成功58例,拔針后局部出血、淤血31例,成功率72.8%。
1.2.1 分析階段:對測量階段結果項目組成員群策群力、繪制魚骨圖,展開原因分析:①護患協(xié)作不良:陌生的工作人員、環(huán)境,患兒恐懼、哭鬧,不能配合;衛(wèi)生宣教缺失,家長疾病及輸液知識缺乏,不能安心治療;操作者與患兒家長溝通不良,未能耐心指導、示范;家長不理解、不信任,不能正確配合。②操作者技術水平低:穿刺部位、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用力速度等手法不當;判斷失誤;固定不當。③操作前準備工作不完善:操作室光線暗,環(huán)境嘈雜;止血帶、膠布、固定板等用物準備不完善。④靜脈輸液操作時護患雙方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致使技術水平不能正常發(fā)揮。
1.3 改進階段
1.3.1 創(chuàng)造適合兒童特點的環(huán)境氛圍:性格開朗,情緒飽滿的工作人員統(tǒng)一著粉色服裝,淡妝上崗;幼兒園式的輸液室環(huán)境,避免陌生環(huán)境加重患兒恐懼;卡通片介入;稍大點兒童有類似《寶寶畫冊》、《爸爸媽媽講故事》等書籍和玩具陪伴,輔以正面鼓勵和講道理幫助克服對注射的恐懼心理,使其能主動配合;建立家庭式溫馨病房,滿足不同患者需要。
1.3.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營造輕松舒適的就診環(huán)境;設經驗豐富的導診護士,及時解決家長提出的醫(yī)療和非醫(yī)療問題;常見疾病知識普及:定期舉行??茖n}講座,開設健康宣教欄;耐心、細致服務:輸液部位的保護是必須由家長配合的護理技巧,操作護士個別指導示范、反復講解,直至家長能正確配合,保證靜脈輸液的順利完成;和諧的工作氛圍:學習溝通技巧,積極處理醫(yī)患、醫(yī)護和護患關系。
1.3.3 提高操作者技術水平:臨床工作2年以上方可進入兒科;在原有操作原則基礎上,交流切磋、摸索操作技巧,力求精益求精。①一次成功排氣法:反折輸液管靠近茂菲滴管處,輕輕擠壓茂菲管,待液面至2/3時,緩慢松開反折處。②選擇穿刺部位和血管:頭皮靜脈穿刺需區(qū)別動、靜脈;四肢靜脈穿刺,若周圍靜脈充盈不佳,采用肢體垂吊法,提高穿刺成功率。③15°~20°直刺法沿血管走行上方選擇穿刺點,血管易固定,避免了斜刺法形成角度對肌纖維的過度損傷,減輕疼痛。④判斷靜脈穿刺成功標志是見回血,在頭皮靜脈穿刺中偶見無回血現(xiàn)象,應體會落空感;或采用折疊輸液管法:排氣后,在輸液管末端靠近頭皮針銜接處折疊約0.5 cm,將輸液管內液體擠出,折疊處靠近頭皮針端用夾子夾閉,針頭刺入皮下時松開夾子,此法回血快,可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2]。⑤有效妥善固定:尤其靠近關節(jié)部位,需用夾板妥善固定靠近穿刺點上下的兩關節(jié),并保持局部舒適體位。⑥指導家長使用最佳的拔針后按壓方法:大拇指指腹直壓式,防止局部出血、淤血。
1.3.4 加強管理:操作者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也是造成穿刺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加強管理,改善操作環(huán)境,為工作人員營造一個舒心的環(huán)境;加強新業(yè)務、新技術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自信心。
1.4 控制階段:將以上改進措施逐步落實、規(guī)范,并形成制度和流程,護士長和質控組長不定時考核執(zhí)行效果。
六西格瑪管理實施6個月后,收集2009年8月、9月“門診靜脈輸液工作記錄”資料共計1 290例,未成功110例,成功率91.5%,與實施前比較,靜脈輸液成功率提高了18.8%。經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運用六西格瑪管理方法,使門診嬰幼兒靜脈輸液成功率由72.6%提高到91.5%,達到了預訂目標,減少了患兒不必要的痛苦,提高了護理質量,為患者和醫(yī)院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患者滿意度由89%提升至95%,贏得了醫(yī)療市場,獲得了相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六西格瑪管理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把顧客需求放在日常的具體工作及管理過程中,系統(tǒng)地分析、準確地測量,將差距量化,同時對指標體系中的要素質量進行流程審查,找到質量改進的關鍵要素,制訂解決問題和控制問題的措施,優(yōu)化質量生成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進護理服務質量,并使其真正服務于患者,最終達到提高服務對象滿意率的目的。六西格瑪管理對衛(wèi)生服務價值鏈的完善和價值的增值十分重要。
[1] 劉 宇.現(xiàn)代質量管理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18-143.
[2] 李桂寶,許素芃,文 勇.折疊輸液管對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