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揚,史鎖芳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46;2.江蘇省中醫(yī)院呼吸科,江蘇南京210046)
哮喘是在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經由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發(fā)生的疾病。隨著空氣污染水平的上升,哮喘的急診發(fā)病率和住院率在升高[1],故治療目標是達到并維持哮喘控制[2]。因此,哮喘緩解期的治療用藥在哮喘的預防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李亞等[3]分析大量哮喘緩解期中醫(yī)治療文獻,發(fā)現哮喘在此期辨證的主要病性以氣虛、陽虛等本虛為主,同時涉及瘀血、痰(飲)、濕(濁)、寒、氣郁等實性因素,肺、腎、脾、肝、心等均有受累。
1.1 從本虛論治
1.1.1 補益肺脾法 張文江等[3]擬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補益肺脾,抵抗外邪。有研究[4]顯示,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可以調節(jié)血清IgG、IgA水平及T細胞亞群水平,改善患者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以達到防治哮喘作用。
1.1.2 補益肺腎法 哮喘緩解期的患者??煞譃榉文I虧虛包括肺腎氣虛證和肺腎陽虛證。1)肺氣虛證:王寧群等[5]擬用金水寶膠囊治療30例,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醫(yī)補益肺腎法,對支氣管哮喘非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的肺腎氣虛證候的改善作用較為明顯,突出表現在改善喘促氣短、乏力、自汗、易外感、精神倦怠等方面;2)肺腎陽虛證:唐斌擎等[6]擬用溫陽補腎膏方治療支氣管哮喘非急性發(fā)作期患者87例。使用溫陽補腎膏方可減少哮喘的發(fā)作頻率,控制夜間癥狀,減輕發(fā)作時的嚴重程度。黃東暉[7]認為,哮喘患者無論臨床上有無腎虛證表現,實際上多存在“隱匿性腎虛證”(即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減退),而補腎溫陽法可明顯作用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通過調節(jié)Th1/Th2失衡進行免疫治療,以達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1.2 從本虛夾邪實論治
1.2.1 祛除宿痰 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痰飲病脈證并治》中指出:“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fā)則寒熱,背痛腰痛,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劇,必有伏飲。”為后世“痰飲夙根”的理論淵藪。哮喘緩解期雖無胸滿氣喘等癥狀,但伏痰仍在,稍感受外邪可隨時發(fā)作。李建保等[8]認為,“痰飲夙根”類似于現代醫(yī)學氣道慢性炎癥的延續(xù),哮喘緩解期痰飲夙根潛伏與急性發(fā)作期痰飲夙根活化的相互轉化與JAK/STAT信號傳導通路密切相關。祛除宿痰方法很多,廣為運用的有溫肺化飲法、清化痰熱法和化濕祛痰法。
1.2.2 化瘀活血 哮喘緩解期患者伏痰日久,阻滯氣機,妨礙血液循環(huán),導致血液瘀滯;同時久病后臟腑功能失常,氣虛無力推動血行,也致血郁而瘀。故血瘀也是哮喘緩解期病人重要的病理因素。張文江等[9]擬用祛瘀活血方治療哮喘緩解期病人48例。治療組采用祛瘀活血方(以小青龍湯合桂枝茯苓丸為主方加減),對照組采用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劑(50 μ g/250 μ g),每次 50 μ g,每日 2 次,共治療 3 個月 。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7.5%與59.1%。此研究表明,用祛瘀活血方在哮喘緩解期使用,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臨床癥狀。
1.2.3 疏肝理氣 哮喘患者在急性期時常因“肝氣上沖于肺,卒得脅痛,暴上氣而喘”,故宜抑肝。另一方面,在哮喘緩解期階段,特別是女性患者以肝為先天,易產生肝氣郁結證。董滟等[10]認為,邊緣系統(tǒng)是肝主疏泄的調控中樞,是動機和情緒的發(fā)源地。而肝的疏泄功能可以通過對邊緣系統(tǒng)信息傳遞的影響調控平滑肌,故在哮喘的治療中運用疏肝理氣法,可有助于改善哮喘緩解期患者的癥狀和體征。
2.1 艾灸 哮喘緩解期病人常表現為肺、脾、腎三臟不同程度的虛損,同時可兼夾痰、氣、血的瘀阻。艾灸作為中醫(yī)傳統(tǒng)外治法之一,具有溫肺化痰、溫補陽氣、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等功效,配合特定穴位如肺俞、膻中、定喘、膏肓等化痰要穴,可達到去“夙根”的目的[11]。
2.2 穴位敷貼 針對哮喘病人“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符合中醫(yī)“緩則治其本”的理論思想。馮曉純等[12]用穴位敷貼三伏天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60例。觀察證明,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配合敷貼治療的患兒,在3年后其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常規(guī)藥物治療效果。
2.3 足穴推拿 邵雪英等[13]對38名哮喘患兒在緩解期進行足穴推拿治療。根據對比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測試結果,可證明推拿足部反射區(qū)對機體有整體調節(jié)作用,能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
雖然哮喘緩解期中醫(yī)治療的研究日趨完備,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各文獻中研究哮喘緩解期的病例數均在30~50例之間,無大樣本量的病例統(tǒng)計,各證型難以統(tǒng)一,不利于分析;其次,各地對哮喘緩解期研究至今,但是哮喘患者數量急劇增多,在很多文獻中可以看出,中醫(yī)在哮喘緩解期的治療并非全然有效。而那些無效的病例,除了部分病例治療對癥卻沒有療效的,其他的病例也許在病證歸類的時候就有失誤。中醫(yī)講究對證治療,辨證錯誤必將導致治療無效,故無效的病例是否確實無效有待商榷。
哮喘緩解期的治療是中醫(yī)的優(yōu)勢所在,其有較好的遠期療效,治療方法多,毒副作用小,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臨床療效。另一方面,在大樣本量的科研基礎上,重視證型的準確分類、對癥施治,除了重視治療研究,也應著眼于對療效評定進行量化、客觀化,使得評估療效更科學,更有效。
[1]David P,Charles ER.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llergies[J].Allergy Clin Immunol,2010,125(2):150-160.
[2]Bateman ED,HurdSS,Barnes PJ,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GINA executive summary[J].Eur Respir,2008,31(1):143-178.
[3]張文江,苗青,樊長征,等.辨證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肺脾氣虛、肺腎兩虛)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1):14-16.
[4]李睿,楊愛芳.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治療嬰幼兒哮喘并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中醫(yī)兒科雜志,2010,6(1):20-23.
[5]王寧群,黃小波,陳文強.補益肺腎法對支氣管哮喘療效及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2010,29(9):659-661.
[6]唐斌擎,吳銀根.隨訪冬令溫陽補腎膏方治療支氣管哮喘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21(5):41-43.
[7]黃東暉.補腎溫陽法治療哮喘及其在免疫治療中的作用[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2(7):496-498.
[8]李建保,田金娜.基于 JAK/STAT信號通路對哮喘痰飲夙根潛伏與活化的理論探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7):1337-1338.
[9]張文江,苗青,張燕萍.祛痰活血方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痰瘀阻肺證48例[J].中醫(yī)雜志,2011,52(23):2043-2044.
[10]董滟,吳艷娟,陶陶.柴胡疏肝散加減方輔助治療肝郁型哮喘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0,28(2):59-61.
[11]李曉丹.艾灸在哮喘緩解期的臨床應用[J].吉林中醫(yī)藥,2011,31(2):157-158.
[12]馮曉純,原曉風,荊薇,等.冬病夏治中藥穴位敷貼法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60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0,30(7):592-593.
[13]邵雪英,俞琦.足穴推拿防治小兒哮喘38例效果評價[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9,44(6):44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