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鉞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大連116029)
微信是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
微信的引進,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型的交流方式。它不同于打電話,手機短信和傳統(tǒng)網絡聊天,卻集以上各種交流方式的優(yōu)勢于一身,它創(chuàng)建了一種圖片、文字、語音并用的新型交流模式。這種交流的新模式不但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著人們對于語言的使用。
由于微信是結合了打電話,手機短信和傳統(tǒng)網絡聊天的優(yōu)點的一款多功能聊天工具,難免會驅使人們在使用微信時自創(chuàng)詞匯或者沿用網絡用語,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形成一種獨特的微信用語風格。本文將運用話語分析中的話輪,語域和合作原則來分析微信用語的特點。
微信同手機短信和傳統(tǒng)網絡聊天一樣可以通過打字來進行溝通,為了使聊天過程簡單明了,微信用語繼續(xù)沿用了網絡用語的特點,使用了縮略語,數字或者文字諧音等網絡語言。例如:+U取代加油;3q取代Thank you,謝謝你;IC取代ISee,我明白;o(∩_∩)o取代哈哈。這些方式不但輕松易懂,而且還形象生動。
其次,微信同打電話一樣,具有實時對講機功能,發(fā)送者可以通過錄音的方式將語音信息傳送到微信平臺,接聽者登陸微信平臺便可收聽語音信息。為了豐富說話的內容和制造幽默感,人們經常從電影或廣告中引入新鮮詞匯和句子,繼而不斷地充實自己的語言。
例:柒牌男裝的廣告語:男人就該對自己狠一點。
雀巢咖啡的廣告語:味道好極了
耐克的廣告語:justdo it
大寶的廣告語:大寶 天天見
這幾則廣告語都是引用率比較高的,人們還會把這些廣告語進行改編。例如把“男人就該對自己狠一點”,改為“女人就該對自己狠一點”從而營造出來許多幽默的效果。這種引入廣告詞的語言現象在我們的微信交流以及日常交際中越來越普遍。
話輪轉換是人類會話中特有的言語機制,可以說會話存在之處就有話輪轉換的存在。話輪轉換是由塞克斯(Sacks)于1960年提出的,謝格付和杰斐遜等人也對此理論做了深入研究。話輪轉換的兩個特點為:第一,在一個時間里至少有一個人而且只能有一個人說話。第二,發(fā)話者不斷輪流變化。日常兩個人的溝通交流一般是按照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的,即一個人說完另一個人接著該話題繼續(xù)說,不會出現搶話的情況。而如果一個話題的探討出現停頓,則雙方為了避免出現停頓現象,會再找其他話題繼續(xù)討論。
但在微信用語中,這一規(guī)則往往被打破,被一問多答,多問一答等多種變體形式所替代。如在群聊模式中,同一時間可能會有多人提問,多人回答的情況出現。例如下面這一段來自微信平臺的對話:
A:Dou guys know sth abouthim?
B:I will back soon.
C:Idon not like him.
B:what are you doing?
C:Iam watching TV and by the way,I know nothing about him.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參與交際的A、B、C三人并非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推進對話的進行,而是隨意自由的陳述和提出自己的問題。在微信交際平臺上,這樣的語用現象不勝枚舉,它們打破了傳統(tǒng)口語交際中的話輪轉換規(guī)則。
語域是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法里的一個重要理論,是語言使用的場合或領域的總稱。韓禮德指出“語域是由多種情境特征特別是指語場、語式和語旨相聯系的語言特征構成的”。下面本文就將從語場、語式和語旨這三個角度討論微信用語的特點。
(1)語場指的是語言發(fā)生的環(huán)境,包括談話的話題。話題范圍一般分為技術性和非技術性。如我們在學習工作時,所講的話題則為技術性質的。而在微信用語中,人與人之間因為地域和職業(yè)的差異,基本上不會出現專業(yè)性的相關技術話題,所以交流會呈現出隨意性的特點,基本都停留于情感層面,談論的話題多為日常生活瑣事及談話雙方各自從事的活動。
(2)語旨指交際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包括參與者的社會地位和他們之間的角色關系?,F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無形當中就會產生上下、尊卑、高低之分,人們按照各自的角色的固有方式與其他人對話,如父母對孩子,老師對學生,兄長對弟妹,這種角色差異會呈現出不同的對話形式。微信模式在很多情況下,由于空間的距離,交際雙方并沒有任何了解的基礎,所以無論你年齡大小,出身富貴或貧窮,都可以以一種平等的身份與他人進行隨意的交流,抒發(fā)自己對事件的看法。
(3)語式指語言交際的渠道或方式,語式主要有口頭和書面兩種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寫信和發(fā)郵件之外,人與人之間大多數情況下采用面對面的口頭形式進行溝通交流。而在微信中,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交流方式,即可以選擇發(fā)送文字、圖片這種書面形式,也可以選擇錄音這種口頭形式。
盡管有空間的距離,微信中交流雙方也可以像面對面交流一樣自如的通過說話的語音語調,或者通過表情圖片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一些能表達心情和動作的書面圖形便被創(chuàng)造和廣泛使用,形成了網絡中一種獨特的話語形式。所以微信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完美的結合了起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特點。
合作原則是語言學家格萊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提出的,格萊斯認為人們在談話中遵守的合作原則包括四個范疇,即:A.量準則B.質準則C.關系準則D.方式準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話雙方都在遵循著某個準則。在微信用語中也不例外。交流的雙方通常以打字或者錄音的方式將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傳遞出去,有些話語過于繁瑣,為了節(jié)省交流的時間,提高聊天效率,并增加交流的生動性,同網絡用語一樣,很多詞語被改編成各種各樣的縮略詞,一句話通常也用一個字就直接表示。例如下面這一段來自微信平臺的對話:
A:在?
B:在!
A:吃飯?
B:好!
A:11點食堂!
上面這段對話發(fā)生在同學之間,一個“在?”字就表達了“你是否能夠看見我說的話”的含義,可以看出微信用語同網絡用語的使用一樣,只是注重于把問題描述得使雙方清楚就可以了,而不在乎語言的表現形式。整段對話短短的10個字,就已經把一件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表達的很明確了,這就是網絡語言的特點,交際中簡潔明了,沒有無用的信息。這段短對話表明,在網絡交際過程中,使用者無形中已經遵循了合作原則中量的準則。
但在現實交際中,出于種種原因,人們并不都嚴格地遵守合作原則及其相關準則,格萊斯把這種狀況定義為會話含義。會話含義解釋了聽話人是如何透過說話人話語的表面含義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來表達另外一種意思,幽默也就時常在這時產生。
例1:
A.你說重婚罪的懲罰是什么?
B.兩個丈母娘。
例2:
喜歡不叫喜歡,叫----稀飯
FANS不叫FANS,叫----粉絲
就是就是,叫----9494
從例1中,我們可以看出說話者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關系準則。關系準則要求說話要有關聯,而本例中,問題“重婚罪的懲罰”和回答“兩個丈母娘”,從表面來看,并無關聯性,但是結合中國的文化背景,我們便可以領會說話者的含義,同時幽默的效果也顯現出來了。
從例2中,我們看出微信用語同網絡用語一樣多被改編為諧音、字母、數字等形式,違反了方式準則。方式準則要求說話要清楚、明了,不能產生歧義,而本例中“稀飯”表達的意思是喜歡,“FANS”表達的意思是粉絲,已經產生了歧義,但是從諧音角度來說,我們卻可以領會說話者想表達的含義。這樣不僅能表達出另外一種意思,同時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隨著微信用戶的不斷增長,微信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它已經成為了年輕人最常用的聯絡方式,微信用語同網絡用語一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有自己獨特的詞語形式和交流風格。本文僅從話語分析的角度來解析微信用語的特點,對于微信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1]Grice,P.Logic and Conversation A: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上海外國語教育出版社,2000.
[3]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James PaulGee,話語分析入門:理論與方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Johnstone,Barbara.Discourse Analysis.Oxford:Blackwel l,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