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 ①溫度要求。栽培中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4~28℃,栽培中菌絲體可耐受最高溫度35℃,出菇溫度10~24℃,最適溫度14~22℃。子實體可耐受最高溫度24℃。②水分要求?;|(zhì)含水量65%~68%,含氮量1.4%~1.6%,pH值7.0左右;出菇期間,空氣相對濕度85%~90%,超過95%菌蓋上會長期留存水滴,容易發(fā)生各種細菌性病斑;若低于70%會使菌蓋表面變硬,甚至發(fā)生龜裂,易空心;若低于50%,小菇蕾會枯萎死亡,停止出菇。③光照要求。蘑菇生長不需要光線,整個過程可在完全黑暗條件下進行。在黑暗環(huán)境下長出的子實體顏色潔白,朵形圓整,質(zhì)量較好。但子實體生成時,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時,菇房光線也不宜過亮,如光線過亮菇體表面易干燥變黃,品質(zhì)下降。④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單生。菌蓋直徑 3.0~3.5 cm,厚度 2.0~2.5 cm,外形圓整,組織結(jié)實,色澤潔白,無鱗片;菌柄白色,中生,直短,直徑 1~1.5 cm,長度與直徑比為(1~1.2)∶1,長度與菌蓋直徑比為1∶(2.0~2.5),無絨毛和鱗片;菌褶緊密,細小,色淡。⑤產(chǎn)量表現(xiàn)。(9~15)kg/667 m2,生物學效率35%~45%,成菇率90%以上,成品率80%以上。1~4潮產(chǎn)量分布較均勻。
栽培技術(shù)要點 ①栽培時間。天津地區(qū)秋播時間為8-9月,春播時間為3-4月。②栽培材料。主要材料是麥草和棉籽殼。輔料麩皮、米糠、玉米粉、復合肥、石膏粉、石灰粉和維生素B1。③栽培方式。熟料和生料栽培都可以。
生料栽培方法。培養(yǎng)料準備:棉籽殼95%、磷肥2%、尿素1%及石灰2%;或麥草(切段或粉碎)40%、玉米秸粉40%、馬糞(干糞并打碎)15%、尿素1%、磷肥2%及石灰2%。
將培養(yǎng)料加水充分拌勻(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堆積料高1 m,寬1.2~1.5 m,長度不限。蓋上塑料薄膜保溫,在60~70℃保持10 h后翻堆,當溫度又達到60~70℃,再保持10 h,發(fā)酵結(jié)束。④栽培與管理。料進菇棚前,先將菇棚消毒,硫磺粉熏蒸消毒(10 g/m3)。鋪床面時,先撒一部分石灰,將料鋪于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投料量(30~35)kg/m2,碳氮比為(28~30)∶1,分3層播種,用種量為培養(yǎng)料的15%。播種完畢,平整料面,稍加壓實,先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室外或大棚應(yīng)有遮陽措施,避免強光照射,15 d后,待菌絲長好后去掉塑料薄膜覆土,先覆粗土(小于 2 cm),土厚 0.8~1.2 cm,然后再覆細土,噴水保濕。保持栽培房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溫度調(diào)節(jié)至16~22℃。氣溫超過22℃,甚至達到24℃時一般不死菇。注意不宜薄料栽培,料含氮量太低或水分不足都會影響產(chǎn)量或產(chǎn)生薄菇和空腹菇。菇床長出一批小菇時,噴水量要增加。正常管理的噴水量不少于高產(chǎn)菌株。⑤采收。一般菇蕾長到2~3.5 cm時采收;或根據(jù)收購標準及時采收。
(300201 天津市蔬菜技術(shù)推廣站 劉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