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沛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其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僅次于子宮頸癌,隨著女性壽命的延長,乳腺癌患者越來越多。乳腺癌是女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治療乳腺癌36例臨床資料,探討乳腺癌的治療體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6例乳腺癌患者全部為女性。年齡31~60歲,平均45.6歲。多數患者因乳腺腫物就診。所有患者均行超聲顯像檢查,結果顯示正常乳房結構破壞,腫物周圍組織呈強回聲帶;行鉬靶X線檢查,病變影像清晰;行CT檢查,乳腺區(qū)、腋窩部位淋巴結腫大。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根據惡性腫瘤國際臨床分期(TNM),Ⅰ期10例,Ⅱ期15例,Ⅲ期9例,Ⅳ期2例。13例乳房觸痛,6例乳頭溢液;25例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11例對側腋窩淋巴結腫大;5例胸腔積液,自感胸痛、氣促。
1.2 治療 36例均行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取仰臥位,全身麻醉。行S型橫向切口達腋前線附近,然后在皮膚與淺筋膜淺層緩慢分離。皮瓣游離完成后,向外方向翻轉乳腺,充分顯露胸大肌表面。逐步擴大乳房后間隙和胸大肌筋膜之間的空間,切除病變組織。手術完成,縫合切口。術后適當活動,并于術后4~6周行放射治療。
36例患者術后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13例乳房觸痛消失,6例乳頭溢液癥狀也消失;所有腫大的腋窩淋巴結亦逐漸變小;患者胸腔積液明顯減少,胸痛、氣促消失。2例術后一年出現轉移,隨訪2年后死亡5例,存活31例,其余患者未見明顯復發(fā)。
乳腺癌在我國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 ~10%,是臨床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女性應定期到醫(yī)院進行乳腺檢查,發(fā)現乳腺異常,應及時進行全面檢查?;颊呷绻芗皶r發(fā)現,積極診治,約90%乳腺癌患者能生存。但臨床發(fā)現沒有患者通過普查早期發(fā)現,多數患者發(fā)現乳腺腫塊存在后,也沒有及時住院手術。從第一次門診就診至住院手術平均時間為9.8個月[2]。
乳腺癌細胞可通過局部擴展、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平均倍增時間為90 d[3]。大多數乳腺癌呈浸潤性生長,腫塊活動度不大,多數患者以乳腺腫塊為首發(fā)癥狀前來就診。臨床發(fā)現腫塊前,腫瘤的隱匿時間為6~20年[3]。逐步發(fā)展,可向局部淋巴引流區(qū)轉移。晚期腫瘤周圍淋巴結受侵,皮膚水腫,腫瘤皮下出現大量“結節(jié)”。同側腋窩淋巴結是常見的淋巴轉移部位,腫瘤轉移后,淋巴結數目由少逐步增多,淋巴結也由小逐步增大[4]。
手術切除為治療乳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梢悦黠@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施俊義[5]等認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和根治術遠期生存率無明顯差異,但保乳手術復發(fā)率較高。蔡建強[6]等認為,乳腺癌根治術麻醉和施術時間較短,圍手術期充分準備,一般可以順利完成手術。早期患者多采用保乳手術+放射治療、象限切除+腋窩淋巴結清掃。汪貴清[7]等認為,對乳腺癌術后局部或鄰近區(qū)域復發(fā)的再手術治療,能明顯提高生存年限,局部“擴大手術切除+綜合輔助治療”對局部復發(fā)病情控制優(yōu)于其他治療方法。張志輝[8]認為胸段硬膜外麻醉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硬膜外阻滯,可以安全用于乳腺癌根治手術。本文36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術,術后患者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所有腫大的腋窩淋巴結逐漸變小,乳房觸痛消失,乳頭溢液癥狀也消失,患者胸腔積液明顯減少,胸痛、氣促消失。隨訪2年后死亡5例,存活31例,其余患者未見明顯復發(fā)。
總之,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應引起高度重視,對確診病例首選手術治療,可以降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吳階平,裘法租,黃家駟.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85-381.
[2]周文斌,周冬仙,劉新杰,等.70歲以上高齡女性乳腺癌治療體會.現代腫瘤醫(yī)學,2007,15(1):33-35.
[3]于強.乳腺癌手術治療體會.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7):101-104.
[4]王文進,何洪芹,陳信,等.乳腺癌腋淋巴結清掃術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臨床意義.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2):2816-2817.
[5]施俊義,方圍恩,申功恩,等.乳腺癌保乳綜合治療.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4,21(9):547-548.
[6]蔡建強,邵永孚,高紀東,等.65歲以上老年乳腺癌的治療和預后.實用癌癥雜志,2000,15(2):179-181.
[7]汪貴清,汪沛,樊晉豫.乳腺癌根治術后局部區(qū)域復發(fā)再手術26例體會.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3):85-86.
[8]張志輝.胸段硬膜外聯合臂叢神經阻滯用于乳腺癌根治術的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