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萍
南陽醫(yī)專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科,河南南陽 473000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臟病變所致的心排出量急驟、顯著降低, 進一步導致患者組織器官灌注不足以及急性瘀血綜合征[1]。 急性心力衰竭是目前臨床上最嚴重的危重急癥之一,如搶救治療不及時,極易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為積累相關臨床工作經(jīng)驗,該研究選取2011 年10 月—2012 年12 月期間該院收治的36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急性心力衰竭的搶救和護理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2],包括男25例,女 11 例;年齡 45~73 歲,平均(57.9±5.4)歲;急性左心衰 31例,急性右心衰5 例;原發(fā)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13 例,風濕性心臟病9 例,急性心肌梗死5 例,肺心病5 例,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3 例,擴張型心肌病1 例。
1.2.1 急性心力衰竭搶救措施 包括如下內(nèi)容:①吸氧: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在吸氧過程中使用抗泡沫劑使肺泡內(nèi)泡沫消失。 ②嗎啡:對患者產(chǎn)生鎮(zhèn)靜作用,還可以舒張小血管,減輕心臟負荷。③應用利尿劑:發(fā)揮利尿、擴展靜脈的作用,緩解肺水腫。 ④應用血管擴張劑。 ⑤應用洋地黃制劑。 ⑥氨茶堿:發(fā)揮解除支氣管痙攣、正性肌力、擴張血管、利尿的作用。
1.2.2 急性心力衰竭護理措施 ①心理護理: 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變化急驟,此時患者情緒往往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并容易由此產(chǎn)生恐懼、絕望心理,給患者的治療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該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時給予心理護理,并且在搶救過程中給予恰當?shù)慕忉?,以此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主動積極配合治療。 ②觀察病情:主要對患者的呼吸狀況、意識狀態(tài)、皮膚溫度、皮膚顏色、肺部啰音變化進行嚴密觀察,同時對患者進行血氣分析監(jiān)測, 當患者安置漂浮導管時還應嚴密監(jiān)測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判斷病情進展以及藥物療效。 ③體位與活動指導: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以急診入院,因此護理人員應該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進行正確評估,給予患者合適的體位,以此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的嚴重度。 當患者出現(xiàn)心力衰竭時, 護理人員應使患者雙下肢下垂, 并且輪流結扎其四肢,每5 min 更換1 次,從而使患者的回心血量減少,肺部瘀血程度減輕。 當患者合并肺水腫時,護理人員應該給予患者半坐臥位或者端坐位。 當患者頸動脈、股動脈搏動不明顯甚至消失時,護理人員應立即給予患者平臥位,并做好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的搶救準備。 除此以外,護理人員還應協(xié)助患者翻身、洗漱、進食、服藥、排便等,待患者心力衰竭得到糾正后再逐漸增加患者的活動量。 ④吸氧與心電監(jiān)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排出量急驟減少,由此導致組織缺氧嚴重,當血氧飽和度<95%時,護理人員應積極給予吸氧治療, 病情較輕的患者采用高流量鼻導管吸氧,病情較嚴重時采用面罩呼吸機加壓給氧。 在吸氧過程中加入40%左右的乙醇濕潤氧氣,該方法可以降低肺泡內(nèi)泡沫的表面張力,從而使泡沫破裂、消失,從而使氣體交換面積得到增加。 如果患者合并高碳酸血癥時,并給予低濃度、低流量持續(xù)給氧。 此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合并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心搏驟停、心房顫動、室性心動過速等,因此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全程心電監(jiān)護,有利于指導治療。 ⑤保持呼吸道通暢:在患者住院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協(xié)助患者排痰、咳嗽,并對患者的咳嗽情況、痰液性質(zhì)、痰液量進行記錄。 ⑥飲食護理:在住院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進食易消化食物,禁食易導致腹脹或者刺激性強的藥物,切忌一次大量進食,在飲食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進食6~8 次/d。此外,護理人員應該限制患者鈉鹽收入,但是當利尿劑為袢利尿劑時,鈉鹽攝入量不要過分限制,避免低鈉血癥所致低血壓的發(fā)生。 當利尿劑需要長期應用時,臨床上應給予患者補充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 ⑦出院指導:急性心力衰竭多由慢性心力衰竭惡化、進展所致,因此在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必須指導患者繼續(xù)接受飲食、運動、藥物等治療方式,使慢性心力衰竭得到更好的控制,進一步減少急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
36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3 例搶救成功,3 例死亡,搶救成功率為91.67%。
對33 例搶救成功患者進行護理服務滿意度調(diào)查,19 例非常滿意,6 例比較滿意,4 例滿意,3 例不滿意,1 例很不滿意, 護理服務滿意度為87.87%。
根據(jù)急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部位, 臨床上常將其分為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兩大類。 急性左心衰多由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急性心肌壞死和(或)損傷、急性血流動力學障礙所致,從而導致心排出量下降、血壓絕對或相對下降、外周組織與器官灌注不足,進一步導致臟器功能障礙,嚴重時可以并發(fā)心源性休克,此外,急性左心衰還可以使肺毛細血管楔壓、左心室舒張末壓升高,進一步導致患者出現(xiàn)低氧血癥、急性肺水腫、代謝性酸中毒等并發(fā)癥[3]。 急性右心衰則主要由大塊肺梗死所致,而急性肺源性心臟病所致的急性右心衰較少見。
由于急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危急, 因此臨床上應立即給予搶救,并根據(jù)病情給予患者適宜的搶救措施。 當患者平均動脈壓<70 mmHg 時,在了解患者血流動力學特點、前負荷狀態(tài)后,應給予恰當?shù)难a液以及血管活性藥物;當患者血氧飽和度<95%時,應盡早給予吸氧、 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 當患者合并嚴重呼吸困難、窘迫感、胸痛時,應盡早使用嗎啡;當患者合并肺瘀血時,應盡早使用利尿劑、血管擴展劑;當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時,應根據(jù)心律失常類型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起搏、電復律等方法治療。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上述搶救措施過程中, 該院有必要給予全方位的護理措施。 該研究中36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的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觀察病情、體位與活動指導、吸氧與心電監(jiān)護、保持呼吸道通暢、飲食護理、出院指導等7 個方面的內(nèi)容,這寫護理措施相互協(xié)同,使患者的療效得到了充分的保證。
該研究36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上述搶救以及護理措施后有33 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高達91.67%,與陳杏芝[4]報道大致相近,這說明該研究采取的搶救措施、護理措施在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方面可以取得理想的療效。 搶救措施是基礎,而護理措施是獲得良好療效的保證, 心理護理為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觀察病情、體位與活動指導、吸氧與心電監(jiān)護、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利于搶救措施的療效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出院指導可以防止急性心力衰竭的復發(fā)。 此外,該院還對搶救成功患者進行護理服務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顯示護理服務滿意度達到87.87%。綜上所述, 科采取的護理措施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搶救過程中療效確切, 可以顯著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及護理服務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Kawai K, Kawashima S, Miyazaki T, et al.Serum beta2-microglobulin concentration as a novel marker to distinguish levels of risk in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J].J Cardiol, 2010 , 55(1):99-107.
[2]Arenja N, Reichlin T, Drexler B, et al.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in the diagnosis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acute heart failure [J].J Intern Med,2012, 271(6):598-607.
[3]Berkowitz R, Alhaj E, Manchikalapudi RB, et al.Determinants of 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 in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J].Congest Heart Fail, 2010 , 16(6):243-248.
[4]陳杏芝.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搶救與護理[J].內(nèi)科,2010,5(4):4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