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瓊
【摘要】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這個特點決定了語文學科的美育因素比其他學科更加豐富,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優(yōu)美的審美教育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詞藻,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意境。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感受教材的形式多樣化,也要遵循學生審美認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感受;審美教育
一、品讀詞句,感受語言美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小學語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和熱情洋溢的感情色彩表現了作品的美。有的講究形式美,有的洋溢音律美,有的展現景色美,有的歌頌人文美。因此,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語文的基本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去享受語文帶給我們的語言美,使學習語文成為享受語言美的過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借助文本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去感悟語言美。如在教學《秋天》一課,我就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的“打滾”、“奔跑”、“抓”、“輕輕涂掉”等一系列詞語,通過學生朗讀與教師的點撥,啟發(fā)學生想像具體的畫面,感受夏秋季節(jié)變換的特點與語言的表達美。
二、創(chuàng)設情境,領略意境美
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把課救活了?!苯處焺?chuàng)設了情景,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理,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自覺投入,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如教學《荷花》的第三自然段前,我借助白荷花的三種優(yōu)美姿勢,讓學生再發(fā)揮想象:白荷花還會有哪些姿態(tài)?有的同學說:有的荷花點綴著滴滴露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有的同學說:有的荷花的花瓣兒落在水面上,就像一片片白帆在飄動。有的同學說:有的荷花全都展開了,就像小姑娘的白色衣裙。又如在教學《錢塘江大潮》時,為了讓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一個直觀、全面、形象的認識,在開始上課時,我播放了錢塘江大潮的一段視頻。當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出現在學生們面前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大家都被這大潮神奇壯觀的自然景觀所震撼,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自然地走進課文,走進錢塘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細心揣摩,鑒賞情感美
學生的情感是很容易被調動起來的,伴隨著情感,他們的認知活動就會更加主動,更能發(fā)揮他們的個性。作者的情感通過課文的言語表達出來,學生在閱讀中感知其中蘊含的豐富感情。葉圣陶先生說:“最要緊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體會,引導學生揣摩語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泵烙郧楦袨閯恿Γ坶_學生心靈,以美的事物和形象,引起學生的共鳴,最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四、反復朗讀,體會整體美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詞句,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有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也有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神奇的山脈、一望無際的田野、清澈的小溪、無垠的海洋等無數事物,經過作家的妙筆生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人身臨其境。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文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葉圣陶先生說:“美文需美讀?!薄懊雷x”,就是有表情地朗讀吟誦課文,在入情的朗讀中達到與作者心靈相通的境界,感受審美對象的美。如:《鼎湖山聽泉》一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敘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時的美妙感受。課文第三段寫聽泉時的美妙感受,作者用了“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一串排比句式,將四中不同的泉聲分別比成“輕柔”的小提琴聲、“清脆”琵琶聲、“厚重”的大提琴聲、“磅礴”的銅管樂聲。
五、拓展延伸,學習創(chuàng)造美
審美教育的歸宿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美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和寶貴的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感受美、欣賞美的延續(x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能動作用,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訓練,掌握創(chuàng)造性的技能,大膽地運用在實踐之中,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如《拉薩的天空》一課中,展示廬山風景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在教學第二自然段,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引導學生說出廬山云霧的四種姿態(tài),老師范讀后,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美的姿態(tài)品讀課文。如“白色絨帽”這絨帽在哪兒呀?你看白色絨帽戴在上頂上,多美?。 耙粭l條玉帶”就引導學生通過換詞,感受玉帶的美“請你們看圖,為什么覺得玉帶很美呢?這玉帶是纏繞在山腰間的,為什么不用“籠罩”呢?通過換詞,學生不僅體會到用詞的準確,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玉帶的飄逸?!懊C5拇蠛!保捍蠛=o你什么樣的感覺?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無邊無際和壯觀。能夠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聯系生活中看到的白云的形態(tài),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感受廬山云霧的靜態(tài)美。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處處都體現著美,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注意去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美,語言種種特色的美等,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總之,美育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進語文智能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語文教材就是美育教材,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將美育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