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提琴富于表現(xiàn)力的音色和歌唱般的音質(zhì)均與揉弦技術是密切相關的。它不僅創(chuàng)造美的聲音還能培養(yǎng)良好的樂感,在早期幼兒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小提琴:揉弦;幼兒教育
一、如何正確選擇時間安排幼兒開始訓練揉弦
當提及幼兒何時可以接觸揉弦的問題時,大部分的老師所持的觀點是:幼兒必須先具備良好的音準聽覺和掌握基本的換把技法,使左手的技巧穩(wěn)步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學習揉弦。但按照傳統(tǒng)的教育理論來教學,過程比較緩慢,容易打消幼兒琴童的學習興趣。如果適當提前幼兒揉弦的訓練,不僅能快速提高左手技巧,也避免壓抑琴童的音樂感覺和創(chuàng)造力,可謂一舉兩得。
筆者認為,幼兒揉弦的訓練可以與換把的訓練安排在同一時間段進行。因為揉弦訓練可以有效解決由于換把訓練帶來的各種問題,使揉弦、換把兩方面的訓練相互促進,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幼兒在剛剛接觸指板時,都有僵硬、緊張和過分用力的壞習慣,練習換把時這些問題就更加嚴重了,但是揉弦的訓練恰恰可以緩解這種緊張。為詳細闡述,筆者列舉一個學生的案例來討論說明:小宇(化名)是筆者的一個學生,有一年半的琴齡。小宇在掌握了基本的一把位的指法后,左手肘部的框架已訓練得非常規(guī)范;下頷、左手肩部、手腕以及手指都能自然的放松。可是當他開始學習1—3把的換把時,突然出現(xiàn)了緊張、僵硬的情況。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其原因在于小宇害怕?lián)Q把時夾琴不緊會讓提琴晃動甚至掉落,這種心理恐懼會導致下頷緊張和左手手指的僵硬,只要這兩個地方一緊張,整個左手的關節(jié)都會處在呆滯的狀態(tài),甚至會殃及右手。這時筆者想到了利用揉弦來幫助小宇,先讓他的食指指根離開琴頸,并充分活動手腕訓練揉弦。很快,他的關節(jié)、肌肉和精神得到徹底的放松。不久就學會了換把,同時也掌握了較好的揉弦技巧。
因此,幼兒只要具有一定的音準聽覺,并有三把位以內(nèi)的換把基礎,就應該盡早的開始學習揉弦。
二、如何開展幼兒揉弦的訓練
1、在訓練開始之前的基礎練習
(1)手腕活動練習:雙手平舉在胸前,上下晃動做快速的手腕活動練習。
(2)左手拇指放松訓練:左手拇指做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并逐漸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的速度反復練習。
(3)徒手訓練手指揉弦:先不用樂器,用左手的拇指和無名指握住右手手掌或腕關節(jié),做手指快速搖動動作的練習。
2、琴上的預備練習
(1)讓琴頭頂住某物體,或由老師扶住琴頭。左手無名指放在三把位A弦F音上,以拇指和無名指為支點,食指離開琴頸,左手手腕有節(jié)奏的向前后反復搖動。
(2)當三把位的訓練熟練之后,可將琴斜抱在懷里,琴板向外,訓練一把位的食指、中指揉弦。如果有的琴童太過于依賴琴頸,食指指根無法離開琴頸,可以在琴頸上粘連一個管狀物,以熟悉指根與琴頸分離的感覺,待手型基本規(guī)范后再取下。
3、揉弦音色的訓練
當以上的訓練都完成以后,可以加上右手的運弓。此時老師應注意引導琴童注意發(fā)音,糾正錯誤的揉弦姿勢和音色,如:過密過快的揉弦;腕子使用過度而導致音準的破壞;因僵硬導致的揉弦過慢等等,并多引導琴童學習聆聽正確的揉弦音色,將訓練的動作同揉弦音色緊密地結合起來。
三、幼兒揉弦訓練過程應特別注意的事項
1、在訓練揉弦時,老師應該始終關注琴童的左手手型,并以訓練正確的左手肘部框架為出發(fā)點來做揉弦的練習。這是因為幼兒的持琴姿勢很難保持穩(wěn)定,特別是左手的手型和肘部框架,如果說單純?yōu)榱司毩暼嘞叶茐牧苏_的手型是不劃算的。
2、老師應該明確規(guī)定,不允許柔弦的音高有明顯的錯誤。并最好將揉弦的練習獨立起來。這是因為幼兒到學習揉弦的程度時,正好是音準概念逐漸完善的一個階段,不能因為揉弦破壞了幼兒耳朵聽音準的能力。
3、臂式揉弦是揉弦的一種,指的是手臂、手腕、手指關節(jié)的聯(lián)合動作,但有一些琴童在揉弦時過于依賴手臂的振動。雖然從表面上看類似臂式揉弦,音色也意外的好聽,但是對于左手整個的動作是有害而無益的,究其原因是這些琴童按弦過于用力所造成的手腕僵硬。“老師在面對類似這樣的問題時不能被表面所迷惑,應該多觀察、多詢問、多做方法上的改變。使幼兒避開不規(guī)范的動作和不良習慣。
揉弦訓練是幼兒小提琴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階段之一。但是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僅可以使幼兒左手的技術得以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幼兒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感覺。
作者簡介:黃宇(1991—),男,漢族,湖北黃石人,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表演專業(yè),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