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華
〔關(guān)鍵詞〕 幼兒教育;獨立性;模仿;自主性;協(xié)助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02—0027—01
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可以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而且不需要大人的幫忙呢?答案非常簡單,就是在孩子生命的一開始,在他有能力去處理事情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幫助孩子,讓孩子自己把事情完成的方法,就是一個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最好的方法。
當(dāng)今社會,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事事讓父母家人幫助解決,連幼兒園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讓父母家人代替做了,大人還總埋怨,現(xiàn)在的孩子獨立性差了,連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了,養(yǎng)成和促成了孩子們的依賴感,不管是誰的責(zé)任和任何原因,我們面對孩子時,有兩件最根本的事情要嚴(yán)肅以對。
第一件事是孩子對活動的熱愛,以及熱切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渴望,如果以大人的觀點來看,孩子們做了哪些活動,完成了什么樣的事情,可能不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認定,對孩子的發(fā)展是非常不恰當(dāng)?shù)?。例如,在孩子們的活動?dāng)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模仿”,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雖然孩子們說不出原由,但是他們會以他們自己理解的方式來模仿大人,而模仿這樣的活動過程,對孩子日后是否能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影響十分重大。
第二件事就是孩子們的獨立性,事實上,為成長所做的任何努力,最終就是要獲得獨立,身為“人”,最重要的,就是個體要能獨立運作,因此,為了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孩子們都需要培養(yǎng)獨立性。
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會一再表露他想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需求。比如:孩子們常說:“媽媽幫助我自己做”,孩子們穿衣服時,媽媽可以協(xié)助孩子穿好,而不是怕麻煩,代替他一穿了之,可以藉由幫助孩子,讓孩子自己來把事情完成,這種方法,就是一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最好的方法。
幫助孩子的方法,就是給孩子的所有東西都是他們可以操控掌握的,不管孩子多小,我們應(yīng)該盡可能地提供一些他們自己能獨立完成的東西。
我們給孩子的協(xié)助,只有是那種可以幫助他們自己去完成一件事的時候,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想教孩子自己吃飯,我們得先準(zhǔn)備適合他們的小桌子、小椅子、小碗、小勺……想教他正確的洗手方法,就得先準(zhǔn)備所有符合他身材尺寸的器具。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有興趣,也會因為自己做得很好而欣喜若狂,做任何事情才非常起勁,而這種熱衷于完成事情的熱情愿望,對于每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大人也要重視和保護。當(dāng)然,要這樣做,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我班的一位家長跟我說:“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談何容易,讓他自己洗個臉,洗個手,所花費的時間我都可以洗完多少東西了,還浪費水,浪費肥皂,我還要清理地面,衛(wèi)生間衛(wèi)生太費勁了!”聽到了這,也讓我想到了為孩子準(zhǔn)備好適當(dāng)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這樣好讓孩子可以從容地依照自己的速度、能力,做完他想完成的事,同時又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干擾,也減輕了大人的負擔(dān),不必為孩子做太多的事,孩子們也可以完成本來可以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并且還可以滿足孩子想要探索周圍環(huán)境,并從中獲得知識的需要。因此,這種做法,最大的幫助,是讓孩子可以發(fā)展得更好。我們要容許孩子的獨立性之外還可以同時解決孩子們之間發(fā)生的問題。例如,孩子們忙于自己有興趣的活動,沉醉于從中所獲得的成就感,無形之中讓孩子們的行為和想法有了正向的改變,孩子們覺得壓抑的情況少了,自己獨立的活動機會多了,因此就發(fā)揮了幼兒的獨立性。
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十分重要,沒有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獨立,想讓孩子一輩子依賴自己。同樣,老師也希望自己帶的兒童具有獨立性,各方面都表現(xiàn)優(yōu)秀。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重新反省一下自己對孩子的了解程度,是不是拿掉了不該有的幫助,好讓孩子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好好發(fā)展。
編輯:馬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