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玲
語文是一門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最具感染力和親和力的人文學科。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通過在課堂上設疑答疑的方式,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把握課本知識點的同時,向更寬更深的層次進行思考。但任何事物都有長短利弊,課堂教學手段也不例外。在這里,筆者就結合自己近些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談談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的兩點教學體會。
多媒體教學作為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適當運用這一教學手段確實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使用起來也要適度,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它就像是架在學生和課文之間的一座高架橋,將教學中無法展現(xiàn)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迅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其思想內(nèi)涵。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課文中無聲的文字描寫轉為由聲音、圖形、文字創(chuàng)設的生動畫面,不僅能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課堂結構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適度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確實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容易使有些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走向另一個極端。不管教材特點,競相使用多媒體,覺得沒有多媒體就上不出一堂好課;以錄像代講解,以錄音代范讀,以屏顯代板書,有的教師為了顯擺自己有能耐,在課堂上,影像、錄音、投影、計算機什么都用上,反而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使這堂語文課走了樣。
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過分夸大它的作用,一味地依賴這種電教手段,更不能讓它替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有些教師對它缺乏足夠的認識,要么整節(jié)課全然不用或僅靠它來代替板書,使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失去了應有的教學輔助價值;要么各種手段在一堂課上盡可能地都用上,不停的在講臺上擺弄多媒體課件,學生眼睛始終盯著屏幕,這樣就失去了多媒體這種手段的本質(zhì)意義了。多媒體教學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濫用。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多探索,多思考,分清目標主次,揚長避短,使多媒體這一手段切實有效地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環(huán)節(jié)。如果課堂提問用得好,師生之間“爭論”的氣氛就越濃厚,更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提問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的方式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項主要方法,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調(diào)整教學方法和側重點,學生通過提問能更全面的掌握課堂內(nèi)容,也增強了自身的理解表達能力。充分利用好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能有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跟隨老師上課的步伐,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思考,充滿睿智、生動有趣的提問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并且?guī)恿藢W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
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如果教師在課前準備不到位,思考問題時沒有考慮到中學生的實際能力,不能準確把握問題的“度”,容易造成課堂一片亂哄哄的景象。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使學生很容易的在書本上或是不假思索的就能回答出,或是過于困難,已遠遠超出中學生這個年齡段該有的思維方式和接受能力。過于困難的問題反而會使課堂氛圍變得異常肅靜,因為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算好。這樣的課堂提問不僅沒能活躍整個課堂氛圍,也沒法讓學生打開思維去聯(lián)想,何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
語文課堂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一些語言基礎知識,而且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來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找到課文中的矛盾重點,然后先從課本內(nèi)容進行提問,再結合生活中存在的類似問題引申到對生活、社會熱點等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打開思路去聯(lián)想,而不僅僅局限在課文所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中考慮問題,從而縮短課本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這要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保證同學們對問題想回答,能回答,讓學生興致高、情趣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在新課程教育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模式,而且要在課前多動腦筋,注意對教學手段的揚長避短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