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蓓華
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小組討論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難于深入;教師忽視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盲目追求拓展遷移,教學效率低下;閱讀訓練回歸舊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標準答案”取代學生感悟。
課堂閱讀教學到底該怎樣展開,百度一下“閱讀教學”詞條,會蹦出幾百乃至上千個信息,研究者大多是教研員,他們發(fā)現(xiàn)了課堂閱讀教學的很多弊病,并從理論的角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給執(zhí)教者以理論支持。一線教師更需要有價值的可操作性的方法,但教無定法。我認為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決定學生課堂閱讀主體地位價值的顯現(xiàn),決定課堂閱讀教學質量,決定學生課堂閱讀水平。
一、新課標強調:“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遍喿x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讀書時間和思考時間。讓學生用心靈感知文章,與作者溝通。鼓勵學生多讀美文,讀大量的精美文章,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進而形成語言能力。新課標指出“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種能力如何培養(yǎng)?答案顯而易見,讓學生讀書。在學生思考時,老師不要時不時提點要求,說點看法,這樣會打斷學生的思路,如果沒等學生讀懂原文,就匆忙進入交流環(huán)節(jié),必然學生茫茫然,老師戚戚然,場面難免尷尬。
二、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要“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情感體驗。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披文以入情。”學生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要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優(yōu)美的情境,讓學生欣賞美的畫面,聆聽美的的聲音。這不僅有助學生理解課文,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媒體運用不能太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應放在第一位,圍繞閱讀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有目的、有計劃、恰當?shù)赜矛F(xiàn)代化教學手段。
三、語文必修教材每單元組編三、四篇課文,一般二至三篇課文是講讀課文,其余為自讀課文。講讀課文教師可側重方法指導,教會學生運用語匯,語法和語境的有關知識理解課文的方法。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采用合作討論、拓展探究等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并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是課堂討論深入展開的保證。教師要主動融入到學生的討論中,密切關注學生的討論情況,當討論浮于表面時,指出重點,啟發(fā)切入點;當討論跑題時,及時糾正,指明方向,保證討論始終圍繞主題展開。孔子說“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學生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帶著疑問交流,這樣就可以保證討論在真正的合作交流中不斷深入,讓學生在討論中答疑解惑,相互啟發(fā),閃爍出新思維的火花。自讀課文盡可大膽放手,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觀點和疑問,然后帶著問題去思考,教師不可越俎代庖,這種思維的過程,探討的經(jīng)過是學生學會讀書的關鍵一步。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語文材料”主要指文本,“直接接觸語文材料”主要指閱讀文本。這就告訴我們,上一篇課文的標準,首先要讓學生讀通讀懂文本。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要選擇好活動的問題,把握好活動的時機,并給予必要的指導。丟開文本淡化閱讀過程的做法是不妥的,丟開文本,大搞拓展遷移訓練是空洞的。
語文閱讀教學要解放學生,首先要解放教師的思想,教師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注重個性化閱讀,還給學生閱讀的權力,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閱讀感受和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