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勤洋呂清清盧 靜
中藥熏蒸加正骨手法治療頸椎病138例
袁勤洋1呂清清2盧 靜1
目的探討中藥熏蒸加正骨手法配合牽引治療頸椎病的療效。方法采用牽引、正骨手法和中藥熏蒸綜合治療頸椎病。結果通過對138例頸椎病患者3~6個月的療效觀察表明總有效率為97.1%。結論中藥熏蒸加正骨手法配合牽引治療頸椎病,具有療效明顯、安全、快捷、經濟、療程短、適用基層展開等優(yōu)點,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頸椎??;中藥熏蒸;正骨手法治療
頸椎病是頸、肩、腰、腿痛病癥中常見的病種之一,在眾多脊柱相關疾病中發(fā)病率高,據(jù)統(tǒng)計,國內50歲人群中有25%患過或已患頸椎?。坏?0歲發(fā)病率高達50%。主要表現(xiàn)為頭頸、肩、背痛、活動受限和上肢麻木等癥狀,嚴重影響學習和工作,近幾年治療頸椎病的方法較多,筆者采用中藥熏蒸加正骨手法綜合治療的方法應用于臨床,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2008年至2012年采用中藥熏蒸加正骨手法治療頸椎病患者138例,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60歲,其中男95例,女43例;神經根73例、交感型24例、椎動脈型41例;病程3個月至3年,治療時間最短1個療程,最長3個療程。以上患者均有典型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頭頸、肩、背痛、活動受限和上肢麻木等癥狀,全部患者都經頸部CT或MRI證實并定位及分型。
1.2 治療方法
1.2.1 熏蒸藥物組方藥用伸筋草、透骨草、威靈仙各30g,白芷、羌活、防風、三角草、丹參、葛根、木爪各20g,草烏、乳香、沒藥、桂枝、川芎各15g,紅花、馬錢子各10g。
1.2.2 熏蒸方法將上述中藥全部放入中藥熏蒸床煮藥槽內,加入5000mL冷水,浸泡50min,接通電源煎煮,待藥液煮沸,蒸槽內有蒸汽透出即可使用,讓患者平臥在熏蒸床上暴露頸部,打開汽槽對相應病變部位開始熏蒸治療,溫度控制在 38~42℃,每次治療40~50min,熏蒸時保曖避風,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休息2~3天,根據(jù)病情確定下1個療程的治療方案,同時運用正骨手法配合牽引綜合治療。
1.2.3 牽引及正骨手法采用坐位枕頜牽引,根據(jù)患者適應情況,牽引力控制在7~15kg,并參照病變節(jié)調整牽引角度。一般上頸段前屈 15°左右,中頸段前屈30°左右,下頸段前屈45°左右。牽引時間每次20min,每日1次。每次牽引的后10min結合正骨手法,依次采用按、推、揉、彈、拔等手法,重點對病變組織實施推剝分離,解除痙攣,回納復位。
1.3 診斷標準[1]患有頸椎畸形和退行性疾病以及慢性勞損、外傷患者;多發(fā)人群主要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由于長期保持固定姿勢工作與不良生活習慣導致慢性發(fā)??;多表現(xiàn)疼痛、麻木,如背、頸部、上肢;放射線的正側和側位均有明顯異常顯示。
1.4 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生活和工作恢復正常;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可從事輕工作;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頸椎肢體功能改善,或天氣變化仍不適;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138例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痊愈85例(61.6%),顯效23例(16.7%),26例有效(18.8%),無效4例(2.9%),總有效率達97.1%。其中經1個療程治療50例,2個療程治療70例,3個療程治療14例,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
劉某,男,40歲,頸部酸痛伴左上肢麻脹4月余,加重半個月,自行服用藥物(藥名劑量不詳)和推拿按摩等治療無效。于2009年5月15日來門診就診,檢查為頸部活動輕度受限,左側斜方肌稍緊張,頸4~5棘突,椎旁輕度壓痛。左肱二頭肌力稍減弱,左臂叢牽引試驗陽性,椎間孔壓力試驗陽性。線片顯示:第5~6頸椎椎體后緣輕度唇樣增生和椎間隙變窄,生理性弧度變淺。診斷為頸椎病(神經根型),CT檢查也證實該定位分型。在門診經中藥熏蒸加正骨手法配合牽引綜合治療2個療程,癥狀及體征消失,痊愈出院,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頸椎病是臨床常 見疾病,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是頸椎間盤退變或頸椎小關節(jié)錯位或頸椎力學過載的結果,如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不良姿勢、慢性勞損、寒濕侵襲引起頸部的肌肉疲勞、痙攣、肌張力下降、肌肉之間的動力平衡失調;同時椎間盤在頭部重力與頸肌縱向壓縮力長期作用下,將逐漸向周圍膨出或髓核萎縮及軟骨板變薄,使椎間盤變窄;上述因素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或血管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癥,而出現(xiàn)一系列癥狀。中醫(yī)學認為,頸椎病屬于“痹癥”范疇,外傷勞損、過度疲勞、風寒濕邪的侵襲是本病的外因;肝腎虧損、筋骨失養(yǎng)、逐漸退化變性是致病的內因。太陽經脈不利,營衛(wèi)失和,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瘀滯,不通則痛,發(fā)為本病,而出現(xiàn)頸、肩、背痛、上肢麻木等癥狀。因此,應用外治法治療頸椎病應從溫經通絡、活血化瘀著手,而中藥熏蒸治療則是如此,利用蒸汽對頸部局部熏蒸,致使病變部位的溫度高于身體其它部位,從而形成具有高溫、高濕、高藥物濃度的中藥蒸汽特點,十分有利中藥粒子經皮膚進入人體[2];從藥理方面研究證明,方劑中的透骨草、伸筋草、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滑利關節(jié);白芷、羌活、防風、桂枝溫通經絡止痛;乳香、沒藥、紅花、三角草、丹參、川芎活血祛瘀、理氣止痛;木瓜祛濕通絡;草烏、馬錢子通絡止痛;葛根解痙止痛,為引絡之藥[3]。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疏通經脈、舒筋活絡、解痙止痛之效。結合熏蒸法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局部的充血、水腫、滲出,促進無菌性炎癥的吸收,并使藥物直達病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配合正骨手法,通過手法恢復其活動功能。按摩中推擠、揉可增強肌肉的活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使受傷組織修復,可消腫。再者,中藥熏蒸無痛苦、易接受,在治療過程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神經根型及交感型患者的治療早期給予枕頜牽引配正骨手法結合治療后期的功能鍛練,可極大縮短療程,提高療效,減少復發(fā)??傊?,中藥熏蒸加正骨手法治療頸椎病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綜合治療法,且此方法投資小,安全系數(shù)大,值得在基層推廣應用。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2-73.
[2] 劉顯霞,王俊海,趙華偉.中藥熏蒸中透皮吸收機理分析[J].臨床雜志,2009,18(18):56-57.
[3]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
R244;R274.9
A
1673-5846(2013)09-0094-02
1大連空軍大連通信士官學校門診部,遼寧大連 116600
2河南洛陽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河南洛陽 4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