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齊 董 燕 涂 茜 肖宇晴 黃 燕 許化溪
中藥獨角蓮藥理研究進展※
郭 齊 董 燕 涂 茜 肖宇晴 黃 燕 許化溪
為探討獨角蓮的藥用價值,本文綜述了獨角蓮的主要藥理作用。結果表明,獨角蓮具有抗腫瘤、免疫調(diào)節(jié)、抗菌抗炎、鎮(zhèn)靜抗驚厥、鎮(zhèn)痛、祛痰、降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破傷風毒素等藥理作用,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獨角蓮;藥理作用;綜述
獨角蓮(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為天南星科(Araceae)犁頭尖屬(Typhonium Schott)植物,為中國的獨有植物。其干燥塊莖名為“禹白附”,具有祛風、定癇、解毒止痛的功效,用于中風、口眼喎斜、頭痛、咽痛、毒蛇咬傷等。獨角蓮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始于60年代,90年代以后研究日益增多。現(xiàn)將該植物主要藥理作用的研究概況綜述如下。
獨角蓮水提物對多種腫瘤細胞瘤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明顯抑制小鼠S180實體瘤的生長,延長艾氏腹水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其抗癌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腫瘤生長,誘導細胞凋亡,提高淋巴細胞轉化能力,增強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等[1-2]。
獨角蓮提取物可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拮抗腫瘤生長,抵御抗原入侵。研究表明,獨角蓮提取物可明顯促進人體內(nèi)淋巴細胞增殖,并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使其在提高免疫力和抗癌方面有一定的臨床療效。研究證實,66道爾頓的糖蛋白是獨角蓮調(diào)節(jié)免疫主要的有效成分[3]。
獨角蓮注射液對感染人型結核桿菌的豚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其療效僅差于鏈霉素,但毒性較低。獨角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菌效應[4]。獨角蓮生品和新法、老法制品對大鼠甲醛性蛋清性、酵母性關節(jié)腫及炎癥末期的棉球肉芽腫增生和滲出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5]。
獨角蓮提取物可與戊巴比妥鈉協(xié)同產(chǎn)生催眠作用;對中樞興奮劑引起的小鼠強直性驚厥,可推遲驚厥出現(xiàn)時間,提高存活率。對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能明顯減少扭體發(fā)生次數(shù)[6]。
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是哺乳動物體內(nèi)介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疼痛的一種內(nèi)神經(jīng)肽,與偏頭痛和其它血管性頭痛的發(fā)病機制有關。獨角蓮甲醇提取物可選擇性地作用于CGRP受體,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丹寧類物質有關[7]。
獨角蓮在中藥學中屬止咳化痰類藥物。小鼠腹腔注射獨角蓮提取物對酚紅法模型小鼠有顯著祛痰作用[4],可能是由于獨角蓮所含皂甙成分刺激胃或咽喉黏膜,反射性引起惡心,增加了呼吸道腺體分泌,稀釋了痰液,便于咯出,從而發(fā)揮祛痰作用[8]。
獨角蓮所含的谷甾醇能降低高脂血癥動物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9],對冠心病的防治具有積極意義。乙醇提取物可依賴性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對黃褐斑等色素沉著皮膚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是祛斑增白的天然藥物[10]。獨角蓮有極好的抗破傷風毒素作用,其制劑已開發(fā)研究且試用效果良好。小鼠靜注破傷風毒素后,立即使用獨角蓮進行治療,可以明顯提高動物存活率[4]。
獨角蓮在臨床較為常用,目前,其藥理作用研究僅限于水提物或醇提物。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如果能對獨角蓮的活性、毒性成分采用系統(tǒng)科學的跟蹤方法,結合現(xiàn)代分離分析技術確定獨角蓮的活性、毒性物質基礎,并據(jù)此建立有效、有毒劑量等質控標準,將會更加安全、有效地指導臨床用藥,服務于廣大患者。
參考文獻
[1] 朱耀寰,遲相林.白附子抗腫瘤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 2006,22(3):122.
[2] 李慶勇,王春城.獨角蓮超臨界萃取物的GC-MS分析及體外抑瘤活性[J].植物研究,2011,31(1):113-116.
[3] 單保恩,張金艷,李巧霞,等.白附子對人T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調(diào)節(jié)活性[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1(10):768-772.
[4] 肖培根.新編中藥志(第一卷)[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34.
[5] 吳國娟,張中文,李煥榮,等.中草藥對奶牛乳房炎6種致病菌的抑菌效果觀察[J].北京農(nóng)學院學報,2008,18(3):195.
[6] 吳連英,毛淑杰.白附子不同炮制品鎮(zhèn)靜、抗驚厥作用比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2,7(5):275-278.
[7] 鐘貴陵.獨角蓮的研究進展[J].廣西醫(yī)學,1996,10(2):117-118.
[8] 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985.
[9] 徐樹楠.關白附與禹白附辨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3, 3(16):1339.
[10] 李艷莉,鐘理,梁而紅.6種中藥抑制酷氨酸酶活性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2,13(3):129.
R285
A
1673-5846(2013)09-0033-02
江蘇大學基礎醫(yī)學與醫(yī)學技術學院藥理系,江蘇鎮(zhèn)江 212013
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1203000714,1203000514);江蘇大學高級人才科研啟動金項目(1281270025,1281270022);江蘇大學教學教改項目(1201270035,2011 JGYB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