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馳
抗生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合理應用
曾為馳
抗生素類藥物在預防治療人類疾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因此對其合理使用至關重要。本文對抗生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其合理使用方面進行了綜述。
抗生素;不良反應;合理使用
在人類與疾病的斗爭中,致病性生物菌與人類抗生素的使用一直處于一種演變與發(fā)展中??股刈哉Q生以來,廣泛地應用到國內外醫(yī)學界,對于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產生了較大的作用,也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1]。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量、廣泛、長期地使用抗生素,嚴重地破壞了患者機體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產生了大量的耐藥菌株,也使患者二重感染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同時使患者的醫(yī)療費用大幅度增加[2],還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社會各界都極為關注合理、正確使用抗生素的問題。
1.1 特異性反應特異性反應與患者缺乏遺傳性酶系統(tǒng)密切相關,它是指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出現與抗生素作用完全不同的反應。兩性霉素B和氯霉素進入人體后,會迅速進入紅細胞內,引起變性血紅蛋白。兩性霉素B和氯霉素對于酶系統(tǒng)正常的患者無任何影響,但對于既往存在遺傳性變性血紅蛋白血癥者,則會出現變性血紅蛋白[3]。
1.2 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是抗生素類藥物中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個體差異,或者藥品中的雜質以及降解、聚合、分解、氧化產物在體內的作用。過敏反應主要有藥物熱、血清疾病、溶血性貧血、過敏性休克等[4]癥狀。
1.3 二重感染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由產毒的厭氧芽胞梭菌處生長而來,可引起體液滲出、腸壁壞死、發(fā)熱、嚴重腹瀉等現象,甚至有可能會引起休克、失水等癥狀,口服萬古霉素和甲硝唑可治愈;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最為常見的真菌疾病,表現為假膜性結腸炎、口腔鵝口瘡,可用抗真菌藥物治療。
1.4 毒性反應免疫系統(tǒng)的毒性在臨床上較為少見,但時有報道,如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氯霉素、頭孢噻吩、兩性霉素B均會毒害機體免疫系統(tǒng)。肝臟毒性中,克林霉素、林可霉素、苯唑青霉素、紅霉素可引起膽汁淤積型黃疸;氯霉素偶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疸;兩性霉素B、四環(huán)素、鏈霉素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疸;青霉素中的氨芐西林、羧芐西林、苯唑西林及頭孢菌素中的頭孢噻啶和頭孢噻吩可引起轉氨酶升高;大劑量四環(huán)素可引起浸潤性重癥肝炎;兩性霉素B可引起中毒性肝炎[5]。腎臟毒性中,如替考拉寧、萬古霉素、多黏菌素類、氨基糖苷類等抗生素通常都會損害腎臟。如頭孢噻啶會損害人體的腎功能,氨基糖苷類可損害近端腎小管,偶可致蛋白尿、少尿、血肌酐值升高、血液尿素氮等。
2.1 用藥目的明確,合理選擇有效藥物[6]??股囟季哂胁煌目咕V,即使是廣譜抗生素也有其各自不同的抑菌效果和細菌的敏感性;同時隨著抗生素的長期大量使用,細菌的耐藥菌株也隨之增多,因此,治療時首選抗菌藥品對細菌感染極為重要。在臨床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時,應及早分離出致病菌,并進行細菌的藥敏試驗,以便選擇適宜有效的抗生素。
2.2 嚴格按照上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醫(yī)院感染管理方法,并建立完善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jiān)督管理長效機制,執(zhí)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不斷優(yōu)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結構,確保廣大患者和人民群眾就醫(yī)用藥安全。同時,持續(xù)強化全體醫(yī)務人員抗生素相關知識教育,此外,醫(yī)院還定期對入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況進行調查,對涉及抗生素的處方,統(tǒng)一保存,以備后期檢查。加大健康知識及亂用抗生素類藥品危害的宣傳,采用醫(yī)患溝通等形式,宣傳抗生素類藥品的用途、用法和區(qū)別等,全力推動抗生素管理再上新臺階。
2.3 建立健全用藥質量管理制度,醫(yī)院院感管理部門應大力加強對處方和病歷的抽查,重點觀察抗生素應用情況,加大獎懲力度,實行質量考評。將抗生素的管理分成三線,每一線抗菌藥物設定相應的權限,尤其是要限制性應用二、三線抗菌藥物,選用藥物的依據必須是藥物敏感性試驗、細菌學診斷、臨床診斷等。
2.4 使用抗生素用量要適當,給藥方式要正確??股囟加衅涓鳟惖乃幋鷦恿W,用藥時應根據每種藥物的藥效學、藥動學參數(藥物半衰期、抗生素后效應、血漿蛋白結合率等)等知識與新進展來確定所用品種的用藥方法和用藥劑量。
2.5 使用抗生素必須強調綜合性治療的重要性[7]。使用抗生素時必須應用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如清除局部病灶、治療原發(fā)疾病、控制高熱、補充血容量、糾正酸堿平衡、電解質平衡和水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huán)、加強營養(yǎng)等,在此基礎上合理應用抗生素才能達到理想的療效。
抗生素類藥物在治療、預防人類疾病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自身的不良反應,為了更好的利用抗生素類藥物,必須做到抗生素的規(guī)范、合理應用,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和耐藥菌的產生。
[1] 楊利平.再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4, 17(2):229.
[2] 李保維.抗生素的不良反應[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8,18 (1):64-65.
[3] 劉斌,彭紅軍.藥物性肝炎136例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04,13(5):251-253.
[4] 吳文臻,劉建慧.藥疹220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4,13(13):1739.
[5] 蘇伊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醫(yī)藥學刊),2008,5(1):180-181.
[6] 易立城.抗生素及其臨床合理應用[J].江西醫(yī)藥,2008,43(3):256-257.
[7] 李英杰,丁波.淺談合理使用抗生素[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8:139.
R969.3;R978.1
A
1673-5846(2013)09-0022-02
解放軍第169醫(yī)院藥劑科,湖南衡陽 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