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玲 謝琦君
廣東藥學院中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鐵包金來源于鼠李科勾兒茶屬植物細葉勾兒茶Berchemia lineata(L.)DC的干燥根[1],又名米拉藤,地方名:勾骺耨、牛鞭子藤、馬口仔、老鼠耳、米拉藤、小葉黃鱔藤、烏龍根,常生于低海拔的山野、矮林、路旁、坡地及丘陵,主要分布于我國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是廣西壯族和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常用的一味民族藥。味苦,性平,具有止血止痛、鎮(zhèn)咳、散淤消滯、祛風濕、消腫毒等功效,用于肺結核咯血、消化道出血、黃疸型肝炎、風濕骨痛、腹痛、頭痛、癰疔瘡癤、蕁麻疹、頸淋巴結腫大、精神分裂、婦女經(jīng)痛、牙痛、睪丸腫痛、痔瘡、跌打損傷等外用,治外傷出血、燙火傷、毒蛇咬傷等[2]。
由于鐵包金的分布和資源日見減少,細葉勾兒茶、多花勾兒茶、光枝勾兒茶 (變種)及多葉勾兒茶等勾兒茶屬植物的根都做鐵包金入藥。
近年來,鐵包金已被應用于制藥、保健品、保健飲料、食用色素等多個領域。
本文從鐵包金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繁殖等方面對其研究做一綜述。
國內學者已對鐵包金藥材來源的勾兒茶屬植物進行了一些成分方面的研究,從中獲得的成分類型主要有黃酮、苷類、木脂素、醌類及二聚體,研究表明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抗腫瘤活性[3]。
為了更好地開發(fā)利用資源,滕紅麗[4]等人對細葉勾兒茶根進行了系統(tǒng)的化學成分研究,分離并鑒定了8個化合物。其中4種化合物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離得到,化合物5-8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
陳立[5]等人使用硅膠柱色譜對鐵包金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得到四個化合物,經(jīng)理化和光譜的方法確定為β-谷甾醇 (I)、大黃素甲醚 (II)、槲皮素 (III)、胡蘿卜苷(IV)。所有化合物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
SHEN[6]等人從鐵包金中分離得到6個酚類成分,其中的 (-)- (1'R,2'S)-erythro-5-h(huán)ydroxy-7-(1',2'-dihydroxypropyl) -2-methylchromone是一種新的色原酮衍生物。
二聚體是鐵包金中最有特色的成分。在該屬的其他植物中發(fā)現(xiàn)了多個二聚體化合物,顯示了較好的保肝、抑酶生物活性,有深入研究的價值。Xin等[7]從多花勾兒茶分離出6個二聚體結構類化合物,其中有5個為新化合物,為多花二醌A-E(floribundi quinones A-E)。
鐵包金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8],實驗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較,鐵包金提取物樣品能明顯抑制巴豆油引起小鼠耳廓腫脹,抑制率在14.9%-29.7%之間,提示該提取物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同時該實驗顯示鐵包金也具有明顯鎮(zhèn)痛作用,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鐵包金提取物給藥組的扭體次數(shù)明顯減少,說明對醋酸誘發(fā)的扭體反應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具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鐵包金也被廣泛用于治療各種類型腫瘤的復方制劑中。滕紅麗[9]等人研制了以鐵包金為臣藥的復方紅豆杉制劑(主要成分為南方紅豆杉、鐵包金和白花蛇舌草),經(jīng)臨床研究證實該制劑在肝癌的治療中與化療藥配合應用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其與化療藥的配合使用組顯著優(yōu)于單純化療的對照組 (P<0.05),并可提高肝癌化療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使用安全可靠。
鐵包金對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汪霞[10]等人用小兒清肺止咳糖漿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及肺炎的患兒150例,患兒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6.5%;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3.1%,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顯著,認為鐵包金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中山市恒生[11]有限公司研制的石岐涼茶顆粒由鐵包金、蒲桃、臭茉莉、崗梅、露兜簕5味藥組成,具有疏風清熱、解暑消食的功效,用于外感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咳嗽,骨痛,食滯飽脹,喉干舌燥,預防流行性感冒。此外,由金銀花、鐵包金為主要原料組成的“雙金益肺湯”也有助于肺氣正常地升宣和發(fā)散,使肺的宣發(fā)功能保持正常[12]。
目前人們對鐵包金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研究表明鐵包金總黃酮對小鼠移植性腫瘤S180的生長有抑制作用[13],其機制是通過清除氧自由基和調節(jié)p53,TNF-α和Caspase-3蛋白的表達來抑制腫瘤生長。鐵包金中還發(fā)現(xiàn)多種蒽醌類化合物,蒽醌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瀉下、抗菌、降壓降脂、抗癌、抗病毒、凝血等等[14]。
已從光枝勾兒茶中分離得到2個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分別為羊齒烯醇和蒲公英萜醇[15]。而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感染、抗菌、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調節(jié)血糖、降血壓和抗腫瘤活性[16]。
景永帥[17]等從光枝勾兒茶中分離得到的3個紅鐮霉素苷類成分,分別鑒定為紅鐮霉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 (1),紅鐮霉素-6-O-β-D- (6'-O-乙?;?吡喃葡萄糖苷 (2),紅鐮霉素-6-O-α-L-鼠李糖基- (1-6)-O-β-D-吡喃葡萄糖苷 (3),化合物1~3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其中化合物2為新化合物;另外,還探討了3個化合物對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 (DPPH)的清除作用。
在組織培養(yǎng)方面,目前只對同屬的毛柄勾兒茶進行了組織培養(yǎng)[18],結果表明以 1/2MS+6-BA 0.5mg/L +NAA0.05 mg/L為最佳芽誘導培養(yǎng)基,最佳芽增殖培養(yǎng)基為MS+6-BA0.5mg/L+NAA0.05mg/L,可以得到大量毛柄小勾兒茶試管苗。
此外,黨海山[19]等人也對毛柄小勾兒茶的種子萌發(fā)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毛柄小勾兒茶種子的不同部位都存在發(fā)芽抑制物,且種胚中的含量最高,不利于種子的萌發(fā),使毛柄小勾兒茶種子處于休眠狀態(tài)之中。毛柄小勾兒茶種子生活力低,且處于休眠狀態(tài),再加上與種子發(fā)芽力有關的幾種酶的活性較低,致使毛柄小勾兒茶種子的發(fā)芽率較低,同時這些也是從種子萌發(fā)生理方面導致毛柄小勾兒茶瀕危的重要原因。
在制藥方面,已由傳統(tǒng)的中藥配方中的煎劑發(fā)展為片劑、膠囊、顆粒等多種類型,主要制劑有:復方紅豆杉膠囊、壯藥復方鐵草膠囊、壯藥排毒膠囊 (治療濕熱毒癥)[22]、小兒清肺止咳糖漿、鐵黃勞合劑、土茯苓合劑、石岐外感涼茶、石岐涼茶顆粒、跌打萬花油等。
在食用色素方面,首次從可食勾兒茶果中提取一種新的食用色素,經(jīng)薄層色譜分析初步確定色素由天竺葵定-葡萄糖苷及天竺葵定-葡萄糖蕓香糖苷組成[20]。
鐵包金是廣西壯族和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常用的一味重要的民族藥物,用于復方中治療腫瘤和多種炎癥性疾病有較好的療效。但目前對鐵包金中具體化學成分與藥效相關性的研究仍然不多,其整體藥理作用機制還不清楚。因此,對鐵包金的化學成分、各類成分的藥理活性等繼續(xù)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對促進這一民族藥物的臨床研究和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四十八卷.第一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106-127.
[2]梁啟成,鐘鳴.中國壯藥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5:432.
[3] CHEN L,DONG J X.Advances in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plants of Berchemia Neck and their bioactivities[J].Chin Tradit Herb Drugs(中草藥),2006,37(4):627-630.
[4]沈玉霞,陳小龍,楊光忠,等.細葉勾兒茶根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10,41(12):1955.
[5]陳立,周玉,周義龍,等.鐵包金化學成分研究[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1638-1640.
[6] Shen YX,Teng HI,Yang GZ,et al.A new chromone derivative from Berchmia lineate[J].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2010,45(9):1139-1143.
[7]Xin W,Jiang JS,F(xiàn)eng ZM,et al.New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from the roots of Berchemia floribunda [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7,18:412-414.
[8]吳玉強,楊興,鄧家剛,等.鐵包金提取物鎮(zhèn)痛抗炎作用的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4):825-826.
[9]滕紅麗,李珪,鐘鳴,等.復方紅豆杉膠囊治療肝癌60例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2006,47(4):277-279.
[10]汪霞.小兒止咳糖漿的制備與臨床觀察[J].中國藥師,2002,5(4):247-248.
[11]胡玉良.石岐涼茶顆粒的薄層色譜鑒別[J].現(xiàn)代食品與藥品志,2007,17(4):49-52.
[12]崔明超.滋陰養(yǎng)肺:雙金益肺湯[N].醫(yī)藥導報,2008-05-08(B10版).
[13]陳小龍,滕紅麗,沈玉霞,等.鐵包金總黃酮體內對S180實體瘤的抑制作用[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1,27(1):121-124.
[14]段淑娥,李敏.中草藥中蒽醌化合物的研究進展[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5,8(1):24-28.
[15]楊娟,段文峰,彭英,等.光枝勾兒茶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6,37(6):836-837.
[16]孫常松,李瑪琳.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抗腫瘤活性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8(12):14-15.
[17]景永帥,楊娟,吳蘭芳,等.光枝勾兒茶中紅鐮霉素苷類成分及其對DPPH清除作用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5):2084-2086.
[18]李洪林,付志惠,楊波.珍稀瀕危植物毛柄小勾兒茶的離體培養(yǎng)[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5,23(5):503-504.
[19]黨海山,張燕君,江明喜,等.瀕危植物毛柄小勾兒茶種子休眠與萌發(fā)生理的初步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5,23(4):327-331.
[20]安徽植物志協(xié)作組編.安徽植物志 (第3卷)[M].蕪湖: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396.
[22]滕紅麗,梅之南,李鳳珍,等.壯藥排毒膠囊治療濕熱毒證的臨床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