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人 | 宋向東
蘋果引領 多方齊下網絡音樂已成美日智能手機重要應用
特約撰稿人 | 宋向東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的便攜式數字音樂播放器“iPod”早在10年前推出。這種火柴盒大小的隨身聽一經推出,就引起產業(yè)的轟動。由于它是一種大容量MP3播放器,容量高達10~160GB,可存放2500~10000首MP3歌曲,還有完善的管理程序和創(chuàng)新的操作方式,外觀也獨具創(chuàng)意,成為蘋果少數能橫跨PC和Mac平臺的硬件產品之一。
除了MP3播放,iPod還可以作為高速移動硬盤使用,可以顯示聯(lián)系人、日歷和任務以及閱讀純文本電子書等。iPod迅速竄紅,并很快使風靡一時的磁帶式隨身聽失去競爭力,由此使得音樂產業(yè)走向網絡時代。但網絡音樂也有不足,那就是盜版問題。自2000年后,Napster(一款可以在網絡中下載自己想要的MP3文件的軟)等的文件共享軟件和寬帶(包括有線和無線)的普及,使得全球的盜版問題迅速增長。
為此,2003年蘋果電腦在美國開始推出音樂商店iTunes Music Store(現(xiàn)在的iTunes商店)。蘋果iPod的成功,使付費網上音樂配送服務快速發(fā)展。現(xiàn)在,除蘋果外,亞馬遜、谷歌、MSN、雅虎和RealNetworks等公司均相繼推出了自己的音樂配送業(yè)務。而Facebook和美國Twitter等社交網站,也有這種流媒體音樂配送業(yè)服務。就像業(yè)內所知,蘋果公司音樂配送服務是于十年前的2003年4月通過“iTunes商店”開始的。人們下載的歌曲由隨身攜帶的“iPod”便攜式音樂播放器進行欣賞,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很受青年人喜愛。
在2005年上半年,世界唱片業(yè)的總銷售額中,數字音樂銷量占到6%,比上年增加3倍以上。EMI(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決定與蘋果公司開展合作,在iTunes Store上進行音樂配送。2013年1月環(huán)球音樂公司也加入了網上音樂配送服務。
由于谷歌和蘋果對于移動設備的重視和發(fā)展,現(xiàn)在音樂已經不僅被存儲在個人電腦中,而且還可存儲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中,甚至還可以通過云技術進行存儲。
據調查研究公司ComScore在2013年2月的調查,在智能手機應用中,約有48%的用戶使用智能手機聽音樂,其次為社交網站、游戲和新聞,而經常使用媒體相關服務則排列第四位。調查中發(fā)現(xiàn),購買移動終端的10個因素等級中,視頻和音樂處在7.4級,可見人們對視頻和音樂重視的程度。
毋庸置疑,現(xiàn)在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已取代個人電腦去收聽音樂,由此帶來的是音樂配送在互聯(lián)網上的“云”技術成為主流形式。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充分享受自己喜愛的音樂,這讓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增加了新的吸引力,并使得該市場在未來快速成長。
人們知道,如果僅僅是喜歡一首歌曲,那就購買一張CD或專輯。但當CD售完的情況下,要想收聽喜歡的歌曲就相當困難。而網上音樂配送服務,就不會出現(xiàn)上述問題,這也是它的優(yōu)勢之一。
在DRM(內容數字版權加密保護技術)的音樂配送的情況下,可以在購入的樂曲上設定“傳輸到便攜式播放器的次數”,“刻錄到CD上的次數”和“可否備份”等限制條件。然而,用CD-DA復制情況下,從CD進行翻錄編碼限制就變得毫無意義。
付費音樂配送使用的格式,對iTunes Store和mora(日本索尼的音樂配送服務網站)來說,多采用WMA(微軟的音頻格式)和ATRAC3(是由日本索尼公司開發(fā)的一種音頻文件格式)格式。這些由于有損壓縮使音質劣化的問題,可一邊使用無損壓縮格式,一邊增加采樣頻率。為此,一些網站通過采用無壓縮的WAV(微軟公司開發(fā)的一種聲音文件格式,)和AIFF(音頻交換文件格式)等標準,實現(xiàn)比CD更高品質的音樂配送服務。
除了音質之外,人們自然也非常關注付費音樂配送的價格。例如日本付費音樂配送的價格,在一般情況下,每首歌曲約16~46元。得益于iTunes音樂商店在日本服務開始的2005年以低廉的價格進行競爭,目前的音樂配送價格已經相當低廉,這也為音樂配送的普及和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從整體上看,近年由網上音樂配送系統(tǒng)銷售的音樂在增加,CD等物理媒體的生產則一直在下降,各地CD店相繼關閉便是明證。據相關統(tǒng)計,到2012年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CD銷售量大幅減少,相反,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PC等所進行的網上音樂配送量與上年相比增加128%,可見網上音樂配送發(fā)展勢頭之強勁。
關于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音樂配送,近年來無論是包月制或免費的流媒體服務一直在上升,在Spotify、Deezer、Rdio、Pandora等各自都有幾百萬到數千千萬的用戶。此外就是大公司的積極參與頗引人注目。例如最近谷歌推出“Google Music All Access”和蘋果推出”iTunes Radio”就是最好例證??梢哉f,美國各IT公司正在擴大音樂配送服務,以提高競爭力。
蘋果公司的CEO庫克近日表示,蘋果將推出“iTunes Radio”。iTunes Radio是蘋果在WWDC大會上推出的自有音樂電臺流媒體服務。該服務直接內建iOS 7的音樂APP中。除了讓使用者通過網絡流媒體技術播放自有的音樂收藏外,蘋果還準備了數百個免費音樂電臺,采用音樂家或樂種等分類,并可讓用戶標記星號來微調;內建歷史播放查詢,也能讓用戶找回聆聽過的項目。而iTunes Radio免費版將會附帶廣告,而訂購了iTunes Match的用戶則可享受無廣告版本。據稱,該服務將首先提供給美國的用戶,凡在美國相關支持地區(qū)的用戶都可通過iPhone、iPad、iPod touch和電腦使用這項新服務。
據相關統(tǒng)計,美國2013年下半年在互聯(lián)網上有超過200以上的“無線電臺”,并已開始在美國進行音樂配送服務。使用對數據逐次接收和再生的流媒體方法,以適應用戶的喜好。
同樣在進行“云”技術音樂配送服務的先行者Pandora Media及谷歌也在5月在其Google Play Store網絡商店推出了此類服務。其資費計劃也是采用包月制,數以百計的歌曲,可以無限制收聽,不過用戶也可選擇帶廣告的免費服務。
眾所周知,Amazon.com(亞馬遜公司)在過去是傳統(tǒng)CD的銷售中心,但其也不斷擴大通過互聯(lián)網的音樂配送服務。例如在2013年一月,其推出了用戶購買電子文件光盤可通過用“云”技術進行存儲的服務。Twitter也于2013年4月開始分析用戶喜愛的熱門歌曲等音樂信息,并開始在美國和英國進行發(fā)布,已全面、大規(guī)模進軍音樂業(yè)務市場。
歷來IT企業(yè)都是通過網絡進行音樂配送,造成音樂家和唱片公司摩擦不斷。但受到網絡音樂市場發(fā)展影響,亞馬遜和各大唱片公司等已簽訂許可協(xié)議,讓音樂家和唱片公司變成為美國IT大公司的“利益相關者”。
不過,先行者也遭受到盈利方面的困擾,這不僅是簡單提高收入的問題,而且還面臨著企業(yè)面臨競爭和淘汰的挑戰(zhàn)。例如,現(xiàn)在美國正在推TuneIn服務,所謂TuneIn是網絡無線廣播服務。即世界各地的網上音樂、體育、新聞、聊天、喜劇等所有的節(jié)目都可用流媒體進行收聽的服務。每當一個新的節(jié)目或歌曲出現(xiàn)時,實時屏幕的現(xiàn)場專輯封面畫面將被切換。假如快速滑動標題的話,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廣播電臺開始廣播的節(jié)目和歌曲都能被發(fā)現(xiàn)。只要注冊免費的TuneIn帳戶,就可享受個性化的這一新功能?,F(xiàn)可從70000以上的網絡無線廣播電臺、200萬的播客、音樂會和節(jié)目均可免費讓iPhone、iPad、iPod用戶欣賞。關于至于如何使用TuneIn,只要iPhone、iPad、iPod用戶進行注冊,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
除了上述的互聯(lián)網和IT企業(yè)之外,電信公司也是音樂配送服務的主力軍。
例如美國Verizon通信公司,早在2011年12月就通過寬帶(固定網)開始提供網絡視頻(含音樂)配送服務。眾所周知,Verizon公司于2010年5月推出了LTE商業(yè)服務,使通信速度下行由5Mbit/s達到12Mbit/s、上行由2Mbit/s達到5Mbit/s,為視頻傳送提供了更好的網絡環(huán)境。前不久,Verizon通信公司和Nasdaq(提供DVD租賃服務)公司合作,以每月付8美元,向用戶即時提供流媒體DVD租賃服務。
如果說之前使用3G網絡播放視頻還有時需要緩沖的話,使用4G網絡則可流暢地播放流媒體視頻。
除Verizon之外,AT&T也在大力發(fā)展LTE網絡。到2012年底,其LTE網絡美國人口覆蓋率達到了1.7億,而AT&T在2013年的消費電子展上宣布,只要是簽約“U-verse”服務的用戶,每月再額外支付5美元,就能夠享受“U-verse流媒體”服務。據AT&T發(fā)言人稱,“U-verse流媒體”服務和索尼電影工作室合作,從先提供迪士尼好萊塢影城約1500個的舊作品開始,然后再進行新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播放電視節(jié)目。
據稱,AT&T公司現(xiàn)在正擴大流媒體的文庫業(yè)務,而兩大電信公司的用戶光纖(Verizon的FiOS、AT&T的U-verse)在用戶家中的調制解調器上,都集成有Wi-Fi功能,這更好地發(fā)揮了固定網絡與Wi-Fi網絡的優(yōu)越性。
目前,值得關注的動向是通信公司正在與唱片公司進行的洽談合作。以AT&T公司為例,AT&T正在和GLOBEAT公司、uTorrent公司、Prestige公司、Beats公司進行談判,如果實現(xiàn)合作的話,唱片公司的音樂節(jié)目將被捆綁到AT&T移動數據計劃中,向AT&T用戶免費提供歌曲服務。
日本也是如此。從2013年起,NTT docomo公司銷售的面向智能手機的音樂配送服務“D音樂”,每月980日元就可無限制欣賞。對J-POP等的100萬首流媒體歌曲,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享受。不過,該服務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系統(tǒng)要求為Android2.3或更高版本,應用時要求先從D音樂網站下載專用的應用程序,才能使用。與NTT docomo一樣,KDDI(au)也已推出此類服務,也是每月150元。
除此之外,軟銀也推出了音樂包月制服務UULA。這是軟銀和Avex Marketing公司合作提供的音樂和視頻包月制服務,月租費為78元,可以無限制享受6萬部不僅有電視劇、動畫、電影,而且還有音樂的節(jié)目。由2013年2月14日開始,已向軟銀的iPhone智能手機和iPad用戶提供配送服務。需要說明的是,UULA和d視頻是不完全一樣的服務,它們都有自己的長處,UULA側重于音樂服務的提供。
自蘋果開創(chuàng)網絡音樂先河之后,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發(fā)展及網絡的普及,網絡音樂已成為移動設備的重要應用,并令美日等國家的多方企業(yè)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