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表演藝術是一種涉及人類多種感知覺活動的復合系統(tǒng),它與人類的心理活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一個鋼琴演奏者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必須具備扎實的技巧功底和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但是,鋼琴演奏的效果完全依賴于大腦神經各系統(tǒng)的協(xié)調作用,由于鋼琴表演的公開性、競賽性和一次性的特點,常常給演奏者造成不同的心理負擔,甚至引起緊張的心理反應,影響技術水平和藝術表達的正常進行,導致演奏效果的游移,干擾鋼琴演奏者的技術發(fā)揮和音樂表現(xiàn)。如何有效地控制緊張心理呢?
【關鍵詞】鋼琴 心理緊張 心理狀態(tài) 影響 演奏
鋼琴演奏是演奏者基本功和音樂素養(yǎng)的展現(xiàn),還是一次心理素質的嚴峻考驗。學習鋼琴總是要進行演奏和表演,其最終目的要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而很多的學習者因為心理素質薄弱,心理狀態(tài)控制不佳而使演奏大為遜色。
演奏者都希望自己的演奏能獲得成功,但往往由于對自己過高的期望或害怕失敗的心理引起精神緊張,它在生理上表現(xiàn)為:心跳加速、臉部潮紅、出冷汗;唾液分泌減少,口舌干燥,甚至有的還會由于腸胃收縮引起不適或便尿感;手部大量出汗,使熱量散失而變得冰涼,手指動作從而越發(fā)遲鈍、僵直。同時也引起心理上的一系列反映:總覺得觀眾在尋找自己的毛病,希望趕快奏完,以擺脫這種難堪的處境;頭腦中對平時早已過關的技術難點產生過敏,甚至出現(xiàn)強迫思維,對某一個難度較大的片段不自覺地想出各種錯誤的可能性,以至無法控制。在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下,演奏速度越來越快,給本來沒有十分把握的技巧樂段增加了幾分困難,一旦出了差錯,心里更加緊張,覺得觀眾都在嘲笑自己,頭腦中一片空白,嚴重影響到演奏。
普遍情況下,緊張是人的一種應激心理反應,它能促進腎上腺素的分泌,升高血壓,加快心跳,關閉消化系統(tǒng),提高肌肉供氧,調動出人體的潛在能量,以備在危急關頭背水一戰(zhàn);但是,由于演奏者并不需要消耗那么大的能量,所調動出來的能量積聚在體內宣泄不出來,就會引起各種應激性疾病,最常見的有消化道潰瘍,高血壓和精神衰弱,這也是音樂工作者容易患這些職業(yè)病的原因之一。
著名鋼琴家喬治·波雷曾論述說,“緊張也許不是壞事,只要是那種能夠提高腎上腺素,敏銳聽覺,把頭腦調節(jié)到最佳靈敏度的緊張,這樣的緊張會使你指尖的神經末梢更加靈敏;另外一種緊張,那種會使人失去控制的緊張當然會葬送鋼琴家”。
克服鋼琴演奏中緊張心理的核心問題就是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如果鋼琴演奏者的注意力控制失調,就會影響手指的運動和音樂的表達,從而影響鋼琴演奏的連貫性和準確性。注意力分散將會導致演奏失誤,研究表明:一個人對于某一對象注意越集中,就會對其他對象的觀察相對模糊,如果演奏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對樂曲的演奏上,就會忽略其他非表演事物的干擾,這樣既保證了演奏者的正常技術發(fā)揮,又控制了由于外界環(huán)境刺激所引起的緊張心理。
但是,人的注意力在一定時間內就會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演奏者的注意力就會降低,演奏可能會出現(xiàn)失誤或差錯。注意力疲勞現(xiàn)象對于演奏能力較強的鋼琴家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這種注意力疲勞現(xiàn)象是暫時、轉眼即逝的,演奏者依靠自己的意識可以能動地刺激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注意力重新興奮起來。
良好的心境和精神狀態(tài)有助于鋼琴演奏者的音樂表現(xiàn),可以使演奏者展示充滿激情的表演,而不良的情緒可以抑制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阻礙演奏技術和音樂表現(xiàn)的正常發(fā)揮。研究表明:當高漲的情緒處于大腦中樞神經的優(yōu)勢時,它會興奮表演活動的神經,這將有助于鋼琴演奏者的音樂表現(xiàn)和技術發(fā)揮。因此,演奏者應注重演奏期間的心理保養(yǎng),應避免生活中煩心之事對大腦的不良刺激,演奏者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排除不良情緒對心境的困擾,用堅強的自制力排除緊張心理,穩(wěn)定情緒和調整心態(tài),使大腦對感知覺的各個部分都能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和控制,以此達到鋼琴演奏的最佳狀態(tài)。
心理壓力包括對演奏技術和外界評價的顧慮,當演奏者對樂曲某一個技巧或段落沒有把握時就會引起緊張心理,這種緊張心理的程度會隨著演奏時間的臨近而不斷增加。隨著鋼琴演奏者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演奏中的緊張心理就會逐漸在不斷地藝術實踐中得以減弱或排除。此外,過度關注于自己演奏結果的外界評價,同樣也會造成緊張心理和怯場表現(xiàn),導致演奏者不能正常地發(fā)揮。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而專心于演奏,他的演奏就會隨心所欲。演奏者要認識到音樂表演是一種崇高的藝術,演奏者在音樂表演中必須以飽滿的熱情,放下一切思想雜念,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樂曲的音樂表現(xiàn)和演奏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鋼琴演奏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在鋼琴表演藝術實踐中有這樣的情況:有的演奏者平時演奏很好,但在公開演奏時就會心理緊張,而有的演奏者平時演奏并不突出,但到了臺上卻有出色的演奏表現(xiàn),這都屬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問題。良好的演奏效果除了嫻熟的鋼琴演奏技術以外,還要有較強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它對于演奏的成功有著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性格和氣質上有缺陷的人比較容易在公開演奏中有怯場、恐懼的心理反應。人的心理素質與舞臺藝術實踐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人類的認知與行為的互動關系就是心理與實踐的相互關系,鋼琴演奏心理的本質就是人腦對藝術實踐的現(xiàn)實反應,藝術實踐對于鋼琴演奏者提高心理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走臺和預演對于心理素質較弱的人來說,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演奏者通過多次這樣的練習,可以使演奏的緊張心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得到控制和排除。
緊張心理是鋼琴表演藝術中一種常見的心理反應現(xiàn)象,除了人們運用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干預以外,行為主義心理治療理論中的方法技術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其中,“系統(tǒng)脫敏”就是一種克服舞臺緊張心理的有效方法?!跋到y(tǒng)脫敏”是一種以漸進的方式克服焦慮緊張習慣的技術,它是通過生理上的放松狀態(tài)對緊張狀態(tài)的抑制作用來達到克服緊張心理和控制焦慮情緒的目的,這種方法最先是由美國著名的行為治療心理學家沃爾普(Joseph Wolpe,1915—1997)在1958年提出來的。沃爾普的實驗研究表明:動物神經性癥狀的產生和治療都是可以習得的,他認為治療人類神經癥的方法也可以由此發(fā)展而來,于是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論以減少神經癥行為,并從中創(chuàng)建了“系統(tǒng)脫敏”技術。沃爾普認為:放松狀態(tài)與焦慮狀態(tài)是兩個對抗的過程,一種狀態(tài)的出現(xiàn)必然對另一種狀態(tài)起抑制作用。沃爾普的方法就是給個體實施某種放松程序,系統(tǒng)地將引起焦慮緊張的客體與個體距離或接近程度加以變化,并使引起焦慮緊張的客體逐漸地喪失它所產生焦慮反應的能力,從而達到對焦慮緊張“系統(tǒng)脫敏”的作用。例如:如果某演奏者對原來在舞臺上產生焦慮的客體(如在舞臺上演奏)感到放松時,這說明該演奏者已經削弱了對原來這個客體所產生焦慮緊張的感受。
“系統(tǒng)脫敏”這種源于心理治療中的方法技術,利用交互抑制的原理或反條件作用的原理來消除焦慮緊張的心理反應,并且利用人的肌肉放松狀態(tài)去克服由焦慮緊張反應所引起的個體心律、呼吸、皮電等生理指標的變化。放松狀態(tài)多次與引起焦慮緊張反應的刺激相結合,可以消除原來因該刺激所引起焦慮緊張的條件反應?!跋到y(tǒng)脫敏”用于克服舞臺緊張心理的操作過程,就是先從一個能夠引起個體焦慮緊張反應的較低程度刺激開始,當該程度的刺激不再引起個體的焦慮緊張反應時,就可以向另一個略強一點程度的刺激發(fā)展,逐步消除演奏者對舞臺表演的緊張心理。
“系統(tǒng)脫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建立焦慮緊張的主觀量表和等級層次,即把引起焦慮緊張刺激的情境,在0至100尺度的量表上表達所主觀體驗的焦慮緊張程度,然后按照尺度單位(SUD)由小到大的順序建立一種情節(jié)譜,通過心理干預逐步地消除焦慮緊張反應。如果一個人對于上臺公開演奏鋼琴感到心理緊張,就按時間分為若干個等級層次的事件情境,并從最輕的層次開始,在對該事件情境在生理上產生了抑制焦慮緊張的放松狀態(tài)后,逐漸增加刺激的強度直至最強的層次,通過想象讓演奏者逐漸從時間上接近舞臺演奏的情境,逐步削弱對舞臺的恐懼心理。
在實施舞臺緊張的“系統(tǒng)脫敏”時,第一步先要用語言引導演奏者放松,并告知演奏者以抬起右手食指來示意自己已處于完全的放松狀態(tài)。第二步用口頭描述的方法來指示演奏者想象引起舞臺緊張層次中SUD程度最輕的事件情境,并告知演奏者如果能夠清楚地在頭腦中想象此事件情境時就用右手食指來示意一下,同時告知演奏者將該事件情境在頭腦中保持30秒左右。第三步讓演奏者停止想象,并讓演奏者口頭報告該事件情境出現(xiàn)在頭腦中所體驗的SUD緊張程度。上述步驟可以重復訓練,想象的時間每一次可以比上一次略有延長,直至演奏者連續(xù)三次對該事件情境不再感到焦慮緊張(SUD達到10左右即可),使可以進行下一個層次事件情境的脫敏訓練。一次脫敏訓練時間為30分鐘,以完成1至2個事件情境的脫敏訓練為宜。 可見,演奏時的緊張狀態(tài)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沒有一定的緊張度,會使演奏顯得懶洋洋,軟綿綿,給觀眾以“卸”的感覺,所以控制好心理是獲得演奏成功的關鍵。
鋼琴演奏除了要靠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攻破所有的技術難點,消滅旨在臺上偶爾成功的幻想外,能否完美地反映平時的練習成果,往往受演奏者的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質,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負面影響,是鋼琴演奏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而鋼琴演奏是人類的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貫穿于每位鋼琴學習者的始終。無論是教與學,都應當重視演奏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及提高,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全面提高鋼琴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波果斯洛夫斯基. 普通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約·霍夫曼. 論鋼琴演奏. 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3]張雨新. 行為治療的理論和技術. 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4]陳仲庚. 心理治療與咨詢.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
[5]錢銘怡.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