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嘗試討論西方現(xiàn)代翻譯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分析其在中國譯界的接受及其對中國翻譯研究的影響。選取了幾個2000年以后比較新穎的翻譯理論進展進行介紹:學派之分,翻譯范式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深入及翻譯社會學研究等,通過簡單介紹是我們對當今翻譯理論成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指出他們個中不足之處,對我們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 傳播;學派;翻譯范式;翻譯社會學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翻譯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翻譯理論就像特殊目的語言的研究一樣,從許多學科那里獲取了大量的靈感啟發(fā)。20世紀翻譯研究經(jīng)歷至少有三個方面的貢獻:一是豐富了翻譯研究的對象;二是拓展了研究領域;三是增加了研究手段。這些巨變,在90年代引發(fā)了對翻譯本體的集中思考以及為翻譯定位的努力。新世紀,更引發(fā)了對翻譯研究的領域、方法和手段的性質的反思。多學科、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論新說不斷涌現(xiàn),呈現(xiàn)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
一、21世紀西方翻譯理論的新發(fā)展
1、學派之分愈加明顯
長期以來,譯界對西方翻譯理論學派的劃分,見仁見智,并不統(tǒng)一。普遍可以接受的劃分方法是文化學派和語言學派兩大派別。從宏觀上看,語言學派可包括“綜合”學派;而文化學派可包括多元系統(tǒng)學派、描寫學派、解構主義學派、后殖民主義學派和女權主義學派。
2、翻譯社會學研究成為熱點
翻譯的社會學研究是近幾年翻譯學比較熱門的一個領域,意在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翻譯現(xiàn)象,研究重點主要在于翻譯的社會歷史研究、翻譯的社會文化研究、翻譯的社會機制研究以及翻譯的產(chǎn)業(yè)化研究。
翻譯社會學提出的主要目的旨在進一步加強翻譯研究和社會學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促進翻譯社會學的理論框架和方法論的形成。認為翻譯研究應該善于借鑒和吸收文化研究、文學研究、語言學、歷史學、哲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知識。翻譯社會學基本可分為三種類型,即行動者的社會學(sociology of agents),翻譯過程的社會學(sociology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以及文化產(chǎn)品的社會學(sociology of the cultural product)。此外,翻譯研究的社會學(sociology of translation studies)最近也在逐漸形成。
二、現(xiàn)代西方翻譯理論對中國譯界的影響
中國的翻譯研究起步較晚,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們必須對西方現(xiàn)代譯論加以系統(tǒng)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采用“拿來主義”的辯證態(tài)度,在批評中接受,使之最大程度地融入我國譯論之中,從而調和中西翻譯理論,為完善并建立我國的翻譯理論系統(tǒng)找到合理的途徑,爭取創(chuàng)建更具鮮明理論個性和生命力的話語體系或翻譯學派,融人世界譯學大系,在國際翻譯理論界與同行直接對話,平等交流。中國的翻譯學者在借鑒和吸收了大量的西方翻譯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出以下幾點,為我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加強對譯學基本形態(tài)、基本范式的具體客觀描述和深人系統(tǒng)研究,包括本體論問題,系統(tǒng)論問題,主體論問題、價值論問題等等宏觀層次和微觀層次各領域的研究。
第二,拓寬研究視野,對翻譯學相關學科進行跨學科的吸收性研究以及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研究。語言學、哲學、文學、文化學、美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等都是人類知識與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各個領域的理論形態(tài),同時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對翻譯活動產(chǎn)生影響。因此,在譯學研究中,借助上述各學科的研究成果,實現(xiàn)學科之間的互相吸收互相促進,從而實現(xiàn)翻譯研究在理論深度和廣度上的全面系統(tǒng)發(fā)展。
三、存在的問題
這些翻譯觀在中國的傳播,豐富了中國的譯學思想,繁榮了中國的譯學建設。然而,理論在接受過程中難免不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產(chǎn)生一定的損失。下面就此略呈管見。
1.雖然語言學派日漸衰退,文化學派蒸蒸日上,但是也不能盲目地拋棄語言學派,把文化學派當做唯一的研究目標,要將二者辯證結合在一起,各取其用。
2.翻譯社會學的發(fā)展也面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方法論的問題。翻譯社會學的方法論目前還缺乏系統(tǒng)的論述,使研究者仍然無法對翻譯研究的一些社會問題開展深人細致的調查和科學理性的分析,這無疑制約了翻譯社會學的應用研究和學科發(fā)展。還要指出的是,與西方當前如火如茶的研究狀況相比,國內學術界的翻譯社會學研究還顯得比較薄弱,僅有零星篇章散見于各種學術報刊,而且不夠系統(tǒng)深人,仍然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專著形式的論述至今尚未出現(xiàn)。
四、結語
對待西方譯論,第一,我們不能盲目“拿來”,也不能盲目反對,要看它的影響和實效;第二,任何事物都有不完善之處,西方譯論也不例外,關鍵是其精華之處能為我用;第三,不要盲目“西論崇拜”,要立足于自身譯論的長處,不斷地開拓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潘文國:《當代西方的翻譯學研究》,《中國翻譯》2002年第2期
[2]王洪濤:《建構“社會翻譯學”:名與實的辨析》,《中國翻譯》2011年第1期
[3]李紅滿:《探索翻譯研究的社會學途徑—評介Michaela wolf與Alexandra Fukari的<建構翻譯社會學>》,《中國翻譯》2008年第6期
[4]王樹槐:《西方翻譯理論的新進展》,《外國語》2011年第3期
作者簡介:王彥彩,安徽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西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