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翰是居住在豐臺區(qū)右安門街道開二社區(qū)的一名小學(xué)生。從小,他就熟悉了雷鋒的故事,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在生活中,他總是以雷鋒為榜樣,做好事,行善舉——
外出時,他會給盲人帶路,讓他們安全地穿過街道;在公交車上,他給有需要幫助的乘客讓座位,使他們有個溫馨的旅程;在學(xué)校里,他會主動幫助遇到困難的同學(xué),幫助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大家有個和諧相處的氛圍……
雖然這些好事善舉可能微不足道,但他仍然樂此不疲。因為他知道,能夠助人為樂,就是學(xué)習(xí)雷鋒最好的行動了。不僅如此,他也十分敬佩雷鋒勤儉節(jié)約的品質(zhì),并身體力行。他從來不亂扔?xùn)|西,文具只要沒壞到用不了就會接著用;他也不和同學(xué)朋友攀比衣服、鞋子、玩具等東西,非常愛惜自己已有的物品。夏天天氣炎熱,頻繁地開冰箱的門,從冰箱里拿棒冰等冷凍食品吃,這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經(jīng)常打開門,冰箱的燈就會自動亮起來,冷氣也會跑掉,耗電量非常大。他原本并不了解這些,一次看電視知道這些常識后,即使夏天再炎熱,他也會控制打開冰箱門的次數(shù)。表面上看,這樣的節(jié)約并不能減少多少能源的消耗,但是他覺得,積少成多,也是在為保護(hù)環(huán)境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呢!
如果以為車翰只是做些細(xì)微的小事,那就錯了,他也曾有過一次“臨危不懼”的壯舉呢——
一個夏天的正午,太陽火辣辣地烘烤著大地。中午放學(xué),他正往家走,在離家只有十步遠(yuǎn)的地方,他突然聽見一陣哭聲,循聲望去,看見一只大狗正追趕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小女孩被嚇得邊跑邊哭,狗越跑越快,眼看就要追上小女孩了。車翰其實挺怕狗的,平時走路無論看到多小的狗,他都會繞著走。但此時此刻,他也顧不得想那么多,也不管狗會不會咬他,隨手撿起路旁的石頭就向大狗扔去。大狗猛地停下來,轉(zhuǎn)過頭兇惡地注視他,車翰又彎腰撿起一塊石頭,朝大狗比劃,狗顯然被嚇住,夾起尾巴匆忙逃跑了。車翰走到小女孩身邊,關(guān)心地安慰她,想到女孩這么小,獨自在路上走不安全,便決定將她送回家。直到把小女孩送到她家的樓下,車翰才算松了一口氣。不過想到大狗萬一狗急跳墻撲向自己,他還真的有點后怕呢。
車翰就是這樣,主動去做這些不起眼的好事、善舉。他不是為了贏得表揚或稱贊,只是覺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做這些事,會讓自己感到快樂。他希望自己能像雷鋒那樣,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的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還想跟雷鋒叔叔來比賽,在助人為樂、勤儉節(jié)約等等方面,創(chuàng)造更多的業(yè)績,取得更大的成就,成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
(北京市豐臺區(qū)文明辦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