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原理和應用形式對園林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和實踐價值。為了完善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課程體系,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景觀設計人才,分析了目前欽州學院園林植物與造景課程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教學改革;實踐;欽州學院
中圖分類號 S6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4-152-02
“園林植物配置造景”是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科體系中闡述園林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具體造景的基本技能的學科。園林景觀能否達到美觀、實用、經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這樣才能組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創(chuàng)造出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1]。掌握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的原理和各種應用形式,對園林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和實踐價值。
為完善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課程體系,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景觀設計人才,有必要對欽州學院藝術設計專業(yè)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課程的一些現(xiàn)存問題進行相應的研究與探索。
1 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欽州學院藝術設計專業(yè)(環(huán)境藝術設計方向)課程設置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學生學習“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這門課之前,學生并不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例如《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等相關知識。藝術設計類學生雖然具備繪畫的能力,但是具體到植物識別并進行繪制植物配置圖時,就存在一定難度。從往屆學生的作業(yè)中可以看出,學生作業(yè)圖面效果是達到藝術要求,但具體到植物種類、生態(tài)學特性時就出現(xiàn)問題,例如耐陰生植物被當作陽性植物用,或是旱生植物用作水生植物種植,這樣導致植物造景失敗。只有合理的課程設置,才能使學生的植物造景作品既有藝術性又有科學性。
1.2 教學模式與方法缺乏變化 單純的多媒體教學或黑板板書教學形式是限制各院校植物造景課程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們的教學方法基本上還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注入式”,過分偏重課堂講授。學生在課堂上看到的植物圖片和現(xiàn)實的植物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圖片往往不能完整地反映植物的特征,如花、葉的香味,葉子觸覺等細部特征,只有通過現(xiàn)場實地教學的方式,才可以使學生發(fā)揮視覺、嗅覺、觸覺等多方面的功能去全面地認識植物,感受植物配置的效果。實踐證明,課堂教學和室外實習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有利于學生掌握植物造景的相關知識。
1.3 教學實習基地緊缺 目前欽州學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植物造景課程的實習基地還在建設中。欽州市林科所是唯一一個掛牌的實習基地(圖1),但是僅僅1個實習基地的資源還是有限,包括植物種類、植物造景的方式都比較單一。因此開辟其他的實習基地是很有必要的,應該通過帶領學生去不同地區(qū)的公園、居住區(qū)、校園等植物造景相對比較成功的地方見習,使學生置身于植物景觀場景中。這樣有利于學生利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評價、學習現(xiàn)實中的植物造景案例,更好地完善理論體系,并能學以致用(圖2)。
2 改進的建議與對策
2.1 教學設計指導思想定位 園林植物造景是藝術設計專業(yè)(環(huán)境藝術設計方向)學生必須具備的技能,應用植物造景技術進行各種類型綠地的植物配置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業(yè)后從事的景觀設計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本課程根據(jù)景觀設計行業(yè)的特點,以素質教育需要為出發(fā)點,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適用性、實踐性和合理性作為項目內容的選取標準。具體表現(xiàn)在:(1)適應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課程開發(fā)內容與行業(yè)同步、與企業(yè)同行;(2)針對崗位能力的需要,選取企業(yè)真實項目和典型工藝為載體;(3)滿足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4)強調課程內容的適用性,結合校園綠化和城市美化的需要,開展居住區(qū)綠地植物配置設計、水體綠化植物配置設計、立體綠化植物配置設計、花境種植設計、花壇種植設計等真實項目的實踐操作[2]。這些都是園林綠化工作中最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yè)(環(huán)境藝術設計方向)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應當作為專業(yè)必修課程。
2.2 完善課程設置 園林植物造景是藝術設計(環(huán)境藝術設計方向)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一般要求應具有花卉學、園林樹木學以及園林美學等專業(yè)基礎知識?!痘ɑ軐W》、《園林樹木學》、《園林美學》等課程應該要作為主要課程的一部分補充到學生培養(yǎng)計劃中,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2.3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按照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課程的實踐性特點,課程教學采用室內多媒體教學和室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不斷推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向著網絡化、多媒體化轉變。特別是現(xiàn)代電教教學模式普及,已經在一些課程的教學中產生了良好的授課效果[3]。在植物造景教學中,采用多媒體和電教等教學形式可以快速傳遞理論知識,并能做到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但我們也要看到單一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弊端,室外的授課模式可以彌補多媒體教學的不足,使學生身臨其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增強學生記憶(圖1)。
鑒于學時有限,各任課教師應該立足于當?shù)刂参镌炀暗南嚓P內容,而其他地域植物造景的一些知識點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和電教教學等形式向學生進行傳授,并結合課程實習、專業(yè)生產實習、畢業(yè)生產實習等實習課程,進一步強化學生獨立完成植物造景設計的能力。除此之外,去外地參觀實習也作為室外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欽州學院地處南方,學生對南方植物造景相對比較熟悉,為了全面了解南北地域植物造景的模式與特點,可以組織學生去北京、上海、蘇州、杭州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實習,使學生知識面更加開闊,為將來的擇業(yè)奠定基礎。
2.4 實習基地建設 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植物造景的知識,建設實習基地迫在眉睫。我們要利用好實習基地的資源,除了植物資源,還包括實習基地的負責人員的知識技能。實踐證明聘請實習基地的負責工程師給學生現(xiàn)場授課,學生積極性較高,學生能學到很多植物配置的知識。除了欽州林科所作為實習基地外,筆者認為欽州學院的校園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實習基地。利用學生對所在的校園比較熟悉的優(yōu)勢,結合認識植物是一個反復的過程的特點,雖然學生容易忘記植物名稱、性狀、園林用途、產地和分布,但是多次重復地看植物掛牌上的內容,就容易記住。但是目前欽州學院的植物掛牌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植物掛牌不齊全,其中校園的灌木、草花大部分還未掛牌。因此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通過組織專業(yè)教師或聘請植物專家對校園植物進行植物掛牌。
2.5 采用工程訓練型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 為了適應園林景觀人才市場的需要,培養(yǎng)實踐操作性強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中采用工程訓練型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植物造景課程內容包括5個實踐項目:項目一:居住區(qū)綠地植物配置設計;項目二:水體綠化植物配置設計;項目三:立體綠化植物配置設計;項目四:花境種植設計;項目五:花壇種植設計。教師按照以上所列的項目,采用學生參與的教學實驗,目的是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幫助學生鞏固、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學重點、難點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技能。鼓勵學生參加現(xiàn)實的工程設計項目,在做實際項目的過程中認識各類項目植物造景的方法、原則。
參考文獻
[1]尹吉光 . 圖解園林植物造景[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2]張明麗. 高職《植物造景技術》課程項目教學實施的探討[J]. 教育學文摘,2011(5):54-55.
[3]胡海輝,龔束芳,王全剛. 園林植物造景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6):86.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