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jié),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八溔巳硕紣鄢?,年飯尤數(shù)餃子香?!碑斎藗兂灾@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餃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嘆我們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面食奇葩呢!對于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jù)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fā)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guān)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庇终f:“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边@說明新春佳節(jié)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鼻О倌陙恚溩幼鳛橘R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現(xiàn)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qū)卻稱之為“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有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大年三十圍坐著一家人,看著春晚,包著餃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我是一個比較愛吃的一個人,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的餃子餡,給大家分享一下,共同品嘗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砜鞓泛徒】怠?/p>
第一要將面和好,放入盆中蓋上一塊半濕辦干的干凈布讓面現(xiàn)醒的。
第二準備餡料:羊肉,大蝦肉,韭菜或韭黃,香油,素油。
第三這時就是要把蝦肉剁成泥,羊肉也一樣,韭菜切成很小的段,將剁好的蝦泥、羊肉泥放入盆里面,倒入水向一個方向使勁的攪,攪到水與肉融在一起為止,攪時要不停的加水;完后加韭菜在進行攪拌,這時放咸鹽、味精、素油,再點少許的香油,這時再和醒好的面,要和得面光而軟,這時就可以包餃子了。
切忌有兩點:第一就是在吃的時候不要放任何的調(diào)料,如醋、辣椒,還有香油,原因就是吃他的鮮;第二就是拌餡最后放韭菜,要包得快,因為先放鹽會把韭菜里的汁殺出來到后來就不會好包。
包餃子是咱中國人的一個習俗,家人為我們包住的是一年中的祝福、吃的卻是一生中的幸福,里面有家人的祝愿,祝愿一年中在外工作的孩子平平安安,高高興興,吃的是老人們對我們這些做兒女的一輩子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