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后旗白音查干鎮(zhèn)的啊貴廟,用鮮為人知形容的確是不過分,如果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貴廟”三個字,得到的答案不多或根本就不是這里的啊貴廟。貴廟(蒙古語,意為“山洞”)是我國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寧瑪派”廟宇,也是內(nèi)蒙古唯一的寧瑪派喇嘛活動場所。啊貴廟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于坐落在啊貴山上,俗稱啊貴廟,清康熙皇帝賜為“善福寺”,蒙語叫塞恩寶音圖。
白音查干鎮(zhèn)南的杭寧生態(tài)園東大約10公里左右,有一座廟宇,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從外觀看屬典型的藏傳佛教的建筑和風格,啊貴廟在兩山之間,仰望如天宮臨界,一百零八級臺階陡峭直入云端,臺階端處是兩尊用火山石雕刻的石獅,蜂窩狀的石質(zhì)清晰可見,時間久遠雖有所損壞,仍不失尊嚴于。拾階而上來到廟前,前掛“善福寺”匾額,墻壁兩側(cè)是四大天王畫像,殿內(nèi)供奉著釋迦牟尼像,像前酥油燈閃爍,只有一位喇嘛看守著廟宇,從寥寥的香燭是可以看到,這里的香火并不興盛。
沿兩側(cè)石階向山上走,但見一似牌樓式的建筑,建筑前的香爐上刻有“啊貴廟”三個字,“啊”源于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唵”與“啊”發(fā)音基本相同,所以人們習慣稱其為“啊貴廟”。此建筑這并不是廟而是洞,當?shù)厝朔Q之為“啊貴洞”,里面亦供奉著釋迦牟尼,據(jù)說最初的桑杰扎木蘇喇嘛傳教時就在這里說法講經(jīng),用香火錢擴建的其他大殿。洞的后面則是草原,右側(cè)是敖包,四周掛滿經(jīng)幡,散發(fā)著神秘感。
介紹啊貴廟的文字不多,只有啊貴洞的墻壁上有一塊文字,記載了阿貴廟來歷的傳說,年久風吹雨淋,好多字已脫落,只好把能辨認的搜集起來,形成簡介,供參考“南?!=茉咎K喇嘛背上石經(jīng),走了很長時間來到察右后旗境內(nèi),……華山便坐下來休息,一陣風刮來將他的黃法冠刮掉,這時,一只烏鴉飛落叼走了他的黃法冠,飄落在阿貴山上,桑杰扎木蘇便尾隨上了山,拾起他的黃法冠,若有所悟,佛意在此建廟,于是他在山上找了一個地方,供奉千手佛。一天,一個騎馬的人好像被什么力量吸引著似的從壩上滑下來,桑杰扎木蘇仔細看去,騎馬的人正朝一個洞口滑去,洞口有一條大蟒正抬起頭來,他急忙念起咒語并拿起石頭向洞口打去,大蟒縮回洞去,騎馬人得救。為了報恩,……在山上搬起兩塊大石板在后面用大石板堵?lián)?,這就是人們在啊貴山上見到的啊貴廟,當時桑杰扎木蘇喇嘛就信住在這里,繼續(xù)坐法誦經(jīng),建造啊貴廟。”
廟前的山上,有善男信女用石塊擺的漢字或數(shù)字,據(jù)說是這些人在廟內(nèi)上完香后,在山上擺石字愿望就會實現(xiàn),姑且不管是真是假,山坡上擺滿了字,從字或姓中可以斷定,有許升學愿的、有許愛情愿的、有許健康平安愿的……
與當?shù)厝碎e談中得知,過去這里也是香火旺盛的,文革中的“破四舊”把廟宇拆得差不多了,文物更是流落到何處也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