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神秘而富于傳奇。它遠離廟堂超脫俗世,卻又藏于市井隱在紅塵,你我凡人總不得其門而入。其實,一如魚在水而不自知,江湖就在我們身邊。江湖是圈子,人在圈子,便在江湖……
一提到江湖,人們總會想到刀光劍影、恩怨情仇,仗劍去國、浪跡天涯,抑或市井俗世、三教九流。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江湖只存在于小說和影視劇中。不過“江湖”也并未純然子虛烏有,引用那句俗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不過在今天,“江湖”的概念被延伸為一種以非“官方”的形式聯(lián)系,存在于“廟堂”之外的社會集合。
這是一個有別于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的群體,也許是因為某個共同的愛好,或是某種相同的理念而聚集在一起。在意識與人性的逃離與回歸中,他們一定程度上擯棄了現(xiàn)實中的既定思維規(guī)則,釋放內心、張揚個性,分享主流文化之中的隱性活方式。
也許,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泛江湖”。
江湖就有不散的宴席
重慶這座城市,本身就具有濃郁的江湖氣息。數(shù)百年的碼頭文化和袍哥精神,造就了重慶人粗獷豪爽、仗義疏財?shù)莫毺貍€性,骨子里自有一股俠氣。所以在重慶,很多因為相同的愛好和理念湊在一起的小圈子,也都帶著鮮明的“江湖”印記。
圈子要聚會,自然需要一個“據(jù)點”,而“飯江湖”正是這樣一個地方。
飯江湖是一間飯館,屬于解放碑湖廣會館古文化體驗區(qū),在一片明清建筑營建的濃郁傳統(tǒng)文化氛圍之中,格調灑脫粗獷的飯江湖大有水泊梁山豪杰聚義的范兒。這是一個和“龍門客?!焙芟嗨频牡胤?,烈酒、牛肉、粗茶、大碗,服務員叫“小二”,顧客稱“客官”,再加上風情萬種的美女“掌柜”,活脫脫就是武俠世界的縮影。
有江湖,自然得有“江湖群雄”。每月鐵定一次“江湖宴”,就是“群雄聚義”的時候——受邀的36位客人身著店家提供的漢服入席,所有菜品通吃不要錢,還會從客人中選出一位能言善道、長袖善舞的美女擔任當日的“老板娘”主持宴會,組織游戲、調節(jié)氣氛、引薦朋友。此時店里的桌子早已拼在一起,認識不認識的人圍坐在一起,高談闊論,暢所欲言,無醉不歡。吃飽喝好之后,屁股一拍灑然而去,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江湖再見”。
用飯江湖的投資人陳春雨的話來說:“辦‘江湖宴’最初的想法就是讓大家體驗—把‘吃完、喝完拍屁股走人’的痛快,后來慢慢變成‘聚義’的傳統(tǒng),想讓更多本來不相識的人在飯桌上成為朋友?!?/p>
泛江湖圈
江湖宴的36個名額,常常被重慶文藝圈內的資深人士包辦。藝術家、廣告人、設計師、策劃師、電影電視從業(yè)人、網(wǎng)絡寫手、詩人、地下音樂人、獨立制作人……諸多文藝老中青年在此聚義,連帶著他們身處的圈子也慢慢向飯江湖靠攏。無他,獨特的江湖味和文化范兒,太對他們的脾胃。
曾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以《失蹤的上清寺》而走紅的網(wǎng)絡作家老羅幾乎反客為主,把這里當成眾多重慶網(wǎng)絡作家的“辦公室”。對此,飯江湖也聽之任之,因為幾個合伙^動意打造這樣一個地方,本身就是因為老羅的婚禮在湖廣會館舉行,一干圈子里的好友深受感動,這才有了搞飯江湖聚天下朋友的念頭。而現(xiàn)在,當初的想法已成了現(xiàn)實,來飯江湖聚義的圈子也越來越多。
除了老羅,以紅衛(wèi)兵公墓題材攝影作品轟動全國的“先鋒攝影家”田太權,也曾把飯江湖當做“定點招待所”。但凡有朋自遠方來,他必然領到飯江湖,連同他藝術圈的朋友和美院的學生們,讓遠方朋友真切感受一番重慶特有的熱情和江湖豪氣。而和田太權一樣,同屬四川美院“系統(tǒng)”的王燕鷹、康燦、劉佳等新銳藝術家,則是把這里當成了沙龍,當成了峰會論壇:無數(shù)新鮮的藝術理念、創(chuàng)作靈感,都在飯桌上的即興交流或爭論中誕生,在這里喝酒似乎別有神效,就像古龍小說里寫的那樣,越喝眼睛越亮……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飯江湖促進了重慶文創(chuàng)事業(yè)的發(fā)展也不為過。我們不知道這里催生了多少奇思妙想,但我們知道這里“匪類成群”。也許對喜歡泡在飯江湖的“文匪”、“藝匪”們而言,這里具有寫字樓、辦公室所不具備的氣場——古色古香讓人有穿越時空的錯覺,粗獷大氣讓人無所拘束。
在這里,思想不受束縛,情緒無需掩藏,個性可以肆意張揚。以至于和飯江湖的“匪氣”南轅北轍的重慶名媛們都成為這里的??停貞c電視臺當家花旦李一楠、國際禮儀大師黃茜等更常常客串“老板娘”。
一個新的精神地標
2012春節(jié),央視賀歲特別節(jié)目“味道·食在鄉(xiāng)”欄目組來到重慶采訪拍攝重慶美食,首先找到的就是飯江湖。緊接著,福建海峽電視臺、臺灣東森電視臺也聞風而來。此后,飯江湖的名氣就從重慶蔓延到全國,很多到湖廣會館拍攝影視劇的劇組慕名而至,有的甚至把飯江湖當做了劇組的“伙食團”。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人賈樟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實驗戲劇導演孟京輝、著名編劇史航等文藝圈的名流,都曾沖著飯江湖的文化味兒和江湖味兒而來,把這里選做待客交友之地。于是,飯江湖在不經(jīng)意間已成為重慶一個新的精神地標。
“聚天下可聚之人,為天下可為之事”,這是飯江湖的口號。當做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時候,反而會有意外之喜。陳春雨說:“不商業(yè)的才是最商業(yè)的?!币苍S正是這樣的“無欲則剛”,飯江湖開張不到3個月就收回了成本。公共利他的非盈利性經(jīng)營,損失了小利,贏得的卻是口碑,是人氣。
更難得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飯江湖從來沒有在媒體上做過什么宣傳。在“2012微博營銷大會”上,新浪微博把飯江湖當做經(jīng)典營銷案例來分析,因為他們很“懶”,并不主動推廣,常常好幾天才發(fā)布一條微博。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即便是這樣,每天仍然有至少5個人在@他們,自發(fā)地幫他們做推廣。
堅持著一種理想化、烏托邦的精神,包容思想、匯集人脈,構建一個舒緩壓力、品味傳統(tǒng)、靜心釋懷或釋放人格的獨立空間,在酒桌上讓陌路人共結相濡以沫的江湖情誼。這是一種建立在現(xiàn)代意識形態(tài)基礎上的亞文化思維觀念,飯江湖用這種與平日里的快節(jié)奏和高壓截然不同的“江湖”氛圍,讓來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
與其說是藝術家需要一個根據(jù)地,不如說是飯江湖造就了重慶文藝圈的一種生活方式。于是,從情感細膩、觸覺敏銳、觀念前衛(wèi)的文藝圈人士開始,飯江湖逐漸匯聚了各種圈子各個階層的人們。耳口相傳之間,這里儼然已成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根據(jù)地,生出了“泛江湖”的概念。而在飯江湖“廝混”的圈子也在悄無聲息中漸漸擴大,最終融匯成一個大大的圈子。
這個圈子,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