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花費一個合理的價格購買到最好的人像鏡頭呢?我們依次對八支性價比較高的大光圈定焦鏡頭進行了測試……
“特別值得一提的優(yōu)勢是85mm人像鏡頭的中焦特性,有助于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征。”
價格昂貴的佳能EF 85mm f/1.2L或者尼康85mm f/1.4G可能是專業(yè)人像攝影師的最愛。不過這對于只是進行日常拍攝,收入有限的人來說,它們的價格遠遠超出了我們所能接受的范圍。
而在價格較低的鏡頭中,像是佳能EF 50mm f/1.8這樣的廉價鏡頭只需要大概六百元,但在功能、畫質(zhì)和做工質(zhì)量上并不遜色太多。值得慶幸的是,在幾千元的中等水平范圍的定焦鏡頭中也有很多選擇。
那么怎樣才算是一支好的人像鏡頭呢?首先考慮的就是焦距。如果你使用的是APS-C畫幅傳感器的相機,那50mm鏡頭的有效焦距約為75m到80mm左右。一般來說理想的人像拍攝焦距為85mm左右。這能確保你在拍攝半身人像時,與模特有一個舒適的3m左右的間距,這樣可以使你不必過于接近主體而使他們感到尷尬。
如果在APS-C畫幅的相機上使用85mm的鏡頭,就可以讓你在相同的距離拍攝出展露模特頭部到肩膀的人像照片。特別值得一提的優(yōu)勢是85mm人像鏡頭的中焦特性,有助于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征(鼻子和下巴)。
一般情況下,定焦鏡頭會提供比變焦鏡頭更卓越的畫質(zhì),這讓光學測試變得極具吸引力。它們在性能上的“殺手锏”是一般在f/1.4到f/1.8之間的最大光圈,這樣的光圈值能夠獲得極小的景深,這樣你就可以模糊雜亂的背景,完全突出畫面中的主體人物。
鏡頭的“背景虛化”能力是最重要的,這關(guān)乎于畫面中散焦區(qū)域的質(zhì)量,其目的是為了產(chǎn)生光滑而柔和的模糊效果。在使用大光圈以外的光圈拍攝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鏡頭是否能夠表現(xiàn)出良好的圓形虛化光斑效果(參見器材解析)。
使用大光圈
如果你在室內(nèi)或黃昏時分拍攝人像,但又不想使用閃光燈,那么更大的光圈還可以幫助你充分利用當前自然的環(huán)境光線。另一個好處是,你能夠使用更快的快門速度進行手持相機拍攝,凝固下所拍人物的任何一個細小變化的瞬間,而又不用大幅度提高相機ISO感光度的設置。
與幾年前相比,提高ISO感光度來拍攝已經(jīng)不是什么問題了。因為目前大多數(shù)相機在高感光度設置下,都可以提供非常良好的圖像質(zhì)量。在這些大光圈鏡頭的最大光圈下,最大光圈值越大的鏡頭,圖像中越容易出現(xiàn)明顯的清晰度下降。
但這并不總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樣可以帶來柔和、夢幻般的肖像。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好的“磨皮”功能,能夠有效減少畫面中人像衰老的跡象。唯一真正的缺點就是畫面中肖像的眼睛無法展現(xiàn)出你想要的清晰透徹的感覺。此外,你可能還需要在明亮的光線環(huán)境中使用中灰密度(ND)濾鏡來避免相機快門超過上限。
器材解析 光圈葉片的學問
鏡頭光圈的大小是由許多光圈葉片來控制的。比如在一支50mm f/1.4的鏡頭光圈開到最大f/1.4時,光圈完全敞開,葉片不會發(fā)揮作用。但只要你開始縮小光圈,使光圈逐漸變小,光圈的曲率和葉片數(shù)量就會影響鏡頭產(chǎn)生的背景虛化效果,并影響畫面中出現(xiàn)散焦區(qū)域的大小。比如便宜的佳能50mmf/1.8鏡頭只有五片葉片,它所提供的是一個明顯的五邊形虛化光斑,而這樣就會使光線或其他明亮的焦外高光部分在圖像中呈現(xiàn)出明顯幾何形狀的散景。
本次橫評測試中的鏡頭葉片數(shù)量大多在七到九片之間,這是帶來圓形光圈效果的典型葉片數(shù)量。其制造出的高光散焦區(qū)域的邊緣會更圓且更自然。
如何測試鏡頭 你可信賴的依據(jù)
我們對這些鏡頭展開兩個階段的測試,其中包括在受控條件下的實驗室測試,以及真實場景的拍攝測試。所有的鏡頭都裝載于中檔范圍的相機上,然后在影棚燈光下獲取兩個圖像的測試圖表。再將結(jié)果通過Imatest Master進行處理,這樣我們使可以量化其清晰度、色像差和失真等光學性能。并全面評估畫面的中心、邊緣以及角落區(qū)域的圖像質(zhì)量。
在實際場景的條件下,我們會用每一鏡頭在各種室內(nèi)和室外照片條件下獲取照片,并進行整體的檢查,變焦以及對焦環(huán)操作的平滑度和精度;還有自動對焦系統(tǒng)的速度和準確度與在全時手動對焦時的對比情況。最后根據(jù)功能、做工用料、圖像質(zhì)量和性價比來進行等級的評定。
環(huán)境描寫
人像鏡頭不僅僅只是使用大光圈拍攝,所謂的環(huán)境人像也特別受大家歡迎,它能展現(xiàn)出畫面中所拍人物的生活或工作環(huán)境。
也就是說,比如拍攝一個工匠在他的工作室里的照片,你可能要使用小光圈來獲得較大的景深,清晰地展示出周圍的環(huán)境。小光圈時的清晰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像變焦鏡頭一樣,最大的清晰度通常出現(xiàn)在f/8左右的中等光圈值。中等范圍光圈值在使用影棚閃光燈和拍攝普通人像時非常有用。千萬要記住,如果使用非常大的光圈來拍攝肩膀以上的人像照片,當你把焦點放在人像的眼睛上時,其耳朵可能會出現(xiàn)略微的失焦情況。
在大多數(shù)人像攝影中,畫面中央?yún)^(qū)域的清晰度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拍攝時使人像偏離畫面中心是一種經(jīng)常被用到的構(gòu)圖“小把戲”,即便如此,在靠近畫面邊緣和角落區(qū)域的清晰度通常并不重要。不過拍攝群體人像屬于例外,因為處于最外圍的人可能會非常接近畫面的邊角區(qū)域。使用廣角鏡頭來拍攝群體人像可能會讓人感到非常方便而容易,不過問題是這樣會導致靠近兩邊的人像的頭部會在畫面中被“拉伸”變形。因此,如果可以的話,人群應該盡量往中間靠近,或者更好的辦法就是使用一支標準焦距的鏡頭來拍攝。
自動對焦的速度在人像攝影中,并不像在極限運動或野生動物攝影中那么重要,但依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沒有人愿意錯過稍縱即逝的表情和經(jīng)典的瞬間,因為他們一直在等待自動對焦準確地抓取到這些不容錯過的畫面。另外,安靜的自動對焦對于“偷拍”人像來說也是一種優(yōu)勢。
“跑焦”的困惑
你也許聽說過大光圈鏡頭容易發(fā)生“跑焦”,甚至很多人會因此排斥使用f/1.4的光圈。實際上,跑焦的幾率很低。只要我們掌握熟練的對焦技巧,鎖定焦點后不要前后移動相機,并仔細通過取景器和液晶屏來確認對焦點,就能有效避免這個問題。如果仍然出現(xiàn)跑焦,你可以將相機和鏡頭送交維修中心來進行對焦系統(tǒng)的校準。
鬼影和眩光解析
在陽光明媚的天氣中拍攝人像照片,要讓你的主體處于遠離光線直射的位置,這樣他們在拍攝中就不會瞇起眼睛來躲避刺眼的光線。也可以輔助使用閃光燈,給予人像與背景之間更平衡的曝光。面朝太陽拍攝會增加產(chǎn)生鬼影與眩光的風險,雖然你可以通過在鏡頭上安裝遮光罩來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在這里佳能、奧林巴斯和賓得的相機都需要額外購買獨立出售的遮光罩。大多數(shù)情況下,定焦鏡頭的抗鬼影和眩光的能力比變焦鏡頭更強。
佳能
EF50mm
f/1.4 USM
值得信賴的選擇
與佳能頂級的EF50mm f/1.2LUSM相比,這支鏡頭的設計更為緊湊,而只有前者一半的重量以及不到四分之一的價格,但仍然給人帶來相當可靠的感覺。其前段鏡片被很好地隱藏在了鏡桶內(nèi),這樣的結(jié)構(gòu)有助于減少鬼影和眩光。雖然具有佳能的“超級光譜”涂層,但還是值得額外花費為其搭配一個鏡頭遮光罩。其內(nèi)鏡筒在較短的對焦距離時會向外延伸,不過不會在對焦過程中轉(zhuǎn)動。
8片光圈葉片讓其使其擁有近似圓形的虛化光斑,當然在最大可用光圈f/1.4表現(xiàn)最好。自動對焦系統(tǒng)是微型超聲波馬達,包含了電機和齒輪。這比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動作要稍慢,但佳能依然提供了全時手動對焦,而這通常只可用于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之中。在單次對焦模式下,你可以在無需切換AF/M按鍵的情況下,調(diào)整對焦環(huán)。
性能
自動對焦系統(tǒng)其實比使用環(huán)形超聲波系統(tǒng)的尼康50mm f/1.4要快。在f/1.4光圈值時其清晰度和對比度不太理想,清晰度不如評比組中的其他鏡頭。不過作為佳能APS-C傳感器相機的用戶來說,結(jié)果仍然令人滿意。
佳能
EF 85mm
f/1.8USM
優(yōu)秀的功能和性能表現(xiàn)
很明顯這支85mmf/1.8鏡頭比佳能50mm f/1.4更大,但其光學結(jié)構(gòu)依然緊湊,并具有相同的58mm濾鏡口徑。這兩支佳能鏡頭第一眼看上去非常相似,但85mm鏡筒前端的鏡片更大一些,而且并沒有凹陷入內(nèi)筒之中,因此更應該為其購買一個ET-65III鏡頭遮光罩。
這支鏡頭的做工很不錯,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為其帶來了非??焖俸桶察o的對焦。無論是從對焦的速度還是全時手動對焦操作的平滑度來說,都要比佳能50mmf/1.4使用的微型超聲波馬達強上許多。85mmf/1.8使用內(nèi)部對焦系統(tǒng),因此鏡筒不會在近距離對焦時向外伸長,8片光圈葉片提供了圓形的光圈,這與佳能50mmf/1.4鏡頭類似。
性能
在f/1.8時,在清晰度和對比度上明顯比佳能50mm鏡頭更好,但在f/1.8時與50mm在f/1.4時的表現(xiàn)正好相反。清晰度在f/5.6-f/8左右的中等光圈范圍時有所改善。這支鏡頭幾乎沒有失真的現(xiàn)象,而且色散和暗角也控制得很好。這是一支可用于全畫幅相機上的理想人像鏡頭,同時對于APS-C類型相機來說也是一支非常好用的長焦人像鏡頭。
尼康
AF-S50mm
f/1.4G
這真是一支全新的改進版鏡頭嗎?
相比老款的D型鏡頭,這支G型鏡頭摒棄了光圈環(huán),增加了AF-S(寧靜波動馬達)自動對焦系統(tǒng)和已經(jīng)完全重新設計的光學結(jié)構(gòu)。好消息是,它可適用于所有尼康數(shù)碼單反相機,包括像D3200和D5200那樣沒有內(nèi)置自動對焦馬達的機身。壞消息是,盡管它擁有一個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但反應遲鈍,在用于D7000或其他尼康全畫幅單反相機上時,甚至比使用D型卡口的鏡頭還要更慢。不過至少其全時手動對焦的平滑度和精確度都表現(xiàn)良好。
這支鏡頭的做工十分出色,金屬材質(zhì)的安裝卡口周圍還帶有一個應對惡劣天氣的密封環(huán)。其前端鏡片隱藏于內(nèi)鏡筒,但在較短距離的對焦時內(nèi)鏡筒并不會延伸出來。
性能
在f/1.4-f/2.8之間的大光圈拍攝出來圖像看上去很軟,但在f/4時清晰度有所改善,并且在整個畫面中都較為均勻。有出現(xiàn)桶形失真,比測試中的其他鏡頭稍微明顯。背景虛化令人滿意,這個部分歸功于其圓形的9片光圈葉片。整體而言,這款鏡頭在老款D型卡口鏡頭的基礎(chǔ)上還是做了顯著的改進。
尼康
AF-S85mm
f/1.8G
銳利、高速、堅實可靠
這是尼康鏡頭群中一支相對較新的鏡頭,它所面對的競爭對手是佳能EF85mm f/1.8 USM。兩款鏡頭都采用了9片光學鏡片和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尼康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沒有佳能那么快,但比尼康50mm f/1.4G強很多。這款鏡頭只有7片光圈葉片,但是光圈效果依然表現(xiàn)優(yōu)秀,平滑細膩的背景虛化也相當不錯。
它與佳能85mm都采用內(nèi)對焦系統(tǒng),因此在整個對焦范圍內(nèi)其前端鏡片是處于完全固定的狀態(tài)。兩支鏡頭前端鏡頭的直徑基本相同,但尼康的鏡片略微向內(nèi)凹陷,螺口濾鏡是較大的67mm,而非58mm。此外,尼康還為鏡頭配備了遮光罩,隨鏡頭一起出售。其安裝卡口設有全天候密封環(huán),這也是測試組中兩支佳能鏡頭所缺少的。鏡頭的做工非常精細,舒適寬大的對焦環(huán)帶來了流暢的手動對焦和全時對焦操作體驗。
性能
此鏡頭的清晰度和對比度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是在最大光圈f/1.8的情況下,在f/2.8和f/16時的圖像質(zhì)量也都非常完美。它幾乎不存在失真,邊緣幾乎沒有什么色散??傮w而言,這是一支表現(xiàn)與價格完全匹配的好鏡頭。
奧林巴斯
M.ZUIKO 45mm
f/1.8
畫質(zhì)出色的小家伙
與測試中大多數(shù)50mm的鏡頭相比,37mm的濾鏡尺寸和僅有116克重量的這款鏡頭只是一個“小家伙”。其鏡筒看起來像是高檔的金屬質(zhì)地,但實際上是由塑料制成并覆蓋了一層金屬涂層。即便如此,其做工質(zhì)量依然感覺很十分扎實。作為額外的“噱頭”,鏡頭前端的“裝飾環(huán)”可以替換成不同的顏色。而在安裝需另外購買的官方鏡頭遮光罩時,前端鏡頭環(huán)還是需要被拆下來的。
其MSC(電影和靜止圖像適用)自動對焦系統(tǒng)幾乎無聲,而在靜物模式時,其對焦速度和本次測試中速度最快的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系統(tǒng)一樣。全時手動對焦功能可通過相機設置,但在鏡頭上并沒有對焦距離的信息。
性能
畫面的清晰度非常出色,即便是在最大光圈f/1.8的時候。不過這個光圈值要比本次測試組中的50mm f/1.4鏡頭慢2/3擋。與此同時,色散略高于平均水平,有稍微明顯的枕形失真??傮w來說,奧林巴斯成功地把適合人像攝影的主要性能裝到了一個做工出色的小鏡頭內(nèi)。
賓得
SMC DA 50mm
f/1.8
物有所值還是名不副實?
賓得50mm f/1.8鏡頭的價格是佳能50mm f/1.8的三倍。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否值得?
這支鏡頭的整體做工相當扎實,但是安裝卡口是塑料而不是金屬的。其結(jié)構(gòu)緊湊,重量輕,典型的f/1.8輕量級鏡頭。賓得50mmf/1.8并沒有在包裝內(nèi)附帶遮光罩,但前端鏡片在無限遠的對焦設置下會很好地隱藏起來。不過在最短對焦距離時,前組鏡片會非常接近被攝物體,因為當你近距離拍攝時鏡頭的內(nèi)鏡筒會向前伸出。該鏡頭不具備內(nèi)置的自動對焦馬達,而是需要靠相機機身里的馬達進行機械傳動。這使得其對焦時的速度不是很快,而且噪聲也很大。
基于“快速切換”對焦系統(tǒng),可以讓你獲得全時手動對焦功能,但此時對焦感覺生澀,除非切換到機身的手動對焦模式。不過至少這款鏡頭在基于七片光圈葉片上產(chǎn)生的接近圓形的虛化光斑,會帶來非常不錯的散景效果。
性能
在全開光圈f/1.8時清晰度非常好,在f/2.8-f/11之間時表現(xiàn)最佳。比起測試中的佳能和尼康50mm鏡頭,賓得鏡頭的色散相當?shù)?,桶形失真也不太明顯。
適馬
50mm f/1.4
EX DG HSM
大光圈,大口徑,性能不俗
適馬50mm f/1.4鏡頭比佳能和尼康同規(guī)格的鏡頭價格更貴。這是一支又大又重的鏡頭,濾鏡口徑達到了77mm,重量達到了505克,是佳能和尼康鏡頭重量的兩倍。不過其制作工藝也相當扎實。環(huán)形超聲波自動對焦系統(tǒng)具有超靜音和快速的優(yōu)點,與測試組中佳能85mm的鏡頭性能相似。全時手動對焦時,手感“如絲般”順滑,在較短對焦距離內(nèi)鏡筒會伸出,最短對焦距離時,前端鏡片會被推至幾乎與鏡頭前端相齊的位置。值得稱道的是,包裝中附贈了花瓣形遮光罩。只有尼康50mmf/1.4鏡頭與適馬相同,具有9片光圈葉片,因此適馬鏡頭可以制造出非常出色的虛化效果。
性能
適馬在f/1.4時保留的清晰度比佳能和尼康50mm鏡頭略好。不過在f/2.8時清晰度會下降到與同規(guī)格佳能鏡頭的水平近似,在f/11時與尼康鏡頭出現(xiàn)近似的清晰度。除了在f/2.8光圈外,整個光圈范圍的清晰度都比較一致,整個畫面的中心到角落。在超大前組鏡片的幫助下,適馬50mm f/1.4的暗角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過對于一款50mm定焦鏡頭來說,其枕形失真有點偏高。
索尼
85mm
f/2.8 SAM
輕量級的實惠之選
這支85mm的小巧鏡頭既適用全畫幅相機,同樣也可用于APS-C機身。同時,這支85mm鏡頭還是本次測試中最便宜的一支。它的重量較輕,感覺有點單薄,而且只有一個塑料材質(zhì)的卡口。只有f/2.8的最大光圈值,讓索尼85mm鏡頭成為本次測試中“最慢”的鏡頭。
這支索尼85mm f/2.8鏡頭采用了所謂的“SAM”技術(shù),即“平滑自動對焦馬達”。在實際測試中,自動對焦雖然不快,但是非常安靜。支持全時手動對焦,但手感有些生澀,除非切換到手動對焦模式。對焦環(huán)缺乏良好的質(zhì)感,不過至少還印有對焦距離刻度。在近距離對焦時,內(nèi)鏡筒會伸出,但前端鏡片在所有對焦距離范圍內(nèi)都能夠依然隱藏在里面。索尼還為鏡頭提供了一個遮光罩。得益于七片光圈葉片的結(jié)構(gòu),使它的光圈即使收縮后也相當圓。
性能
f/2.8的最大光圈完全可使畫面中每個角落的清晰度都非常出色,對比度也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我們非常期望這款鏡頭能有一個更大的光圈值。測試中索尼85mm鏡頭有一點枕形畸變,而色散比測試中的其他鏡頭更為糟糕。
尼康85mm f/1.8是完美的人像攝影之選
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競賽,但縱觀整個測試結(jié)果,尼康的85mm f/1.8鏡頭在各個環(huán)境中都名列前茅,最終脫穎而出。
通過分析測試結(jié)果,尼康85mm f/1.8擁有環(huán)形超聲波自動對焦系統(tǒng),流暢的全時手動操作。同時,即使是在最大光圈下依然能獲得清晰的圖像,在其余光圈范圍內(nèi)的清晰度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畫面各個角落的對比度也都很一致。雖然只有7片光圈葉片,但其背景虛化的效果還是很漂亮的。只有自動對焦速度比佳能鏡頭略慢。
索尼85mm鏡頭具有很好的整體畫質(zhì),除了有較明顯的色散,不過其用料和做工顯得有點單薄,f/2.8的最大光圈值與其他鏡頭相比也沒有太大優(yōu)勢。
再看幾支50mm鏡頭,這往往是APS—C畫幅相機上使用的較為理想的一般人像拍攝的焦距。但無論是佳能還是尼康的鏡頭在其最大光圈值f/1.4時都不能向我們展現(xiàn)極具說服力的清晰度,而當光圈收縮到f/2.8時尼康也并沒有多大改善。即便如此,使用兩個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時還是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夢幻般虛化的人像照片。適馬50mm鏡頭在f/1.8時提供了更好的清晰度表現(xiàn),并且在中等和小光圈值時的表現(xiàn)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不過在f/2.8時清晰度有點不足??傮w來說,它是我們50mm焦距的最佳選擇。
奧林巴斯和賓得的鏡頭在光圈全開時依然能帶來非常好的清晰度,但考慮到它們被減少到f/1.8的最大光圈值,價格還是有點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