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得突然——跟著那一陣陣濕潤的山風(fēng),跟著一縷縷輕盈的云霧,雨,輕輕悄悄地來了。
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里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shù)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雨改變了山林顏色。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幾乎難以辨認,有墨綠、翠綠,有淡青、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雨中的綠色,在畫家的調(diào)色板上是很難調(diào)出來的,然而只要見過這水淋淋的綠,便很難忘卻。
不知在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風(fēng),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變得非常幽靜。遠處,一只不知名的鳥兒開始啼囀起來,仿佛在傾吐著浴后的歡悅。遠處,凝聚在樹葉上的雨珠繼續(xù)往下滴著,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發(fā)出異常清脆的音響——
叮——咚——?!恕?/p>
仿佛是一場山雨的余韻。
閱讀提示
《山雨》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清新的筆調(diào),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文章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qū)懙摹?/p>
全文共10個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寫雨來的情景。主要描寫了山雨來得突然,由遠而近的雨聲如無字的歌謠飄然而起。
第5至7自然段寫雨中的情景。主要著筆于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繪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聲,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
第8至10自然段寫雨后的情景。通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靜。
文章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于通過視覺和聽覺,發(fā)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lián)想,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如將雨來時由遠而近、逐漸清晰的聲音比作“無字的歌謠”,將雨至?xí)r雨絲飄灑在山林的聲音比作“優(yōu)雅的小曲”,將雨過時雨珠滴落的聲音比作“一場山雨的余韻”,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不同時段的山雨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特點,突出了山雨特有的音韻美。文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喜愛。
在寫法上,作者既沒有描繪密密斜織的雨簾,也沒有摹畫空蒙神奇的雨景,而是著力去寫淅淅瀝瀝的雨聲,雨中山色的變幻及雨后山林的幽靜,寫出了山雨的神韻,使人耳目一新。山雨之聲,宛如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由遠而近,由朦朧到清晰。作者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運用貼切而生動的比喻,將聽覺形象地轉(zhuǎn)化為視覺形象,給人以具體生動的美感。
文章先寫雨來之前聽到它的聲音,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然后又寫了雨中山林的顏色,這雨中的綠色,在畫家的調(diào)色板上是很難調(diào)出來的;最后講了雨后山中一下子變得非常幽靜。
本文的第一大特色是寄情于景,把讀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夢境??此埔粓銎胀ǖ纳接?,在作者筆下變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山雨是那么的美,宛如一縷縷輕絲,從天而降,綿綿的細雨,飄落在山中、林間,叮咚響,像一支支婉轉(zhuǎn)優(yōu)美的樂曲,在山中回蕩。
大自然的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傾聽,一定能發(fā)現(xiàn)它。《山雨》讓我們感受到了山雨的韻味,也體會到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同時又領(lǐng)略到了大自然的秀美。
本文的第二大特色是聯(lián)想的運用非常靈活,不受時空的控制。作者認真觀察事物,抓住特點,展開想象,用“好像”“仿佛”等詞,將事物與聯(lián)想的事物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而且緊扣文章的中心,將雨聲化作“無字的歌謠”,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琴鍵,又將灑落的雨絲比作“輕捷柔軟的手指”,把雨聲比作“優(yōu)雅的小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和色彩及雨后的余韻,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經(jīng)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我們只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用心傾聽、展開想象,就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麗,并為之陶醉而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另外,文章中那些優(yōu)美的句子,也是值得大家認真品味的,下面就舉些例子來品嘗一下。比如:
①(雨聲)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句話著筆于聲音。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輕及重的動態(tài)過程,與文章開頭相對應(yīng),寫出了山雨來時的特點,即“來得突然”“悄悄地來”。作者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突出了雨來時一種逐漸清晰、縹縹緲緲的音韻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獨特情感,并給人以無限遐想。
②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shù)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這是描寫雨至山林時的音響特點。作者發(fā)揮了奇特的想象:將“巖石、樹葉、綠草”聯(lián)想成“琴鍵”,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輕捷柔軟的手指”,將此時的雨聲聯(lián)想成“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和雨同奏”的動態(tài)美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山雨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使語言顯得生動活潑而富有節(jié)奏,增強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音符”是指手指觸摸琴鍵時發(fā)出的不同聲音,在這里可理解為是雨絲飄灑在不同的地方所發(fā)出的不同聲音,有落在巖石上的“叮咚”聲,有飄灑在綠草叢的“沙沙”聲……而“帶著幻想的色彩”,突出了雨至山林時聲音的豐富多變,擴大了讀者的想象空間。
③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句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句中“流動”一詞寫出了山林的“綠”在雨中所獨有的特點:這種“綠”是一種水淋淋的、富有動感、極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現(xiàn)了山雨帶給山林的色彩變化。連用兩個“流進”則體現(xiàn)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到的,突出了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通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對于這樣的美文,只有反復(fù)閱讀,才能感受到文章的那種空靈意境。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