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下簡稱地大(武漢))有三寶“地質,珠寶,校友好”。一寶地質是指地大(武漢)在地質學學科中,收獲的大批科研成果;二寶珠寶是指地大(武漢)擁有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高校中都首屈一指的珠寶學院;三寶指的是一批為國鞠躬盡瘁、一心為民的地大(武漢)校友。
韜光養(yǎng)晦,地大三寶憶往昔
學校以地質立校,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等專業(yè)全國排名第一, 2007年地質學一級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下的五個二級學科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物、巖石、礦床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和第四紀地質學全部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地大(武漢)還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寶石學教育高等學府——珠寶學院。珠寶學院從1994年起承擔寶石學方向本科生教育任務,2000年經(jīng)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了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的寶石及材料工藝學本科專業(yè)。招收寶石及材料工藝學方向和珠寶首飾設計方向本科生,同時還培養(yǎng)更高層次的寶石學碩士生和博士生。
地大(武漢)名師薈萃,桃李芬芳,擁有一大批地質學大師和優(yōu)秀校友。如歐陽自遠、趙鵬大、金振民、殷鴻福、翟裕生、於崇文、張本仁、莫宣學、高山等。歐陽自遠院士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趙鵬大院士于1992年獲國際數(shù)學地質最高獎——克倫賓獎,在該獎項的歷史上第一次寫下了亞洲人的名字。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金釘子”為何物時,殷鴻福院士克服重重困難,使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金釘子)確立在中國浙江長興。2003年,溫家寶出任共和國第六任總理,更是成了所有地大(武漢)人的驕傲。
今日騰飛,校園文化顯特色
坐落于東湖之濱,南望山下的地大(武漢),毗鄰“武漢·中國光谷”。時間的禮物——化石林,遙遠的世界——地大(武漢)逸夫博物館,智慧的結晶——地大(武漢)隧道……這些只有在地大(武漢)你才能全部看到。同時,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樓群、圖書館、博物館、學生公寓及其他配套服務設施,為莘莘學子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
學校堅持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的辦學思想,開展廣泛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F(xiàn)與30多個國家的150多所高校和學術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資料交換關系,并每年選派在校生前往國外留學,邀請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訪問、講學。地大(武漢)逐漸與世界大學接軌,學習先進的教學制度,走向國際,走向未來。
如果你還認為地大(武漢)學子就只是拿著錘子敲石頭,那你就OUT了,不管是綠茵場還是實驗室,大舞臺或者小書桌,都能看到地大(武漢)學子熱情的身影。他們熱愛社團也專心學習,國旗班、軍樂團、話劇社、合唱團、街舞社、吉他社、愛心社……眾多的社團讓你一展才華,放飛理想。就在2012年5月19日,由地大(武漢)獨立組隊的攀登珠峰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也是我國第一支由大學生獨立組隊并成功登頂珠峰的團隊。
在新世紀里,地大(武漢)人將發(fā)揚“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把中國地質大學建設成為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理工文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特色鮮明的現(xiàn)代型、國際型、開放型的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