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學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表現(xiàn)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和風情。同時我的小說也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表示,莫言將現(xiàn)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他創(chuàng)作中的世界令人聯(lián)想起??思{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fā)點。
電視上消息發(fā)布的一刻,57歲的莫言正在吃飯?!拔矣悬c吃驚?!蹦哉f,現(xiàn)在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家,他排得還靠后,讓他這個相對年輕的作家拿獎,他很驚訝。
諾貝爾獎終身評委馬悅然說,中國有很多優(yōu)秀作家,莫言是最重要的一位。莫言關注與批判現(xiàn)實的作品是中國所需要的,而且他可以把故事講得很好,這是不容易的。
談到為什么能獲獎,莫言說:“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學素質。這是一個文學獎,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學。我的作品是中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我的文學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表現(xiàn)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和風情。同時我的小說也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我想這樣的作品超越了地區(qū)、種族、族群的局限。”
最近十年,莫言不斷有新的長篇小說作品問世并屢獲大獎。2005年出版的《生死疲勞》涉及土地改革,2009年的作品《蛙》則關注鄉(xiāng)土中國60年的生育史。2011年《蛙》獲得中國最重要的茅盾文學獎。
“莫言得獎,太棒了!”臺灣知名作家龍應臺說,“莫言是人民的文學家,一個中國土地里長出來的人民文學家。我希望他的得獎是為中國打開一扇門,讓全世界的人從此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中國人內(nèi)在誠懇的心靈?!?/p>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抗抗說,中國文學獲得了大家很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這意味著中國文學不再是隔絕、封閉的,正在融入世界文學。
德國漢學家顧彬(Wolfgang Kubin)曾撰寫《中國二十世紀文學史》,自2006年以來他對中國當代文學不斷提出尖銳批評。“我一直不停地公開批評莫言,他簡直就是我批評得最多的中國作家”,顧彬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雖然強調“我的批評依然是有道理的”,但他同時表示,“我為他感到高興,為中國感到高興,為中國文學感到高興?!?/p>
(據(jù)《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