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標管理為科研項目提供了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管理方法,合理運用目標管理法中的SMART原則制定工作范圍、進度計劃,可以有效減少不確定性、規(guī)避實施過程中的風險,為企業(yè)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減少科研管理成本帶來幫助。
【關鍵詞】目標管理法;科研項目;SMART原則
0.引言
項目管理在被正式定義之前,人類就已經開始了有組織的活動,并執(zhí)行了一些讓后人嘆為觀止的大型項目,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古羅馬的尼姆水道等?,F(xiàn)代項目管理通常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產物,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北極星導彈計劃及阿波羅登月計劃等國防和軍工項目推動了現(xiàn)代項目管理的發(fā)展,建筑工程及工業(yè)生產等行業(yè)則使項目管理有了突破性的成就。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項目管理已經廣泛應用于企業(yè)的生產研發(fā)等管理領域,特別對于高新技術企業(yè)而言,科研項目工作已經成為決定企業(yè)技術能力、市場競爭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1.科研項目的特性分析
1.1 臨時性
科研項目必須有明確的起止時間要求,即研究周期,當科研項目預期成果實現(xiàn),或因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而終止時,項目就結束了。臨時性并不意味周期短,研究周期的制定應當根據(jù)立項的輸入材料如合同、市場需求等進行合理制定。
1.2不確定性
在立項階段,科研項目的工作范圍、進度計劃、經費預算、人力資源等內容已經初步確定,但隨著項目的向前實施,前期各種模糊的信息不斷明確,預算、進度計劃等可能會發(fā)生變更。
1.3獨特性
科研項目應該有明確的目標產物,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服務等。即便有同樣的目標產物,不同的研究背景、實施過程、應用對象等都使每個科研項目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2.目標管理方法簡介
目標管理法(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是由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實踐》中首次提出,被認為是德魯克最重要、傳播最廣的理論。
目標管理法以目標的設置與分解、過程實施及完成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獎懲為手段,通過成員的自我管理來實現(xiàn)目標的一種管理方法,其精髓是:明確、一致的目標;可觀察且可衡量的過程結果。MBO可應用于企業(yè)管理、項目管理、生產管理等領域,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實施MBO應遵循SMART原則,所謂SMART即是:Specific--目標必須是具體的;Measurable--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Attainable--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Relevant--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Time-based--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
3.目標管理法在科研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結合上述分析,科研項目可以理解為:在限定的時間、人力資源及經費預算完成既定任務目標的科學研究活動,其成果具有獨特性。科研管理過程包括申請立項、過程管理、監(jiān)督檢查、成果鑒定、結題驗收等方面。同時,從科研項目本身的特性可以得出,科學研究活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可能出現(xiàn)不能完成預期目標、經費預算超支、研究周期被動延長的情況。正確識別風險、合理規(guī)避風險可以節(jié)約成本支出、減少合同糾紛等。目標管理法則為科研項目提供了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管理手段,采取目標層層分解的方法,應用在科研項目過程控制的各個階段,可降低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及潛在風險。
3.1確定工作范圍
工作范圍的輸入材料有:合同、任務下達書、客戶需求等。輸入材料中的重點內容是成果的特征描述。在立項之前,應當通過專家來判斷這些特征描述是否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相應的技術方案是否可行等,待以上問題獲得通過后才能批準立項,對應的輸出材料是工作范圍說明書,內容包括:明確的起止時間、具體的成果形式、可量化的技術指標。
3.2制定進度計劃
進度計劃的輸入材料有:合同、任務下達數(shù)、客戶需求、工作范圍說明書等。進度計劃是全周期的,根據(jù)任務細化程度一般分為一、二、三級計劃,必要時可以再細分為四、五級計劃等等,采用WBS、PERT和GANTT圖方法,可用MS PROJECT軟件進行編制,計劃的制定由上往下,計劃修訂由下往上,上層計劃是下層計劃的約束條件,下層計劃必須支持上層計劃。
制定進度計劃時要結合SMART原則,按以下步驟實施:(1)分層:根據(jù)科研項目的結構設置,建議按照“課題--任務--工作單元”的模式進行分解,并分解至無法分解的最小單元,按照從上到下順序編制。(2)10個工作日:任務分解過程中,最小分解單元的工期應控制在10個工作日。(3)責任到人:任務分解過程中,最小分解單元要能夠落實到具體的個人,如存在由多個個體共同承擔的分解單元,應再次細分。(4)風險分解:任務分解過程中,對已識別的風險較大的工作,應進行再次細化分解,以便及時制定風險緩解及補救措施。(5)任務關聯(lián):在使用Project軟件進行計劃進度編制時,必須對任務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進行設置,同時要標示出里程碑事件,即關鍵節(jié)點。
3.3監(jiān)督檢查
工作范圍及進度計劃制定后,即進入實施階段,作為科研管理部門,最重要的工作是過程監(jiān)督檢查,并負責協(xié)調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監(jiān)督檢查的輸入材料有:工作范圍說明書、進度計劃。
定期檢查制度。根據(jù)進度計劃及工作范圍說明書,定期對項目的進度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偏差,協(xié)調公司資源予以解決,同時要編制檢查報告,對各階段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并根據(jù)相應的獎懲制度進行考核。
3.4變更控制
變更可能造成研究周期延長、成本增加等風險。在實施變更前,應由課題負責人提出申請,說明變更理由,必須經專家審議,確保預期目標能夠實現(xiàn)方能實施變更,同時必須根據(jù)變更內容對工作范圍說明書、進度計劃等進行修正,并保留變更記錄。
3.5課題驗收
課題驗收的輸入材料有:工作范圍說明書、進度計劃、監(jiān)督檢查報告、變更記錄等。在前面各個階段,已明確了課題成果形式、數(shù)量、性能指標等具體內容,在驗收時應由專家對這些內容進行驗證,通過后即完成課題任務,在移交課題成果及資料后課題結束。
4.結論
科研活動作為企業(yè)技術能力提升的重要工作,正確、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保證科研項目順利實施的基礎,堅持將目標管理法應用到科研項目管理的各個階段,以目標實現(xiàn)作為各階段任務完成的判決依據(jù),不斷優(yōu)化管理流程及制度,將為提升企業(yè)的科研管理水平,減少科研管理成本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