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自治是西方大學制度的核心問題,基于大學整體而言的自我管理是大學自治的基本的含義,大學自治是保護學術自由的重要機制。中國在大學自治方面雖然做過不少努力,不少學者也就此專門研究過,但是總體來說是收獲甚微,所以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關鍵詞】教授治校;大學自治;管理體制;大學制度
大學要自治,在中國要順利實現(xiàn)大學自治,當下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育改革是很復雜,我們要抓住它的命脈,即政府在教育面前是一個什么定位?到底誰是教育的主體?這是首先必須弄清楚的問題。
從近幾年的高等教育發(fā)展勢頭來講,中國的教育,從根本上講,是一個大政府的、大規(guī)模的、快速膨脹的教育。數(shù)量型外延式高等教育發(fā)展模式要求過分集中的體制模式,而過分集中的體制模式又反過來使戰(zhàn)略目標決策上的偏差得不到糾正。因為決策權高度集中于中央有關部門或者省級有關部門。改變這種模式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所以我們有必要來認識一下什么大學自治的內涵,什么是大學的學術自治和大學應該如何做的問題。
1.大學自治的內涵
“大學自治”最簡潔的定義:大學自己決定和管理自己的事情。這個概念還包含如下的信息。(1)大學自治是自中世紀早期大學—學者行會誕生起就有的傳統(tǒng),故其傳統(tǒng)的含義是,大學必須免受教會和國家的干預和控制,自主決定和處理自己內部的所有事務。按照洪堡的觀點,就是大學應當有擺脫外界干擾的遺世獨立的精神和權力。(2)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教授治校有必然的聯(lián)系。譬如,它們建立在“傳播和創(chuàng)造高深知識”這一大學內在邏輯基礎上的合法性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大學自治不含有學者個體的學術自主等權力訴求的意義,而是指大學作為一個學術組織為避免外界干擾而提出的屬于大學整體需要的決策自主、管理自主的權力訴求。(3)大學自治不是一個“全有全無”的概念。
大學自治是大學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其對大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德國大學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一度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這一地位的獲得以柏林大學的創(chuàng)建為基礎,而柏林大學以理念治校著稱并影響了近代歐美大學的辦學模式,成為經(jīng)典大學的典范。自由就意味著不為來自外界的種種利益和要求所左右,意味著大學中的修養(yǎng)和科學活動,能夠在較大的程度上按照其自身的要求和追求進行”。
2.大學自治的理由
大學自治就是大學有權力來管理學術問題,司法和行政都不應干涉。我讀大專升本又考上研,在大學呆的時間比較長算比較長了,也一直是擔任學生干部的,可以說是全面融入大學的,感觸的是我們的大學太官僚化了。
大學為什么要自治?我要強調幾點理由:
第一,思想的自由和有不同意見的爭論,是追求真理的唯一的途徑。沒有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只有領導的意見正確,追求不了真理。
第二,沒有大學自治,怎么會有創(chuàng)新國家,怎么會有創(chuàng)新型社會。沒有獨立精神的人,奴化的人要做新型的學術和科研,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在教育改革中,大學自治應該作為頭等重要的事情,這是憲法的基本權利。憲法35條講言論自由,這是大學自治的一個基礎。憲法的第47條還規(guī)定,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這一條很少受到重視和強調,這就是大學自治的憲法基礎。
3.大學自治目前應該怎么做
在黨和政府的只是政策領導下,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前提下,實行大學自治。
第一,首先要解決大學的外部干涉問題。教育法里規(guī)定“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我呼吁修改教育法,就是實行校長負責制,黨的領導是政策指導。
第二,大學行政化和官僚化問題必須解決。這需要解決大學校長由教育部任命的問題,校長的產(chǎn)生應由學校和教授委員會決定。
第三,大學自治還意味著大學能夠獨立地處理內部事務,自主管理而不受外界干涉。一是要解決校長負責制問題;二是要建立校董事會制度和教授委員會制度。像教授聘任這樣事,讓學校教授委員會來聘任自己的教授、校長,不應該受到干預;三是學生應該建立自己的學生自治會,參與學校的管理,現(xiàn)在的學校事務中,聽不到學生的聲音,這一點要得到改變。
第四,學術自由,學術自治。主要解決學術問題不受行政、司法的干擾?,F(xiàn)在我們評職稱、授學位、還有學校管理制度如考試作弊的爭議處理,是跑到法院去訴訟,讓法院來判斷是不是應該給學生授學位,是不是評老師做教授,這是很荒唐的事情。
第五,教授被尊為神仙,就一定要由他們來治理大學嗎?誠然,教授治校,是尊重教授的一種表示,不過這種尊重,我傾向于認為是一種形式上的尊重。換言之,只要有成熟而完善的制度保障,教授治校,學生治校,實無差異。就作為大學的治理者而言,教授并不比學生高貴,學生并不比教授卑賤,誰來治校,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關鍵在于大學能否保持獨立運轉。說白了,教授治校,只是表象;大學自治,才是本質。假如大學不能自主,讓一百個陳獨秀、胡適們治校,最終必將淪為受公權力驅使的傀儡。唯有在大學自治的前提之下,教授治校才能成其為一道良辰美景。
4.大學自治能夠讓中國在將來實現(xiàn)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愿
大學自治應該是一種積極自治?大學應確立積極自治的理念,形成自我激勵、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辦學體制,建立自律、自控和自我約束機制,努力與社會、國家需求相結合,調整自我,完成大學的職能?總之,在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進程中,要妥善處理大學與政府關系,特別是在資源交換過程中,尋求有效平衡,實現(xiàn)大學對自治的追求及政府對大學的希望?國的高等教育要在入世后得到發(fā)展并有較強能力參與國際高等教育競爭,首先必須解放思想,更新大學理念。
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必須有一個民主、自由的政治、文化和學術環(huán)境。筆者認為,今天中國的高等院校最缺乏的可能不是資金、高樓大廈等,最缺乏的是思想,是精神,也就是辦大學的思想和精神、方針和原則,具體地說就是缺乏諸如“學術自由”、“大學自治”、“兼容并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大學理念。近幾年來,中國的農村在搞“村民自治”,并有所成就,有所進步。文化水平遠遠高于農村的中國高等院校,是不是也可以搞“大學自治”?
中國入世后,對高等院校的評價自然要按國際標準來評判,要參照國際上一流大學的標準。而國際上的一流大學,往往都有“學術自由”、“大學自治”的大學理念。我們就要經(jīng)過解放思想,樹立“學術自由”、“大學自治”的大學理念。當然,學術自由是在不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前提下的學術自由。
【參考文獻】
[1]蔡元培.北京大學月刊發(fā)刊詞[A].楊東平.大學精神[C].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
[2]鄧世豹.論司法介入大學管理三原則——以大學對學生管理權為例.高教探索,2004(1).
[3]李建華,伍妍.大學自治: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創(chuàng)新的哲學闡釋[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1):28.
[4]盧曉中.高等教育的學術自由與學術自治[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0,(2):25.
[5]彭虹斌.西方五國大學自治的歷史演變及特征[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2,(7):103.
[6]王建華.從理念到制度:對“大學自治、學術自由”的再思考.青島化工學院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