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學者肖云儒說:“這塊土地是我們民族的母土,這就像母親和父親的臉,上面的每道皺紋都刻著民族文化的印跡。”
這塊土地,指的是素以黃土聞名的陜西。中華民族的始祖最初定居陜北黃土高原后,整個民族和文化與“黃”的羈絆就此密不可分。
然而,當西風東漸吹起中國海的波濤,波及到了人們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固有文化形態(tài),那幾乎成了我們民族文化象征的黃土文化是否已經成了封閉、保守、落后的代名詞?
本刊創(chuàng)刊十周年之際,共識傳媒全體同仁一起回到這片黃土之上,從黃帝時代創(chuàng)造中華文明的伊始,尋找與發(fā)現千年文明的傳承發(fā)展、變與不變。
開國五千年,軒轅自古傳
蒼茫大地之上,一群身著黑襖頭圍毛巾的漢子縱情跳躍舞動,汗水落下,黃土飛揚……20多年前,電影《黃土地》中的這一畫面在許多觀眾的記憶中“定格”,也讓他們記住了陜西這個深厚雄渾的地方。
有人這樣歸納:這群黃皮膚的人定居在這里,種黃土地,喝黃泥水,住土窯洞,穿黃色衣,敬鬼神、敬祖先燒黃表紙,婚喪嫁娶、修橋補路、出遠門選黃道吉日,祭祀最后說“皇天后土”,連死后還要說“命歸黃泉”。
人們如此看重黃土文化,將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來進行研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心理方面的因素在內。但黃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價值是根本所在。有學者在經歷了30多年的黃土地生活和對黃土文化十多年專門考察研究,認為黃土文化的價值主要顯示在兩個方面:一是它在民族文化史上所占據的重要地位,二是它對于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探示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我們此行選擇從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開始探訪,這里不僅是了解中華古早文明的應許之地,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認祖歸宗的共通紐帶。
《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說的就是今天的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因崇尚土德,故稱黃帝。作為中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黃帝首次通過聯(lián)合其他部落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格局。
通常說的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從黃帝時代算起的。司馬遷稱黃帝有“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之功德,是對黃帝時代始創(chuàng)中華文明的概括。我國古史時期的衣、食、住、行、農、工、礦、商、貨幣、文字、圖畫、弓箭、音樂、醫(yī)藥、婚姻、喪葬、歷數、陰陽五行、傘、鏡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均始于黃帝時代,而這些,都是“文明”的重要標志。黃帝時期產生的重創(chuàng)造、重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后也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
黃帝時代,解決的是人類生存基礎問題,使人們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生活道路。黃帝精神體現的方面很多,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千百年來才創(chuàng)造出如“天下為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信條,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古城存新貌,還過女墻來
與黃土文化相同,三秦文化也屬于地域性文化,但由于它同樣具有獨立性、特殊性和典型性特點,使它大大超出了地域的局限,而具有了某種探示和涵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每一塊城磚都猶如古書函解讀3100年長安”的西安古城墻。
據史載:“鯀筑城以衛(wèi)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笨梢姡缭?500年前,城墻作為傳統(tǒng)的防御設施,伴隨著城市同時產生。無論周朝的灃、鎬,還是秦時的咸陽,漢代的長安,都曾筑城以衛(wèi)君,造郭以居。
此行之初,我們中的大多數以為這些古城墻不過是歷史的遺跡,僅供后人于廢都斜陽中憑吊。然而,正如西安知名策展人岳路平所說:“西安或許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可以整合所有資源和力量,嘗試將告別了千年的盛世重新還原的城市。”
于是有了被稱為“圍城運動”的城墻改造:十座城門整飭一新,“城墻上騎自行車”只是將最常規(guī)的娛樂換了個空間,但無愧為世界唯一;貼著城墻的順城巷2008年也粉飾一新,城墻邊的酒肆客棧生意紅火,皇城根下舉杯邀月的懷舊氣氛,執(zhí)著地牽引著文化的車轍夢回唐朝,畢竟盛唐隱喻著這座城在歷史上最雄健的時代。
遠至黃帝,再到十三朝建都,這樣的歷史根基成為陜西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的遼遠背景,而《詩經》、《史記》、唐詩等藝術源流更是有意無意涵養(yǎng)著這塊土地上的作家藝術家,也成為他們重要的文化基因。
除了長篇小說《白鹿原》譯本出版并熱銷、同名改編電影隆重公映,長安畫派全國巡展好評不斷,音樂巨制《大秦帝國》交響樂輝煌奏響,“黃土地上的搖滾”華陰老腔蜚聲海內外……今年以來,從文學陜軍,再到畫壇、樂壇以及民間藝術界的陜西力量,好戲連臺、亮點紛呈,陜西的文藝家們在多個藝術領域群星閃耀,各領風騷,構成了中國文藝界的一個壯觀景象。
中國文明的“群星璀璨”,而追尋其個中緣由,“黃”色的影響仍在持續(xù),厚重的歷史文化、鮮明的革命文化和獨特的民間文化,在這里匯流成河交相輝映,匯聚成了滋養(yǎng)整個民族的文明根基。
本欄目責任編輯:張杰(zhangiwfre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