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幼兒園時,幼兒園讓我們填一張《家庭狀況調(diào)查表》。當時我在單位開車,就在“家長職務(wù)”一欄里寫下了“司機”兩個字。于是,兒子的老師經(jīng)常找我用車。我不敢慢待他們,每次都做到有求必應(yīng)。
兒子上小學(xué)時,學(xué)校又讓填這類表。當時我已被提拔為單位辦公室主任,就如實作了填寫。學(xué)校有了這張表,兒子的老師找我辦事更多。我不好意思拒絕他們,又是有求必應(yīng)。
兒子上初中,學(xué)校還是要求我們填表。這時我已是副局長。妻子對我說:“你別在‘家長職務(wù)’欄如實填寫了。你填的職務(wù)越好,他們越是來找你辦事?!薄澳翘钍裁绰殑?wù)呢?”妻子想了想說:“你就填個保潔員吧,這樣他們就不會再找你了?!睘榱藴p少麻煩,我就那樣填了。自那以后,學(xué)校果真沒找過我。這天,我正夸妻子出的這個點子好,我的手機突然響了:“你是李焱的家長嗎?我是他的老師。聽說你干保潔員工作,快過年了不好找人,你能來我家擦擦窗戶嗎?絕對給錢的?!?/p>
(摘自《廣州日報》 圖/焦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