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的中餐館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中餐招牌菜,非常受外國顧客的歡迎,可以說沒有這一道菜就不能算是中餐館,上座率絕對會受影響——這就是“宮保雞丁”。宮保雞丁,黔菜中的傳統(tǒng)名菜,由雞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于其入口鮮辣,雞肉的鮮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廣受大眾歡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宮保雞丁“泛濫成災(zāi)”,幾成中國菜代名詞,情形類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條。
但是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頻繁,常常進出中國的老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原來在國外大受歡迎的宮保雞丁并不受中國人青睞。這是為什么呢?前一陣子CNN旅游頻道專門有一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題目大意是:為啥中國人不待見宮保雞丁而老外卻特喜歡?
是啊,這是為什么呢?
有關(guān)方面特地請教了在上海的三位美食專家:兩位華人(Wang Lishi、Anthony Zhao)、一位意大利人(Va Bene Xintiandi),綜合一下他們的觀點,中國人不待見宮保雞丁有三方面的理由——
第一,雞肉本身的問題。
中國人喜歡吃連皮帶筋骨的部位,有嚼頭,有滋有味,但是宮保雞丁的主料是雞胸,所以吃起來有味同嚼蠟之感。在國外,雞胸肉是賣得最貴的,其他部位都是下腳料,不上大雅之堂的。
第二,調(diào)味汁的解釋。
老外喜歡吃宮保雞丁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道菜的作料調(diào)汁厚重,典型的中國餐館酸辣模式。但是對中國人而言,這個宮保雞丁的調(diào)味有點重的可疑,會不會是在掩蓋不太新鮮的雞肉?
第三,自尊的解釋。
早些年中國還真的是一窮二白的時候,雞肉是好東西?,F(xiàn)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雞肉在一些人眼里就不上檔次了,甚至成了貧窮的象征——只有沒錢的人才會點一份宮保雞丁下飯呢。
但是,專家們也說了,宮保雞丁在中國的命運也說不定會逆轉(zhuǎn)。目前雞肉的價格在上升,花生的價格也跟著漲,哪天小雞貴似大閘蟹,那么中國人可能就會對宮保雞丁另眼相待了。
(摘自《新華副刊》 圖/風(fēng)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