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康氏家族本來在西安做生意。因為覺得附近盛產(chǎn)棉花的涇陽很有市場潛力,便進軍涇陽,收購此地棉花。康家的金字招牌一經(jīng)打出,前來賣棉花的人絡繹不絕。由于收來的棉花太多沒有地方存放,康家把棉花寄存在一家旅店里。
康家染指棉花生意后,涇陽本地的幾家花行生意一落千丈。他們都是地頭蛇,豈肯善罷甘休?幾個老板讓旅店老板出面,趕走康家。旅店老板不敢不從,催促康家把棉花運走??导矣谑菍ふ臆囻R運棉花,可是竟沒人敢接這批貨,因為他們都是當?shù)厝耍滥菐讉€地頭蛇的厲害。
當天晚上,康家的棉花忽然著火了,一大堆棉花全部燒成了灰燼。第二天,康家一紙訴狀遞到官府,說是那幾家花行放火,要求官府緝拿兇手。那幾家花行的人被傳喚到縣衙后,大呼冤枉。康家把在當?shù)厥栈?、運花受到的種種阻撓、干擾和刁難陳述給縣太爺??h太爺說你有人證嗎?康家就把車馬隊的人叫了出來。在縣太爺面前,車馬隊的人也害怕了,說他們本來想運送康家的棉花,曾受到當?shù)鼗ㄐ械耐{,最后放棄了。
縣太爺也懷疑是那幾家花行做的案,但苦于沒有證據(jù),一籌莫展,案子就這樣放在那里??导依^續(xù)留在涇陽做棉花生意。這次,當?shù)貛准一ㄐ性僖膊桓易鍪帜_了,他們知道先前的案子還沒有結呢,一旦再惹上麻煩,那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的生意實在做不下去了,索性把花行賤賣給了康家。這樣一來,涇陽的棉花市場完全變成了康家的天下。其實,縱火的正是康家的人。
(摘自《百花園·中外讀點》)